解释:孩儿立下志向要走出穷乡僻壤,不学到本事发誓不回来。不需要在家乡埋葬安息,人生处处都是美好的山川。《七绝呈父亲》是毛泽东所作,该诗表达了毛泽东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厚的感情。
《七绝呈父亲》原文
七绝呈父亲
作者: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七绝呈父亲》注释
乡关:故乡。
桑梓:家乡,故乡。桑和梓是古代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诗中说,见桑与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后因用作故乡的代称。
《七绝呈父亲》赏析
该诗首联直言离开家乡求学,务必"成名",否则,誓言不还,表示决心之大。
次联紧承"誓不还",推开一论,谓人生一世,无须固守家乡,人之一生贵在奋斗,应先天下人之忧而忧,不必考虑一定要老死故里,言外之意,山外有山,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踏遍青山人未老的人生理想。从这首诗我们看到毛泽东少年时代起就胸怀远大抱负及无限的革命理想。
《七绝呈父亲》创作背景
毛泽东写这首诗时正值17岁(1910年秋),根据《毛泽东传》载,当时毛泽东准备离开闭塞的韶山去长沙求学,去广阔的天地锻炼,而且立下誓言,不成功绝不还乡。
《七绝呈父亲》作者介绍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湖南省韶山市)人,其主要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