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作业研究与设计
1,遵循系统思维
一是将作业与教学进行一体化设计,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让作业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吻合,杜绝超出教学目标的作业。
二是作业与学生现实基础相适应,针对学生作业完成状况进行成长性记录,以便评估学生学习情况和知识能力水平的全时段发展情况。
三是把握好作业与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相关性以及学习任务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四是作业与考试挂钩,学什么、练什么就考什么,保持考试命题方向与作业改革方向的一致性。
五是每天的作业要与单元作业、周末作业、假期作业融为一体,精心设计作业内容,注重从知识本位向素养立意转变。
2,构建作业体系
学校要以作业资源库建设为抓手,以“课时作业共性化、错题作业个性化、分层作业精准化、单元作业主题化、拓展作业项目化”为指向,集全体教师智慧构建校本化作业体系。
备课组要将作业研制作为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通过“集体研讨——教学检验——教后修改”不断优化完善作业设计,并将修改完善后的作业及时上传到学校作业资源库。
学校定期对作业资源库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与备课组和学科组发展性评价挂钩。每学期结束后,组织各备课组对作业资源库进行完善更新。
3,统筹作业规划
学期初,各学科(备课)组要将作业规划与教学计划、进度制订同步推进。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传统活动,整体规划好长周期作业、项目式作业、实践性作业、综合性(跨学科)作业的主题、形式和时间分布,以此促进教学方式改革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以上类型作业总量每学期不少于2次。
4,注重分层设计
分层设计是促使作业“弹性化”“个性化”的关键。无论是立足于一个知识点、一节课,还是立足于一个单元、一个模块,都应根据学生认知的6个层级——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设计涵盖基础题、拓展题、挑战题等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吃得了、吃得饱”。
5,深研作业内容
依据课程标准、学科特点,综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等要素,通过选编、改编、创编设计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作业内容,追求作业的精准性、多样性、选择性、趣味性、有效性。
对于积累性作业,要关注学理与事理的梳理与探究,减少重复训练,形成有理解的积累;
对于典型性作业,应以一题带一类,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结构化;
对于阅读类作业,应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整本书阅读经验的积累;对于综合性作业,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指向,强调合作与探究,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
6,创新作业形式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坚持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内化、有利于思维和能力发展的原则创新作业形式。
创新作业形式要以学习目标达成为指向,综合运用“巧设问题情境”“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注重合作探究”等方式,在作业内容和形式上寻求最佳结合点,让作业成为“既有意思更有意义”的学习之旅。
创新作业形式要基于学生年龄、社区背景和家庭实际,防止要求过高,变相成为家长作业。
7,优化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是整个作业体系的基本单位,直接影响着学科质量的高低。
课时作业设计着重做好两个“优化”:
一是优化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学习任务,预习作业主要解决背景知识补充和衔接知识准备;课堂作业重在掌握原理、习得方法、及时巩固;课后作业着重巩固内化、综合应用。
二是优化作业层次结构,按照70%基础题、20%拓展题、10%挑战题的比例整体布局课时作业,以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提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