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有哪些景点?(留园的地点)

旅游攻略2022-08-06 00:16:20未知

留园有哪些景点?(留园的地点)

  留园有哪些景点?

  景点平面图

  

  景点介绍

  1.绿荫

  明高启葵花诗:“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建筑西侧原有一株古枫,小轩笼罩在树荫下,故名。建筑似轩,硬山造,临水而筑,刘氏寒碧庄时已有。轩南庭院墙上有石匾嵌于其上,钱大昕书“花步小筑”。

  2.济仙亭

  此亭为廊亭,盛氏时此亭无名,后因亭北青枫树边有一石形如济颠,而俗称济仙亭。

  3.涵碧山房

  宋朱熹诗“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建筑面池,水清如碧,涵碧二字不仅指池水,同时也指周围山峦林木在池中的倒影,故借以为名。建筑三间,卷棚硬山造,东面紧靠明瑟楼,刘氏时称“卷石山房”,盛氏时名“涵碧山房”,因建筑前临荷池,故通常又称荷花厅,俞樾《留园记》中“凉台燠馆”即是指此。

  4.闻木樨香轩

  木樨,即岩桂。轩为方形,后倚云墙,单檐歇山造,徐氏时称“桂馨阁“,刘氏时曾名“餐秀轩”,盛氏时改为今名。

  5.可亭

  亭,《释名》:“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可亭,取白香山可以容膝,可以息肩,当其可斯可耳之意,指此处有景可以停留观赏。亭为六角,飞檐攒尖,结顶为一花瓶倒扣(为 1953 年整修时应急之作)。刘氏时称“个中亭”,盛氏时称“可亭”。解放后整修,亭顶比昔时略尖一些。

  6.风池

  《诗经》:“吉甫作颂,穆如清风。”又宋苏东坡《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水榭向西敞开,平临近水,环境舒适,借以为名。建筑为水轩形式,单檐歇山造。刘氏时称垂杨池馆,盛氏时改名为清风池馆,昔署匾曰“清风起兮池馆凉”。

  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 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7.自在处

  宋陆游诗“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此处景色与诗意相同,借以为名。前侧一峰名“朵云”,对面置有青石牡丹花台,雕刻精美,为明代园林遗物。

  8.远翠阁

  方干诗:“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诗与景符,借以为名。其下即自在处,刘氏时曾名“空翠”,后改名含青楼,盛氏时名“远翠阁”。阁实质为楼,其上三面都置有明瓦和合窗,二层,单檐歇山造。

  9.五峰仙馆

  “五峰”源于李白的诗句:“庐山东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五峰仙馆基址为原徐氏后乐堂,经刘恕扩建改名传经堂,盛氏得园后又改名五峰仙馆,它是以石林小院为中心的一组院落,构成留园较为有名的空间巧构石林小院。揖峰轩为主体建筑,其内陈设古雅齐整,有“江南第一厅堂”之誉。

  五峰仙馆因旧时厅内梁柱均为楠木,故俗称“楠木厅”,它用材奢华,梁柱采用楠木,中间是红木银杏纱隔屏风,可见五峰仙馆在留园中的地位非比寻常。可惜抗战时楠木殿沦为了马棚,饥饿的军马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不成样子,后来抗战胜利后修葺园子时,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外面又刷上漆,于是这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厅后部一排精美的纱隔、挂落、飞罩,将厅堂分隔成南北两部分,这样的空间分布较一般的江南厅堂更加错综复杂,东西墙上分别设了一列开合非常大,但是装饰却简洁精雅的窗户。这样的做法是要把窗户外的两个小庭院的风景借鉴进来,拓展厅堂的视觉空间,保证建筑中有充分的光线,所以,走进五峰仙馆没有像以往走进其他老房子那样,感觉阴暗压抑,相反却能感觉到这个厅堂宽敞明亮,宏丽而大气。

  厅南部宽敞明亮,旧时为宴饮会客之处,故布置十分讲究,家具用材均选名贵楠木及具有天然图案的瘿木,并严格按制陈设。北部稍显狭窄,专为女眷而辟,也可作为退步,供下人在此听侯。正中银杏木屏风刻古人所书《兰亭序》,屏风左右各置一楠木高几,供四季花木盆景。各式家具高低昏落,方圆相间,富于变化而又和谐。10扇纱隔的夹堂板、裙板上,精雕细刻。纱隔上半部为大幅丝绢花鸟画,薄如蝉翼,影影绰绰,给人亦真亦幻之感。

  10.林泉耆硕之馆

  林泉者,指山林泉石,游憩之地;耆,指高年;硕,有名望的人。这里是指老人和名流的游憩之所。馆为一屋两翻轩,南北装修不同。北为方梁,有雕花;南为圆梁,无雕花。窗及地坪方砖也有所不同,故又称鸳鸯厅。厅为四面厅形式,单檐歇山造,其北两角飞檐上塑有凤穿牡丹图案。建筑三开间九架屋,并环有走廊。馆为盛氏时所建。馆内有两匾,南“奇石寿太古”,北“林泉耆硕之馆”。“冠云峰赞序”屏门对着冠云峰。

  11.亦不二

  不二:《维摩经》曰:“文殊问维摩诘,何等是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不应。文殊曰:善哉善哉,乃无有文字语言,是真人不二法门。”意为直接入道,不需文字语言。建筑为半亭形式,后倚走廊,亭后廊墙上开有圆洞门,贯通东园一角。小亭正北,面对贮云庵。

  12.贮云庵

  盛康,别号贮云庵主,此处是盛氏家庵,是园主参禅礼佛的一方净土,故名待云庵。建筑为单檐歇山造。“待云”二字原为朝西砖细门宕上的砖匾。据杨一村讲, 1953 年整修时,他是工地负责人,其时砖匾已破碎,只剩下面半段,当时缺乏有关资料,疑为伫云(见留园 1982 年前所有说明书)。后经园林有关专家考证,认为应作贮,孟郊诗“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庭院中有峰有泉,故名( 1988 年南京工学院出版的苏州旅游丛书《留园》,即称贮云庵)。

  13.冠云楼

  冠云,峰名,此楼为观冠云峰而设,盛氏时楼曾名“云满峰头月满天楼”。楼下名“仙苑停云”。建筑为三开间五架屋,东西两面又各接一间四架屋。楼下正中壁上嵌有古代鱼化石一方。

  冠云峰位于留园东部,林泉耆硕之馆以北,因其形又名观音峰,是苏州园林中著名的庭院置石之一,充分体现了太湖石“瘦、漏、透、皱”的特点。冠云峰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因石巅高耸,四展如冠,所以取名“冠云”,另一说认为冠云之名出自郦道元《水经注》中“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高霞云岭” 。此地原有名石瑞云峰(原物于清乾隆四十四年春被移入苏州织造署西花园,今苏州市第十中学内),也有说法认为园主以冠云表达超过原石之意 。

  冠云峰高5.7米,底高0.8米,总高为6.5米,重约5吨,其高大为江南园林中湖石之最 ,与位于苏州市第十中学中的瑞云峰、上海豫园中的玉玲珑、杭州江南名石苑中的绉云峰并称为江南四大奇石(也有说法认为是江南三大奇石,唯独冠云峰不在其中)。

  留园为万历年间徐泰时所建,初名东园(徐泰时当时也把已经衰落的归元寺改建为宅园,称为西园,东园即与之相对),其中的冠云峰最初称为观音峰,为明代疏浚河道时打捞到的巨型太湖石峰 ,其名声不及瑞云峰。在刘恕利用东园故址建寒碧山庄时,此峰已位于园林东侧围墙外,虽然刘恕十分仰慕和喜爱这块峰石,但由于无力再征地扩园,成了他一桩心病。刘恕之孙懋功为满足观赏冠云峰的愿望,过痴石之“瘾”,竟别出心裁地在寒碧庄东侧围墙边、邻近冠云峰的地方筑了一幢小楼,供自己在楼上可以和冠云峰朝夕相对 ,并将这幢小楼取名“望云” 。(留园三峰是指冠云、铀云、瑞云)

  至盛康整治寒碧山庄,建立留园时,冠云峰周围因战乱而“数百家亦化为荒烟蔓草,惟此峰岿然独存”。盛康购得园东隙地及这几块太湖石,又觅两巨峰,西名岫云峰,东名瑞云峰(为以新石沿旧名),分置冠云峰左右。形成一主两副、左右对称、突出中间的布局 ,围绕峰石,构筑亭台楼馆,称之为东园。

  盛康之子盛宣怀曾将这三块太湖石的名字分别给家中三个孙女儿取作小名,其中瑞云幼时不幸夭折,后来下人告诉盛宣怀瑞云峰为拼接而成,盛怒之余敲断石峰,断石至今犹存,而冠云(盛毓青,小名冠云)则“因名字吉祥,身体一直非常健康”(盛毓青自述)

  14.冠云亭

  冠云,峰名,为观峰而设。亭为六角攒尖,顶部饰有如意桔子。如今,这里也成为了留园品茶赏峰的好地方。

  15.冠云台

  冠云,峰名,此台实质系亭,为观峰而设,建筑呈正方形,单檐歇山造。

  16.揖峰轩

  宋朱熹《游百丈山记》“前揖庐山,一峰独秀”。此建筑西有一湖石名“独秀峰”,轩前庭院称“石林小院”,庭院内有晚翠、迎晖、段锦、竞爽等太湖石峰,园主痴石,借用米芾拜石典故,称其轩为揖峰轩。建筑为硬山造,外观二间半,实质只有一间半,刘氏时就有此名,沿用此今。

本文标签: ,云峰  ,建筑  ,楠木  ,江南  ,留园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