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热起来后,很多人额头上会长一些小米粒疙瘩,顶端是白色,擦破后会有白色鳞屑。有些呈红色,里面有淡黄色脓液,没有疼痛感,但有时会有瘙痒的感觉,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些小米粒疙瘩是痱子吗?
可能是痱子
夏季气温高,出汗多,加上不少人额头部位有留海,汗液蒸发受阻。额头部位角质层长时间被汗液浸渍,致使汗腺导管口变窄或阻塞,汗腺导管内汗液潴留后,因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外溢的汗液渗入并刺激周围组织,因此会在汗孔处出现小米粒疙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痱子。
根据汗腺导管损伤和汗液溢出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晶形粟粒疹
又称白痱,由于汗液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汗管溢出引起。皮损为针尖至针头大小的浅表性小水疱,壁薄,清亮,周围无红晕,轻擦易破,干涸后留有细小鳞屑。有自限性,一般无自觉症状。
常见于高热大量出汗、长期卧床、过度衰弱的患者。
红色粟粒疹
又称红痱,由于汗液在棘层处汗管溢出引起。急性发病,皮损为成批出现圆而尖形的针头大小的密集丘疹或丘疱疹,周围有轻度红晕。皮损消退后有轻度脱屑。自觉轻度烧灼、刺痒感。
脓疱性粟粒疹
又称脓痱。多由红色粟粒疹发展而来。皮损为密集的丘疹顶端有针头大小浅表脓疱。脓疱内容常为无菌性或非致病性球菌。
深部粟粒疹
又称深痱,由于汗液在真皮上层,特别是在真皮—表皮交界处汗管溢出引起。皮损为密集的皮色小水疱,内容清亮,不易擦破,出汗时增大,不出汗时缩小。
当皮疹泛发时,全身皮肤出汗减少或无汗,面部、腋窝、手足可有代偿性出汗增加,可造成热带性汗闭性衰竭或热衰竭,患者可出现无力、困倦、眩晕、头痛等全身症状。
常见于严重和反复发生红色粟粒疹的患者。
可能是湿疹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皮损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
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如继发感染,炎症更明显,可形成脓疱、脓痂、毛囊炎、疖等。自觉剧烈瘙痒。
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肛周等,多对称发布。
可能是闭口粉刺
闭合性粉刺又称白头,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多因毛孔堵塞所致。典型皮损是约1毫米大小的肤色丘疹,无明显毛囊开口。是毛囊漏斗部被角质层细胞堆积、堵塞,角质物和皮脂充塞其中,形成的白色角质物丘疹。
好发于面部、额头或颈部,一般为对称性分布,两侧多寡不定,无自觉症状。天气炎热、油脂分泌旺盛的时候,闭口粉刺会增多,甚至发红灌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