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了2023年经济工作。此次会议作出了一系列新判断和新提法、新表述,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专家指出,未来将有更多值得期待的政策举措出台。
12月19日,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当前经济热点问题作深入解读。回应了有关明年经济走势、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发力、如何扩大内需和稳定消费增长,以及明年房地产政策侧重点是什么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此份问答中,“信心”一词共出现了10次,提出要提振市场信心,尤其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以及外资企业。
经济发展破浪向前。这是长城汽车重庆永川工厂智能化生产车间。 新华社发
判断
明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在回复如何看待明年经济走势时表示,综合研判,明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明显下滑,而我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形成一个独立的向上运行轨迹。一是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将给经济恢复带来重大积极影响,预计明年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会加快恢复,经济活力加速释放。二是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今年已经出台实施的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结构优化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政策效应将在明年持续显现。明年还要根据实际需要陆续出台新政策、新措施。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同向发力,将积极促进经济恢复发展。三是基数效应。今年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客观上造成今年经济基数相对较低,明年只要经济恢复正常增长,基数效应将对明年经济数据形成一定支撑。
该负责人表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将在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五大方面发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其中,对财政政策的要求是加力提效,明年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的力度,提高政策效能,更好发挥财政撬动社会资金的杠杆作用。对货币政策的要求是精准有力,货币政策力度要够,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第6届中国-南亚博览会现场,一款新能源汽车吸引了参观者。 新华社发
打通堵点
经济发展的堵点空白点,都是可大做文章的结合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3年的五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五大任务之首。12月14日,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公布,部署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八方面重点任务;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明确了“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
“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必须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实现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中央财办负责人表示,当前经济工作中有很多领域,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的结合点,既能够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又有利于扩大当期需求。该负责人举例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就是典型成功案例。再如,今年不少南方省份由于干旱高热出现缺电现象,而在东北、华北、西北一些地方又有大量风电光电无法消纳,加大在电源布局、跨区域电力输送、智能电网等方面投入,既扩大当期需求,又提高能源体系效率,为未来的需求增长和能源转型创造条件。“可以说,经济发展中的堵点、痛点、难点、空白点,都是可以大做文章的结合点。”
夜经济“点亮”古商城。12月9日,游客在湖南怀化洪江古商城参观游玩。 新华社发
提振消费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消费能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谈到扩大内需时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消费是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居民消费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抓手。如今,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一推动力,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去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4%。因此,消费回暖对促内需、稳增长意义重大。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消费为主导的内需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这几年受疫情影响,消费也是受冲击最大的,但也是明年扩大内需最有空间和潜力的领域,因此要实现明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大力量提振消费,增加居民消费信心。
“2022年居民消费和2020年几乎差不多,这很不容易,但也比去年水平跌了两万亿。”12月1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在《财经》年会2023上表示,这基本上是两个百分点的GDP,这也是今年经济增长没有达到预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补上这个缺口是明年工作一个重要的方面。
有专家坦言,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才是扩大内需的关键。近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一项研究显示,疫情防控期间,高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的工资增长从8%下降到4%,而低收入群体的工资增长从8%下降到0%。工资增长速度低于GDP增速。
“老百姓收入增长放缓、预期下降,不敢消费、不便消费,存钱避险倾向上升的情况,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采取强有力措施,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增加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中央财办负责人指出,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消费倾向高、但受疫情影响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适当增加消费信贷。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
资料图
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要释放住房消费潜力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忠根对南都记者坦言,中国大部分百姓的内需主要在房子、学校和培训机构、医院、养老院里,所以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在持续降低,但实际是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具有特殊性。
中央财办负责人在回答如何有效稳定消费增长时还指出,针对住房、汽车、服务性消费等领域存在的一些限制性措施,要完善消费政策,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如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继续实施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等。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房地产政策的表述引起广泛关注,会议指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等。
12月17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2022-2023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韩文秀对此也作了解读:“深入研判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和城镇化格局等重大趋势性结构性变化,抓紧研究中长期治本之策,消除多年来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发展模式的弊端,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那么,明年房地产政策的侧重点是什么?如何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中央财办负责人在问答中提出,要充分认识到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性,并指出房地产链条长、涉及面广,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为7%左右,加上建筑业则占到14%;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占地方综合财力接近一半,占城镇居民家庭资产的6成,房地产贷款加上以房地产作押品的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9%,对于金融稳定具有重要影响,是外溢性较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行业。
该负责人表示,要着力改善预期,扩大有效需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比如,在住房消费等领域还存在一些妨碍消费需求释放的限制性政策,这些消费潜力要予以释放;结合落实生育政策和人才政策,解决好新老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鼓励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发展长租房市场;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支持住房改善等消费。
采写:南都记者 陈秋圆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