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老人的“阳康”经历:曾危及生命,转阴查出肺炎

社会热点2023-01-16 13:46:01佚名

83岁老人的“阳康”经历:曾危及生命,转阴查出肺炎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吴军林 解强民 实习生 董晓颖 济南报道

83岁的张全福老爷子,身体一直很好,一辈子几乎不吃药,有点不舒服扛一扛就过去了。但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一次呕吐,让他感觉生命受到了威胁——因为呕吐物差点呛到气管里。

2022年12月19日下午,张全福感觉头有些沉,晚上睡觉前感到气短,次日醒来上厕所,头重脚轻站不稳。他老伴同样头重脚轻,走着走着一下歪在了床上。

对他们唯一的女儿张敏来说,过去的二十多天很难熬。父母均有不少基础病,叠加新冠病毒感染,使她很焦虑。她感染得早,担心交叉传染会加重父母的病情,因此自己转阴之前,不敢来照看父母。

两位老人的康复过程也有惊险。他们12月30日抗原检测已经转阴,但张敏看他们的饮食、精神状态不佳,于是去医院检查,发现二老肺部均有不同程度感染。所幸就医及时,他们目前饮食、精神状态恢复得还不错。

张全福感觉他的后遗症是“嗜睡”,每天早上吃完饭,坐着看一会儿手机就困得睁不开眼,接着去床上睡觉。下午同样如此,感到犯困了,就一觉睡到四五点。直到1月12日接受大众网·海报新闻采访的前一天,他才感觉精神好多了,但走路快了,还有些喘。


1月13日下午,张全福接受大众网·海报新闻采访

张敏感觉自己很幸运,及时带爸妈去了医院,没耽误病情。她说,如果分享经验,就是一定要多关注老人的饮食状态以及精神状态,发现异常抓紧就医。多吃饭、多喝水、多休息很重要,要多给父母吃肉蛋奶,补充蛋白质。同时,备一个血氧仪,以便随时检测血氧饱和度。

“由于冬季本身是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和心脑血管疾病加重季节,近期与新冠病毒感染相叠加,因此老年人的病亡人数比较多,这提示我们要更加关注老年患者,尽最大努力挽救患者生命。”在2023年1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说。

该场发布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80.3岁,65岁及以上约占90.1%,死亡病例中90%以上合并有基础疾病。

以下为张敏讲述父母的“阳康”经历:

我是2022年12月18日感染的。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单位16日组织我们做了单人单管的核酸检测,我是阴性。我觉得自己是安全的,所以17日给老人买了好多药送到家里,包括退烧药、止咳药等,还有N95口罩。我想送这一次之后,就尽量减少和老人的接触,防止他们感染新冠病毒。我爸83岁了,我妈75岁,两人都有基础病。我爸的心脏不好,心脏叶瓣闭合不全、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和陈旧性心梗,我妈患有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甘油三酯高。


2022年12月17日,张敏给父母买来的部分药

但18日下午,我感到浑身无力,后背有些发凉,量了体温37.4℃,晚上烧到39.2℃。正好家里还有抗原,一测,两条很粗的红线就显出来了,确实阳了。我就打电话提醒爸妈也要注意。

结果19日我爸就有感觉了,头重脚轻,有点发烧,三十七八度,不算特别高。我妈差不多也是同一时间出现症状。

但他俩一开始没告诉我,我发烧度数挺高,他们担心我。一直到21日我好些了,给他们打电话,这才告诉我。

那几天,我闺女成了主力军,从我们家做好饭,给老人送去。有时候点外卖,送到门口。

12月24日,我转阴了,想出去走走,觉得气力不够。到了25日,我才过来看老人,给他们用抗原测了,还是弱阳。他们的状态还可以,发烧都不严重,我爸前后只吃了两粒布洛芬,我妈没吃。他俩也没怎么吃药,除了布洛芬退烧,再就是消炎止咳胶囊,还有止咳糖浆,12月30日俩人都转阴了。

但是后面几天我观察他们状态不好,几乎不咳嗽,但是咳嗽一声能听出来咳得非常深。而且他们精神萎靡,光想睡觉。之前屋里收拾得很干净,那几天屋里特别脏,他们没劲儿管。吃饭也不行,我妈老说恶心、吃不下饭。我过来炖的鱼汤,他俩喝了两天才喝完。

我就提醒他们,把饭当“药”吃,吃下去饭,免疫力提高些,恢复的病程能缩短。我们拿来了牛奶、鸡蛋,闺女过来给他们炖牛肉、鸡汤。

我感到庆幸的是,去年春节我给老人买了一台制氧机,赠了一个血氧仪。我用血氧仪给他俩测,血氧不稳定,有时候到九十五六,有时候低到88或者93。93是血氧饱和度的临界值,我一看那么低就害怕了,担心有病毒性心肌炎。


张全福家里的血氧仪

不能耽误,12月31日我就带他们到医院检查,拍了肺部CT,做了心肌酶谱和血气检查。好在除了肺部感染,没有别的问题。我爸双肺多发片状影,我妈双肺多发散在磨玻璃影。

新冠病毒感染肯定不是大号感冒,他们转阴之后又发展成肺炎,这确实把我吓到了。而且两人的表现和检查的结果是相反的,我爸的症状包括胃肠反应看起来更严重,我妈主要是不能吃饭,但检查发现我妈肺部感染更严重。

我问大夫是否需要打吊针,大夫说这是病毒性的,打吊针意义不大,而且当时医院的病号挺多,我也担心在医院交叉感染,就给两人各拿了5天中药汤剂。

2023年1月2日晚上,我爸呕吐得厉害,给我打电话,说感觉生命受到了威胁,呕吐物差点呛到气管里。我担心他电解质紊乱,赶快把提前备好的电解质泡腾片拿来给他吃上。我说现在什么药都不吃了,再去趟医院。

1月3日我又带他俩到医院检查,做了血液分析、心肌酶还有肾功肝功,检查发现都正常。然后决定在医院打吊瓶,我爸用的主要是镇咳、促消化、抗病毒的药,我妈主要用的是消炎类、治肠胃和镇咳的药。

每次打吊瓶都要花几乎一整天的时间,我也犹豫要不要直接住院。一方面病床紧张,又害怕他们在医院交叉感染,最主要的还是我妈有阿尔兹海默症,得在旁边守着她,不断向她复述情况,还怕她晚上在陌生的环境到处走,容易走丢。所以最终决定白天去打吊瓶,晚上回家,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休息得还能好一些,有利于恢复。

我在医院做行政工作,就带他们去了我们医院打吊瓶,主要是我闺女陪着,我随时过去看看,还能兼顾手头的工作。我妈总共打了4天针,我爸打了3天,现在两个人恢复得都还可以,都不咳嗽,也没有胃肠反应了,我打算过几天再带他们到医院复查一次。


张全福老两口

我觉得我们很幸运,我转阴很快,爸妈的病情也没耽误。如果要分享经验的话,就是一定要多关注老人的饮食状态以及精神状态,如果精神萎靡,一定抓紧就医,这是最重要的。多吃饭、多喝水、多休息很重要,平时多给他们吃肉蛋奶,补充蛋白质,我父亲“嘴壮”,比较能吃饭,恢复得就比我妈快,当然他本身基础病也比我妈少。备一个血氧仪也很关键,让他们随时检测血氧饱和度。另外,老年人转阴之后最好去医院查一查心肺,排除风险。

家中备药的话,我觉得适量即可,这次我备的药很多都没用上。我也问自己,备的药是不是没对症,像嗓子难受,他们靠止咳糖浆只是起到缓解作用,最后还是去医院了。我在医院工作,有一定的医学常识积累,也能向同事们请教,但对不具备这个条件的家庭来说,关键还是及时就医,接受正规治疗。

对老年人一定要高度重视,我姑姑在上海,89岁了,她感染之后只有两三天就转阴了。一个星期之前,我姑姑给我爸打电话,她持续20多分钟重复几个字,“我现在”“我现在”……直接就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后来跟我表哥联系,他一开始以为我姑姑的后遗症是脑雾,一过性地失忆。在家测血氧是88,去医院一查,肺部有1/3的感染,还发现脑梗。我也咨询我们医院的医生了解到,新冠病毒不光攻击呼吸系统,还会攻击心脏和神经系统。老人症状上也许表现得不严重,其实真实情况未必如此。

说实话,这段时间很焦虑,每天晚上都在担心老人会不会有事,甚至害怕晚上接到他们电话,晚上一接电话就害怕。

挺难熬的,我没有兄弟姐妹,孩子的爷爷奶奶也阳了,我对象要照顾爷爷奶奶那边,所以这边主要靠我和闺女。这个过程比较痛苦,体重掉了六七斤,但总算过来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张敏为化名)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