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滩女童走失:“野海滩”的另一面 海边失踪的小女孩

社会热点2023-10-07 15:40:39未知

海滩女童走失:“野海滩”的另一面 海边失踪的小女孩

摘要:走失事件的背后,浮现出“野海滩”赶海的安全隐忧。平静的海面下,有着难以预料的生命危险。

10月4日,上海市南汇新城海滩,一名4岁半的女童黄元芯失联。

10月6日下午4时,综合上海市浦东区警情通报,在图像中的近百人里发现了疑似女童身影,其在原地等候约10分钟后,向水边走去,在水边摔倒后消失在海浪中。

截至10月7日正午,相关部门回应走失女童一家系原生家庭,不存在曾丢失女童的情况。记者联系上海海事大学获悉,海事大学目前已有两位水文专家参与7日上午的调度会,参与救援方案制定。

救援仍在继续,但女童走失事件的背后,浮现出“野海滩”赶海的安全隐忧。平静的海面下,有着难以预料的生命危险。


游客拍到的当天照片。 受访者供图

水域救援难度大

10月5日,上海山锋救援队接到应急管理局的任务,下午3时抵达南汇新城海滩。队长张善丰和指导员冷志明介绍,救援队去了25到35人,先维持5米一人的站岗,防止游客下到海滩,现场也有喇叭在放:“今日有水域演练,禁止游客进入。”

水域搜救领队金琪表示,当时救援队带了5台无人机,2艘冲锋艇,一个AED机(除颤仪),还有一个热成像感应仪。无人机先飞上去观测,救援队员再拿着人为手电筒和人眼在工字形堤坝间、沙滩上进行巡逻,大概300到500米的距离,查看是否有显眼的蓝色,女孩走失时的着装。

“堤坝缝隙大,以孩子的体型很容易卡进去。”金琪说道,工字形的石头间隙,成年人可以一脚踩进去,如果孩子摔倒了,很可能被一个大浪冲到间隙里。

4日退潮时,海浪离救援队已经有100米左右的距离,但海风很大,救援队的冲锋舟没有下水。金琪回忆,当时淤泥滩受到潮水影响很软,一脚踩下去有半米左右的深度,差不多到他的小腿膝盖。“太细腻了,容易踩塌,除非太阳出来把泥晒干,硬度会高一点。”


山锋救援队在海滩搜救 受访者供图


山锋救援队在海滩搜救 受访者供图

金琪在现场看到了黄元芯的母亲和外婆,两人除去派出所查看监控,平时就在海边等待着救援队的消息,来回跑。

“她们很急,也说不出什么话。”金琪叹气,两人不停形容孩子的穿着、体型,每次看到救援队,母亲都会带着哭腔感谢。队员们不敢多问。

两天里,救援队都在退潮后进行搜救任务。6日晚8时,山锋救援队离开新城海滩,7日目前没有收到应急管理局的指令。

金琪指出,救援的黄金时间是72小时,尤其是水域的话更赶时间,如果是陆地,例如芦苇荡之类搜救还有一些希望。

救援队此前也遇到过不少水域搜救,今年1月时,就有老人在钓鱼时被水流冲走。“海边失踪的话基本上都是海警出动,如果面积比较大,会联系当地的应急管理局,组织救援队过去搜救。”

海滩潜伏隐患

10月4日5时33分,王微(化名)一行正在新城海滩游玩。她随手拍下的风景照里,恰好有一位身着蓝色裙子的女孩疑似黄元芯。


王微拍到的“疑似”图 受访者供图

不久前,王微在小红书上检索“赶海”,在一系列推荐中选择了南汇新城海滩。

她回忆,进入海滩的路上有很多防护措施和工作人员把守,旁边有很高的护栏。她和朋友翻了一面墙,花了近1小时才到海边,离开的时候岗亭开了,能直接出去。

“淤泥滩很滑,沿路的石头有些高。”6时天色已暗,王微摸着黑从淤泥滩一点点趟回岸上,一不留神就会踉跄。此时她隐约听到寻人的广播声。

“广播还有说海边危险,请大家迅速上岸什么的。”海风疾呼,王微只能走近了才能听到些内容。她说,当时没有注意到海边是否有安全警示牌。

金琪是第一次来到新城海滩。他说,游客们口中的“墙”应该是指海滩上方的石头堤坝。前往海滩时,停车后需要走200米左右的路到达堤坝,其中只有将近10米是平路,其他的路由一块块小石头搭建而成,凹凸不平。堤坝由四到五排的工字形石头堆叠,可以攀爬。


海滩上方的堤坝 受访者供图


金琪所说的堤坝。 受访者供图

金琪看到,尽管现场有50到80米的栏杆,有救援队员把守,仍然会在海滩上看到不少游客。“有人是从小路下去的,有人是翻堤坝过去的。”这些游客很多是退潮前3到4个小时就到了海滩,等到日落,退潮后去赶海。

他强调,工字形的堤坝,救援队员走下去也很危险。淤泥滩如果不穿防滑的鞋子,容踩空伤到膝盖、大腿。

另一位游客表示,新城海滩现在正是“热门”的时候,进出口要排队,脱鞋出来后清洗脚也要排半小时的队,但海滩下海的地方有潮汐时间表,“一般都是白天时候去的,现在海边晚上天气太冷,也不安全。”


王微看到附近有很多石桩子。 受访者供图

赶海的另一面

周婷(化名)今年刚搬到临港居住。她表示附近有两个“野”海滩,新城和南汇嘴。她印象深刻的是今年8月去南汇嘴时,一些路口都被铁丝网封死,没有路可以走。但游客很多,一些游客就在铁丝网中间开了一个口子,纷纷从里面钻进去,再翻越堤坝进入海滩。

“今年以来很多人来临港的海滩拍海景打卡。”在她看来这里不算景点,没有开发好,海滩附近有很多施工的大车,进去的路“有时候乱七八糟”的,沿路都是垃圾,没有人清理。但她每次去游玩,“海滩上站的全是人,一直都密密麻麻的。”

周婷回忆,此前和朋友在海滩的石头路上走,正值中午涨潮期,她眼看着海水从较浅的地方一点点漫上来,几乎快要盖住一米多高的大石头。周婷忙往回撤,她看到还有许多游客停留在原处,很多人已经走到了很远的地方,离岸边100米以上。回到岸上后,她听到有大喇叭开始喊,涨潮危险,请大家远离海岸。她觉得这些提醒确实起到了警示作用,但没有强制性和约束力。

“排队,哪有人排队?”周婷笑道,两片海滩的出入没什么秩序,“挺乱的。”

近年来,“赶海”正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走红。与此同时,安全隐患和环境破坏也随之浮现。

有游客和专家提议,除了在相关地点附近增设更多的安全设施和人员监管,更为重要的是,让更多人了解海洋知识、培养安全意识,不要盲目“赶海”。

本文标签: ,赶海  ,堤坝  ,女童  ,救援队  ,淤泥滩  ,野海滩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