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列宁:俄白与北约直接冲突的可能性“非常明显”

社会热点2023-08-16 11:03:37佚名

赫列宁:俄白与北约直接冲突的可能性“非常明显”

参考消息网8月16日报道 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报道,白俄罗斯国防部长维克托·赫列宁8月15日在俄罗斯举行的国际安全会议上表示,“很明显”,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未来可能会与北约发生直接冲突。赫列宁警告说,乌克兰冲突已演变成“西方与东方之间的全球对抗”。



白俄罗斯国防部长维克托·赫列宁 资料图

报道称,赫列宁告诉与会者,鉴于西方军备开支的增加,“结论是明确的:未来与北约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变得非常明显”。

这位部长补充说:“白俄罗斯共和国将战术核武器返回其境内视为有效的战略威慑因素,这并非巧合。”

报道指出,俄罗斯总统普京3月份宣布,俄罗斯将在白俄罗斯部署核武器,以回应英国向基辅提供贫铀弹。俄罗斯外交部独联体国家事务部第二司司长阿列克谢·波利修克上个月表示,只有美国从欧洲撤走自己的核导弹并拆除与之相关的基础设施后,莫斯科才会拆除这些武器。

报道还提到,克里姆林宫称,西方国家允许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俄罗斯平民,已经成为“恐怖主义的支持者”。

“毫无疑问,欧洲权力精英正专注于针对东方的全球战争,”赫列宁在会议上表示,“今天,这场战斗已经演变成西方和东方在乌克兰领土上的全球对抗。乌克兰的代理人战争实际上已将地球置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边缘。”

普京也使用过类似的语言来描述这场冲突,他将其视为美国及其附属盟友试图阻止多极世界秩序出现的尝试。他去年表示,俄罗斯军队不仅是与乌克兰军队作战,而且是与“整个西方军事机器”作战。(编译/石松)

延伸阅读

俄方一炮让西方舆论炸了锅 北约或借机"常驻"黑海

俄罗斯这一炮,让西方舆论炸开了锅。

据俄罗斯国防部13日消息,一艘俄军战舰当天在黑海海域向一艘悬挂帕劳国旗的民用货船进行了警告射击,并登船检查。这是俄罗斯退出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以来,首次对乌克兰以外的商船采取此类行动。

事件发生后,几乎在第一时间登上所有西方媒体头条,并持久“霸榜”。一方面,舆论担心俄乌双方将竞相针对民用船只展开行动;另一方面,西方鹰派鼓吹的“派军舰前往黑海护航”的主张再度喧嚣尘上,北约大有借机实现在黑海常态化存在之意。

俄方主动披露全过程

这一次,没等西方媒体炒作,俄罗斯率先公布了己方在黑海的行动。

据俄国防部发布的情况说明,俄军黑海舰队“瓦西里·贝科夫”号巡逻舰13日晨在黑海西南部海域发现一艘悬挂帕劳国旗的散货船,并判断该船正驶往乌克兰伊兹梅尔港。俄方军舰通过无线电要求对方停船接受检查,但没有得到回应。

俄舰随后使用小型自动武器进行了警告射击,迫使散货船停船。俄方人员随后乘一架卡-29直升机登船检查有无违禁品,并在完成检查后撤离。该船随后继续驶向乌克兰港口。



被俄军开火警告的Sukra Okan号散货船通过土耳其海峡 图源:cnn

西方媒体报道所呈现的事件经过,大体与俄方表述一致。不过,西媒强调这艘散货船的目的地不是乌克兰港口,而是罗马尼亚的苏利纳港。

此前,俄方宣布在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失效后,海上人道主义走廊已经关闭。从7月20日起,俄方将经黑海水域前往乌克兰港口的所有船舶视为潜在军用货物承运船只。随后,乌克兰对驶向俄罗斯港口的船只发出相似警告。

上周,乌克兰以人道主义名义,单方面宣布开辟一条人道主义走廊,并承诺将尽力确保“航行安全”。不过,俄方对此未予承认。

北约或借机增兵黑海

该事件发生后,乌克兰第一时间选择沉默,迟至14日才谴责俄方此举“与海盗无异”。相较之下,北约的考虑更显纠结——既想从中渔利,借机扩大在黑海的军事存在;又担心难以拿捏尺度,与俄罗斯发生正面冲突。

在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失效后,北约内部关于派遣军舰进入黑海执行“护航”的声音迅速增多。在部分鹰派人士看来,这是打破《蒙特勒公约》对其限制的天赐良机。

《蒙特勒公约》签署于1936年,对土耳其海峡的通行权,以及非黑海沿岸国家军舰在黑海的存在做了限制。根据公约,和平时期,所有域外国家部署在黑海的军舰总吨位不得超过4.5万吨,停留时间不得超过21天。进入战时,如果土耳其为中立国,各交战国军舰不得通过海峡;如果土耳其为参战国,则由土耳其决定是否允许别国军舰通过海峡。

正是由于《蒙特勒公约》的存在,在冷战时期,黑海几乎一度成为“华约国家的内海”,北约在黑海的存在感几乎仅靠土耳其当时极为有限的海军力量。在冷战结束后,尤其是克里米亚危机以来,北约试图大幅强化其在黑海的军力部署。



北约已在保加利亚部大幅扩充了驻军 图源:AFP

随着北约步步东扩,北约已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个黑海东岸国家实现了军事存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北约向两国分别部署了一个战斗群。今年7月,北约又将驻保加利亚战斗群的兵力扩充了4倍。

不过,由于保加利亚与罗马尼亚自身海空力量有限,尤其是土耳其并未在俄罗斯与北约之间做出选择,域外北约国家目前在黑海地区的海空力量仍然十分有限。因此,西方舆论炒作此事,也是为其在黑海可能的军事部署做舆论铺垫与试探。

“护航”仍存显著风险

然而,北约内部也不乏理性的声音,认为所谓“护航”弊大于利。

首先,尽管俄黑海舰队在旗舰“莫斯科号”巡洋舰等沉没后实力大损,但俄方依然有足够的实力封锁乌克兰沿海,北约并无必胜把握把“护航”变成加分项。比如,俄方可以通过实力不俗的潜艇部队实施水下布雷,而北约受制于《蒙特勒公约》与自身扫雷实力的限制,很难有效实施“护航”。

进一步说,假如有北约军舰在“护航”途中触雷,那么将把北约置于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要么更进一步,采取更激进的部署乃至报复手段,将局势推向难以挽回的境地;要么保持理性与克制,忍气吞声,但这又会损及内部士气与战略威慑的有效性。



土耳其此前坚决拒绝俄太平洋舰队“瓦良格号“巡洋舰等进入黑海增援,也不大可能允许北约海军大举涌入 图源:GJ

其次,假如北约完全弃《蒙特勒公约》于不顾,执意大举增兵黑海,无疑将彻底暴露美西方对国际海洋法规“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双标态度。何况,北约此举还需要以土耳其的同意为前提,但从土耳其的国家利益出发,这几乎不可能发生。如果北约强行推动,则无疑是将把总体中立的土耳其推向北约的对立面。

可以说,黑海发生的事态,给了大西洋两岸意图借冲突渔利的势力再次兴风作浪的契机。但是,在劝和促谈愈发成为国际社会共同诉求的背景下,美西方还应好好掂量下这么做是否值得。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