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16日报道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1月14日报道,拜登总统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试图阻止美中关系急速下滑,指示官员们恢复已陷入僵局的有关全球重大优先事项的会谈。但两国承认在一些领域存在分歧。
拜登在14日的会晤后说:“我绝对认为不需要进行新冷战。我们会激烈竞争,但我并不寻求冲突。我希望负责任地管控这种竞争。”
据报道,这是拜登就任总统以来两位领导人的首次面对面会晤,会晤持续了3个多小时。这次会晤的背景是,两国在一系列问题上分歧加大后,双边关系降至几十年来的最低点。
11月13日,媒体工作者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二十国集团峰会媒体中心工作。(新华社)
据知情人士透露,就台湾问题发出信息是中方在此次会晤中的首要任务。根据中方的通报,习近平对拜登说,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台独”同台海和平稳定水火不容。
拜登在会晤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美国长期以来的对台政策没有改变。
报道称,14日的会晤表明,双方的沟通渠道重新开启。白宫说,两位领导人授权高级官员就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问题进行深入会谈。拜登还指派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明年初访问中国。
曾在奥巴马政府时期负责东亚事务的丹尼尔·拉塞尔说,这次会晤取得了两个重要成果:两位领导人围绕各自战略愿景进行了广泛讨论,以及同意授权高级官员进行接触,为管控分歧而持续努力。
另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1月15日报道,习近平在会晤中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中方希望看到并始终致力于保持台海的和平稳定,但“台独”同台海和平稳定水火不容。希望美方言行一致,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台湾政治大学外交学系主任卢业中指出,习近平用了“核心”“红线”“水火不容”等措辞,凸显台湾问题的“重中之重”。
对于这次会晤的意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兼职高级研究员詹姆斯·多尔西分析,中美都不希望发生冲突,也就意味着必须确保紧张态势不会升级,或发生误判,这次元首会晤则可以确保妥善管理竞争、不会失控。因此,他认为中美双方未来在不同层面会逐渐恢复对话。
对中美元首这次备受关注的会晤,葡萄牙《公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评论时认为,美国和中国领导人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会晤表明,两国“有能力管控分歧”。
美中领导人在此次会晤中为重启双方之间的官方对话打开了大门。
拜登表示,他相信华盛顿和北京有能力防止这两个大国之间的竞争升级为冲突。
各方预计,两国领导人的巴厘岛会晤将是一个重启两国官方沟通渠道的机会,同时也是双方说明各自目标和红线的机会。
报道分析指出,14日拜登与习近平的会晤带来了较为积极的信号。此前,双方曾通过电话和视频会议进行过多次讨论。
美国康奈尔大学中国问题专家白洁曦说:“几个月后,我们可能会把此次习拜会视为一个拐点的最初迹象,预示着走向冲突的螺旋式趋势开始减速。”
白洁曦还表示:“令人鼓舞的是,双方同意授权高级官员为两国关系和工作组制定基本原则,以便在具体问题上取得进展。”
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院长阿列克谢·马斯洛夫表示,如果会晤取得成功(至少是人们能从中美双方那里听到某种建设性的东西),那么,这显然会给世界贸易带来稳定性。
专家们总体认为,美中关系的重要性对所有人而言都是显而易见的。习近平本人也支持这种看法。他强调:“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中美处理好彼此关系……我们应该同各国一道,为世界和平增强希望,为全球稳定增加信心,为共同发展增添动力。”
延伸阅读:
中美元首会晤,这一点确实出乎意料!
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11月14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之会,举世瞩目。
世界第一、第二经济体领导人的微笑握手,令人感觉不仅为今天正式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定了调子;更对下阶段乃至更长期的中美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亦是为当下的世界政治、经济各领域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新华社的报道中,提到中国领导人所说:
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
从当年“宽广的太平洋容得下中美两国”,到如今在更宽广的范围里谈中美,其实也伴随着中国经济体量之增,回应世界对中国的期盼之深。而美国其实也不得不正视、重视与中国的交往与合作。
1
按照中美元首会后,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的介绍,本次会晤是由美方提议。亦有媒体披露,拜登一行是来到中方代表团驻地与会。从会晤本身分析,至少三个“第一次”——
1. 这是中美元首三年来第一次的面对面会晤;
2. 这是拜登总统执政后中美两位领导人第一次面对面会晤;
3. 这也是中美各自完成今年国内重大议程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互动。
拜登说得挺逗。他说,自己与中国领导人“保持着经常性沟通,但无论如何代替不了面对面的会晤”。
11月14日中美元首会晤现场 图:新华社
其实,两位领导人是老相识了,只不过,这次是拜登当了总统后,两位第一次面对面坐下来会谈。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各自完成今年国内重大议程”之说,其实令人感觉——中美峰会,恰逢其时。
对中国来说,“国内重大议程”指的是中共二十大。二十大后,王毅曾通过公开途径正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如果想了解中国,请认真研读二十大报告”。如今,不管布林肯是否认真研读了,是否读懂读透了,反正,目前的中美峰会的时间节点在此。因此,美国总统也对中国领导人来了句“祝贺你再次连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对美国来说,“国内重大议程”指的是中期选举。在海叔看来,中期选举之前,还真不是中美好好坐下来谈的好时候。现在好了,拜登这一任期进入后半程,在美国国内,参众两院什么局面,他自己反正挺清楚明白的。他能出的招也都出了,能想的辙也都想了,也正因此,才有了此次会晤的“坦诚、深入、建设性”。
既然新华社的报道里能看到“建设性”,相信中美峰会是取得了一定进展的。
2
一度,在中美来说,因为种种原因,双方合作领域锐减。特别是在佩洛西窜访台湾地区之后,连中美气候对话都暂停了。11月14日的中美峰会之后,传出不少有关合作的消息——
“两国元首同意,双方团队可以就宏观经济政策、两国经贸等问题进行对话,共同努力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取得积极成果。协调落实在公共卫生、农业领域形成的两份合作文件,鼓励支持开展中美人文交流,扩大各领域人员往来,持续开展中美联合工作组磋商,解决更多具体问题。”
中美元首步入会场 图:新华社
合作的基础是什么?
中方点得很清楚明白——
美国搞的是资本主义,中国搞的是社会主义,双方走的是不同的路。这种不同从双方打交道的第一天起就已经存在,今后还会继续存在。
拜登起码在会晤场上回得很清楚明白——
美国尊重中国的体制,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通过强化盟友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也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美方也无意寻求同中国“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无意围堵中国。
既然拜登承诺了,那且看他,包括整个美方,是否将这些承诺落到实处。着眼未来的话,他如果将承诺落到实处,自然中美能够继续在各个合作领域次第展开合作。可若他不兑现承诺,情况自然又会发生变化。
3
令外界感觉出乎意料的是,11月14日的中美元首峰会持续了3小时12分钟。这个会晤时间出现在一个多边场合峰会即将举行之际,而不是一个国事访问之时,确实显示了中美领导人之间有许多事情要谈。
这之间:
有双边的要紧事;
有国际上的要紧事;
有攸关疫情与经济发展的事;
有关于俄乌问题、朝核问题等国际地区问题。
相信,两国领导人此次会议所谈内容之影响力,会在接下来的一些双边和国际事务中展现出来。新华社报道称,此次中美峰会,达到了深入沟通、明确意图、划清红线、防止冲突、指明方向、探讨合作的预期目的,那我们不妨看下一步吧。譬如,布林肯说他希望尽早访华,跟进会晤后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