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访华结束,中方给美方释放的三个信号

社会热点2023-07-24 21:07:33未知

基辛格访华结束,中方给美方释放的三个信号

来源:玉渊谭天

基辛格的这次访华,让美国政客酸了。

跟前面几位访华的美国官员相比,基辛格这位“民间人士”在中国,受到了很高的礼遇。

20日会见的现场,很多细节都让谭主印象深刻。

特别是习近平主席讲出的那句“中美关系永远和基辛格这个名字是连在一起的”,格外令人感慨。

基辛格在中国受到很高的礼遇

当前,中美关系处于建交以来的最低谷,真挚地表达对这位美国前国务卿的友谊,这是中国人的情怀和格局,更是在为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做注解。

什么样的选择,才值得被历史和时间铭记?

中方通过与基辛格的会见,讲了三点,值得美国认真听听。

中国人重情讲义,我们不会忘记老朋友,不会忘记你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增进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透过基辛格,中国传递的第一个信号,是得看懂中国人的“朋友之道”。

不会忘记老朋友,渗透在基辛格访华的每一个细节里。

这次,中方特别把会见的地点,安排在了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

52年前,秘密访华的基辛格就是在这里首次见到了中国领导人。这是世界历史的大事,也是基辛格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时刻。

百岁的基辛格对于这样的安排,专门表达了感谢。

这样的精心和周到,还贯穿在基辛格访问的全程。

午宴现场

20日中午,中方为基辛格准备了午宴,宴会桌中央是鲜花铺成的中国卷轴,寓意福寿如山,友谊绵长;

一百个寿桃、糖艺制作的老寿星和仙鹤,传递了最传统的祝福;

北京烤鸭、西湖醋鱼、两吃大虾,也都是基辛格1972年陪同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的菜品,满是历史的回味。

在过去半个世纪,基辛格对中国的访问有上百次,而“老朋友”这个称呼,其实我们一直都在用。

之所以能坚持半个世纪之久,更在于习近平主席所说的第二个“不会忘记”——不会忘记你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增进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在50多年间,中美关系遭遇挑战和困难的时刻,基辛格也总是能够发出相对客观、理性的声音。

正因如此,习近平主席对百岁的基辛格说了一句古语,“大德必寿”,这讲出了中国人的朋友之道,看中的不是小利,而是大义。

就像二人背后的那幅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关山月的《红白两色梅》,造福两国人民之“义”,也寄寓其中。

习近平会见基辛格

梅花,傲雪凌霜,高洁坚韧。一首《卜算子·咏梅》借“梅花”,写下了中国政治家为民的情操。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中美关系,未尝没有经历过“百丈冰”的时刻,但越是在风雪和困局中,政治家就越应该像梅花一样,凌霜开放,先行春意。

能够被称为中国的“老朋友”的人,也一定得为两国人民福祉着想。

不过,这次访华,早已卸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是以个人和民间的身份来到中国。在美国民间,中国的“老朋友”还有很多。

美国保险业巨头莫里斯·格林伯格

去年,美国商界97岁的格林伯格,邀请中国前政府官员和学者访美。中美关系遭遇佩洛西窜台的巨大挫折后,也因此得以从民间先行破冰。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入世面临困境的时候,也是格林伯格一直在美国国会和白宫奔走,敦促美国政府尽快完成与中国的入世谈判。

回到51年前,在中方招待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欢迎宴上,中方就讲过这样一段祝酒词: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

半个世纪间,中美关系有起伏波折,现在,更不乏一些美国政客,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访华回国之后,立马换了一副嘴脸,继续对华打压。

但是,两国民间的往来却呈现着不一样的温度。现在,中国和美国已建立284对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中美之间的双边贸易额已经是建交时的200多倍。

尤其是今年以来,中美民间交流的恢复速度尤为迅速,苹果总裁库克、特斯拉总裁马斯克等数十家美国企业家来到中国。

此外,根据谭主的不完全统计,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等中美商界、学界机构和社会组织,仅在上半年就围绕中美议题举行了超过40场交流活动。

频密的往来,印证了习近平主席今年接待第一位美国朋友比尔·盖茨时所说的,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

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尚在尽力作为,在其位的人,更不应在错误的航向上失速狂奔,辜负了两国人民的期待。

52年前,中美两国处在一个关键转折点,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同尼克松总统和你本人以卓越的战略眼光,作出中美合作的正确抉择,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既造福了两国,也改变了世界。

20日正式会见后的午宴上,习近平主席和基辛格深入地聊了很久。

现在,中美关系再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新的抉择时刻,需要新的创造力,更需要中美52年前的那种战略眼光。

这也是透过基辛格,中国想给美国传递的第二个信号。

这种“战略眼光”是什么?中方前一天会见基辛格时,提到一句话,“美国的对华政策需要基辛格式的外交智慧,需要尼克松式的政治勇气”。

这两点,都是美国今天亟需的东西。

为什么基辛格是具有“战略眼光”的人?

十年前就曾接待过基辛格的美国问题专家吴心伯,跟谭主解释:

基辛格毫无疑问从来代表的都是美国的利益,他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认识到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世界秩序,美国也不可能实现其国家利益。

所以他看待问题的方式是,把美国放在世界的框架下来看,而不是把世界放在美国的框架中来看。

冷战结束后,基辛格公开出版了他的《大外交》,这本书中他曾对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多极力量并存的当今格局作出过准确的判断。

把美国放在世界的框架下看,他建议美国及时调整思路,不能再用冷战争霸的那套逻辑,来应对变化之后的世界。在新的格局下,美国也将很难再把自己单一的价值,强加给所有人。

然而,基辛格的看法却没有成为美国决策层的主流意见,也没有真的使美国对霸权有所反思。

这些年,美国对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这些全球多边机制横加破坏,不合则弃;为了所谓的控制,不惜制造对抗、挑动地区冲突,种种做法,都在将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变得更加棘手,制造更大的悲剧和危害。

到头来,从阿富汗的仓皇撤军、在乌克兰危机上的骑虎难下,到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衰减,长期去看,美国破坏世界秩序所收割的利益,真的会大于最后将付出的代价吗?

遗憾的是,美国很多政客,很难跳出美国自己的框架,被竞争与对抗的思维死死限制。同样的道理,为了塑造对华的“实力地位”,自缚手脚,不敢正视自己破坏中美交流的现实。

这次,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同基辛格的会见,就让很多美国政客觉得格外“酸”:中国国防部长宁见一位美国民间人士,也不见美国国防部长。

再看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的表态:一边极力撇清关系,说基辛格访华是个人行为,与美国政府无关,一边说,“相信基辛格会像往常一样,向美方官员介绍情况。”

又想从中方探听消息,又害怕丧失所谓对华施压的“杠杆”,不愿意解除制裁,光明正大地同中方恢复正常交流,首鼠两端,自相矛盾的做派,实在难拿上台面,更别提政治勇气了。

这也是为什么习近平主席再提“战略眼光”。基辛格那个时代的美国政治家所具备的“战略眼光”,顺应世界大势的决断力,的确很值得现在的美国政客们认真读懂。

展望未来,中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关键是遵循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项原则。在此基础上,中方愿同美方探讨两国正确相处之道,推动中美关系稳步向前,这对双方都有好处,也将造福世界。

习近平主席同基辛格的这次会见,不仅是要回顾历史,重温友谊,更重的意义还在于探讨中美关系的未来。

谭主详细梳理了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会晤,以及历次会见基辛格的文本,一个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就带有很强的“未来”感。

这个词,是发展。

通过词语的共现分析发现,习近平同美国谈及“发展”,既说过两国各自的发展,也说过两国关系的发展,还包括对中国发展道路的阐释。

其中蕴含的第三个要向美方传递的重要信号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美应该展现大格局、肩负大担当,坚持向前看、往前走,拿出战略胆识和政治魄力。

相比于回顾过去,基辛格也善于去看未来。

这次在同中方对话中,有一个话题第一次出现在他同中方交流的新闻稿上——人工智能。

前不久,谭主拿到了一本基辛格的最新著作,书名叫做《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

我们发现,面对人工智能,具有政治家思维的基辛格首先思考的是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进而也在思考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在认识到人工智能的技术迭代之快后,基辛格对中美关系产生了忧虑:人类社会还没准备好应对人工智能将给世界秩序带来的颠覆性改变。留给中美找到正确相处之道的时间也不多了。

我们梳理最近几年基辛格对中美关系的声音,发现警告和提醒超越了推动中美发展与合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内部一些政客无论看待国家还是世界的目光,都不是发展的,而是凝固、静态的。

在人工智能这件事情上,美国想到的不是如何跟中国合作,让这项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是打压。

中美贸易战和科技战开始后,美国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在2019年一场人工智能会议上,话锋一转,开始谈论起中国。

会上,美国政客拿着一本中国出版社的《人工智能实验教材》大谈“中国威胁”,时任美国防长表示,中国计划在2030年成为人工智能的领导者。无论哪个国家先利用人工智能,都将在战场上拥有决定性的优势,美国必须先做到。

就在这场会召开前不到一个月,美国商务部将8家中国企业列入美国贸易管制黑名单,这8家企业,都与人工智能相关。

前段时间,《纽约时报》专门刊发了一篇万字长文,把美国对华高科技领域的封锁定义为一种“战争”行为。

除了从人工智能到芯片领域的制裁,美国今年以来还炒作所谓“去风险”的新概念,要加速对华的脱钩断链。

然而,技术的进步,国家的发展,乃至世界的连接,不是能轻易被截断的草木,而是奔流的江河,截不断更堵不住。

最近,美国三家芯片巨头集体无法承受脱钩断链的代价,像热锅上的蚂蚁游说美国政府放松对华出口限制。这只是美国逆发展趋势而动,导致自我反噬的表征之一。

实际上,在美国媒体带头渲染“去风险”、开始强调自由贸易伤害论的舆论攻势下,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全球化的裂解与再融合》一书引用了一种分类方式,将西方发达国家和以色列日本列为富裕国家,其他国家归为非富裕国家。

在这个分类基础上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非富裕国家彼此之间的出口比重从2001年的14%,上升到了2014年的29%;与此同时,富裕国家间彼此的出口比重则从2001年的45%一路下滑到了2014年的29%。

所以,现在的世界,早已不只是几个国家的俱乐部,也不是美国联动几个盟友搞脱钩,就能把某个国家排除出世界体系。世界要不要连接、怎么连接,不再只以某个国家的意志为转移。

继续用静态的思维,处理极速变化发展的问题,不仅不合时宜,甚至已经非常危险。

没有发展的眼光,美国就不会真的听懂“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

历史是公正的,一个政治家的所作所为,无论是非功过,历史都要记上一笔。

基辛格虽然早已卸任,但中方仍会提及他美国前国务卿的身份。在100岁的高龄,基辛格还在为遭遇困难的中美关系尽力作为,无疑是在给未来落下新的一笔。

  • 缅北首次0赎金放人!记者追踪120天后,6个孩子被救回家了
  • 齐齐哈尔一中学体育馆楼顶坍塌 该校女排队刚获省亚军
  • "教练不满判罚怒扇主裁判" 俱乐部回应
本文标签: ,基辛格  ,尼克松  ,中美关系  ,国务卿  ,习近平  ,美国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