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

社会热点2023-08-28 10:08:01未知

社评: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

来源:环球时报

作为一家中国媒体,我们正式向大英博物馆提出要求,请把所有通过非正当渠道获取的中国文物无偿地归还中国,不要再采取抵触、拖延和敷衍态度,首先要向全世界做出归还的公开承诺,并尽快启动这项早就该做的工作。同时,我们在道义上支持其他曾经遭受英国劫掠的国家比如印度、尼日利亚、希腊等提出文物归还的诉求。请英国政府在法律及相关程序上予以配合推动,这将是对英国是否真心诚意洗刷殖民污点、弥补历史罪责的一种考验和验证。


大英博物馆 资料图

大英博物馆近日被曝约2000件馆藏文物莫名其妙失踪,不仅震动英国,还牵动所有在大英博物馆有文物的国家的心。失踪文物数量之巨大,案件持续时间之长,涉嫌监守自盗的情况之严重,都让人无法将此事与世界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大英博物馆联系起来。人们质疑英国警方和馆方为何迟迟不发布失窃文物的照片与详细描述。不发布照片可能意味着,大英博物馆仍然未能查明其庞大收藏中究竟有多少已经丢失,大概率比2000件更多。

关键是,大英博物馆所收藏的多达800万件巨量藏品中,绝大部分都来自英国之外的世界其他国家,而且相当部分是通过非正当渠道,甚至肮脏、罪恶的手段得来的。大英博物馆因此获得全球最大的“赃物接收者”之称,展出“盗窃所得的文化财产”。换句话说,大英博物馆没有保管好的、弄丢弄坏的,其实主要是属于其他国家的文化财产,这怎能不让人心疼。

这次丑闻所暴露出来的大英博物馆在文物管理和安全防护方面的巨大漏洞,令一个流传很久很广的说法不攻自破,即“外国文物在大英博物馆得到了更好的保护”。这个说法在受害国家里被一些人接受,间接削弱了向大英博物馆追讨文物的动力和决心。我们很怀疑,它是有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殖民洗脑的产物。

在大英博物馆里有约2.3万件来自中国的文物,其中约2000件长期展示,包括《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辽三彩罗汉像、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等极其珍贵的国宝,它们都是怎么从中国流失到大英博物馆的,具体过程可能难以追溯。但可以确定的是,它们大多都是当年英国趁人之危、趁火打劫,甚至直接对中国制造劫难趁机劫掠或盗取得来的。只要英国不能证明哪一件藏品来自合法、干净的渠道,那么这件藏品的母国就有权利去追索。


《女史箴图》唐代摹本

有着血腥、丑陋、可耻殖民历史的英国,对待别人却一直有着很强的道德优越感,经常站在道义高点上对别国的内部事务指手画脚,甚至横加干涉。我们真不知道,他们的道德优越感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建议英国在把手指向别人之前,先把自己的历史欠账给还上,主动地与曾经遭受其殖民侵害的国家联系,商讨如何尽快归还历史赃物,而不是非等着别人找上门来,自己还推三阻四,再次给世人留下极不光彩的印象。

多年来,大英博物馆拒绝归还文物的主要理由和依据是英国议会1963年修订的《大英博物馆法》,该法基本上禁止博物馆返还任何藏品。这相当于英国给自家门上装了一个门槛,然后跟失主说,因为这个门槛出不去门,所以没法归还。用自己设定的法律作为拒绝履行国际道义与责任的借口,这显然是十分虚伪和滑稽的。大英博物馆是英国殖民扩张历史的一个缩影,就算他们已经擦干净了这些文物上边掠夺者留下的指纹,也抹不去这些文物的真正归属。

有人说,大英博物馆2000件文物的失踪,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的盗窃事件。在我们看来,大英博物馆数以百万计的文物有来路不正之嫌,更能说明什么样的盗窃是“迄今为止最大的”。近日,希腊再次呼吁大英博物馆归还英国当年带离帕特农神庙的雕塑,却被英国议员指责是“公然的机会主义”。这让人们再次看到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传统”。英国的这种老赖姿态和耍赖做派,是以大英博物馆乃至整个英国的国家形象和声誉为代价的,让我们看看英国会撑到什么时候才来面对这个问题。

延伸阅读:

大英博物馆约2000件藏品“失踪”,英媒批“国耻”

“失窃藏品数量令人极为震惊”——随着大英博物馆理事会主席奥斯本26日证实,该博物馆大约有2000件藏品“失踪”,这一自本月中旬起持续发酵的事件被推至高潮,无论是国际媒体还是分析人士都发出震惊的慨叹,将其称为“博物馆史上最大丑闻”,英国《泰晤士报》甚至以“国家耻辱”来形容此案。在大英博物馆担任馆长7年时间的德国人菲舍尔已在上周五宣布辞职,声称自己要为在2021年收到相关警示后未作出全面应对而负责。只是,他的所谓“担责”根本无法平息质疑声,从“内部作案的可能性”到松散的编目制度,外界难以想象这一切会发生在“久负盛名”的大英博物馆身上。该博物馆暴露出的管理和安全漏洞更是让其所谓“可信赖的文物保管人”名号遭受沉重打击,希腊表示,此事更强化了该国政府坚持英方必须永久归还帕特农神庙雕塑的正义诉求。尼日利亚官员也将在数周之内致信大英博物馆和英国政府,再次要求归还贝宁青铜器。

“烂摊子”

奥斯本26日承认,大英博物馆的声誉受到损害,“这是一个我们需要清理的烂摊子”。英国广播公司(BBC)称,自本月中旬公布部分藏品“失踪、被盗或损坏”以来,大英博物馆一直面临舆论压力。丢失的藏品是在今年以前被偷走的,偷盗时间跨度“相当长”,其中一些在线上拍卖和购物网站eBay上以远低于实际估价的价格出售,比如一件价值达5万英镑的文物仅以40英镑的价格出售。

大英博物馆此前表示,所涉及的藏品包括黄金珠宝、玻璃器物等,这些可追溯至公元前15世纪至19世纪的藏品主要用于学术和研究目的。BBC介绍称,成立于1753年的大英博物馆总共有约800万件藏品,但截至2019年,仅8万件左右公开展出过。

大英博物馆已经解雇一名工作人员并报警。英国《泰晤士报》披露称,此人是在博物馆工作了30年的希腊藏品策展人希格斯,但他否认自己存在不当行为。据BBC报道,被解雇的员工没有被确定为盗窃案的嫌疑人。伦敦警方要求博物馆不要对外透露更多细节。

大英博物馆藏品失窃案浮出水面,与丹麦古董商格拉德尔有关。据英国《每日邮报》26日报道,格拉德尔讲述说,他多年前发现罪犯可能从博物馆中偷走了未登记的藏品,这些人“草率地”将其中部分物品放在eBay上出售。心生疑虑的格拉德尔在2021年向菲舍尔发出警告,后者却告诉他,“所有物品都已清点完毕”。英国《卫报》称,在被博物馆人员“搪塞”了两年后,格拉德尔又找到了奥斯本。就在上周,菲舍尔仍在辩称,自己“有理由相信”格拉德尔曾隐瞒有关其他失踪藏品的信息。后者说,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在25日发表的辞职声明中,菲舍尔就自己对格拉德尔的批评言论表达歉意。

奥斯本26日接受BBC采访时称,他并不认为有人“故意掩盖”盗窃行为,但调查后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这名英国前财政大臣看来,博物馆管理层或许存在一些“潜在的群体思维”,即他们不敢相信内部人员在偷东西。他还称,大英博物馆“长期以来都是盗窃行为的受害者”。当被问及失踪藏品的位置时,奥斯本称,“古文物界的一些成员正积极与我们合作”,并表示迄今的追回工作是“乌云中的一线希望”。

英媒:追回失窃藏品或需要几十年

据英国《卫报》26日报道,文化市场的观察人士集体表示震惊。国际艺术品追回公司CEO马里涅罗说,他的组织“每天都会收到来自世界各地博物馆、文化机构和教堂的失窃报告,但令我们惊讶的是,这是大英博物馆,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也是安全方面的标杆”。“这是我所知道的最大博物馆盗窃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个致力于打击文物非法贩运小组的负责人齐罗吉安尼斯说,对于任何一个博物馆而言,这一藏品失窃的数目都是巨大的,但发生在大英博物馆令情况更加糟糕。



大英博物馆

在英国《每日电讯报》看来,菲舍尔的失败对大英博物馆而言是一场“灾难”。自2016年担任馆长以来,他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博物馆的长期规划上。由于菲舍尔的提前离开以及对失窃案的持续调查,任何关于博物馆规划方面释放的大张旗鼓的宣传都注定要蒙上阴影。“可以说,大英博物馆现在进入了其历史上最黑暗的阶段。”报道称。

齐罗吉安尼斯呼吁大英博物馆立刻公布失窃藏品名单,以便能让相关专家帮忙寻找。但奥斯本对BBC承认,并非所有藏品都进行了“恰当的编目和登记”。他声称,一家大型博物馆未对全部藏品进行编目并非特例,且大英博物馆在这项工作上已经做得比很多其他大型博物馆要好。

据BBC、《卫报》报道,对于大英博物馆的编目工作,牛津大学皮特·里弗斯博物馆负责人希克斯批评这是一场“即将发生的灾难”。齐罗吉安尼斯说,将藏品记录在册是博物馆的“主要责任”,大英博物馆“故意”将资金优先投入到制作精美的手册和举办活动上。他认为,尽管藏品数量庞大,但在数字时代,智能手机摄像头和扫描仪可以轻松记录文物特征,让博物馆的记录没有任何遗漏。

《卫报》引述马里涅罗的观点称,追回失窃文物可能需要几十年时间,这其中存在复杂的法律和鉴定问题,且许多被盗藏品似乎没有得到适当的分类和记录在册。

“英国殖民历史的象征”

失窃案令大英博物馆所谓“文物保管人”的角色受到强烈质疑,要求英国归还被掠夺文物的呼声再一次高涨。大英博物馆的藏品包括900件贝宁青铜器。据英国天空新闻频道报道,失窃案发生后,尼日利亚国家博物馆和纪念碑委员会负责人蒂亚尼说,无论大英博物馆安全与否,贝宁青铜器都是被非法掠夺的文物,该国文化部长将在数周之内致信大英博物馆和英国政府,要求立即返还这些青铜器。

希腊文化和体育部长门佐尼近日接受当地媒体《论坛报》采访时表示,大英博物馆藏品的丢失、被盗或损坏是一件“极其严重且特别令人悲伤的事件”,尤其当此类情况在内部发生时,这甚至超出道德和刑事责任,上升到一个关于博物馆本身可信度的重大问题。“盗窃的痛苦”,希腊《每日报》以此为题刊文说,英方声称,博物馆方面目前的首要任务是追回被盗文物,尽一切努力确保这种情况不再发生——这也正是希腊人和其他曾被掠夺文物的国家在面对声称自己是“最佳文物托管人”的大英博物馆时的诉求。《卫报》称,此前被大英博物馆解雇的希格斯是希腊藏品策展人,这令安全与文化所有权问题之间的联系“尴尬地凸显出来”。

不过英国议员劳顿指责希腊是“公然的机会主义”,他对BBC称,大英博物馆重要的藏品失踪是一个“严重问题,但这不是《蒙娜丽莎》被盗”。《每日电讯报》26日也以“大英博物馆丑闻不应成为归还帕特农神庙雕塑的理由”为题刊文说,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观点认为,西方所有这些历史博物馆都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纪念碑,其默认假设是,所有藏品都应该回到它们所属的地方,如果让这种观点得逞,那么大英博物馆主导的理解人类文明计划将毁于一旦。机会主义者会将焦点放在帕特农神庙雕塑上,问题是,从储藏室盗窃小型便携物品不会影响永久性公共展示的大型雕塑的安全。

“大英博物馆失窃案的国际关注度之所以指向要求英方归还被掠夺文物,正是因为该博物馆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国殖民历史的象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2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随着各国文物保护意识都在增强,许多国家的技术条件成熟,有关大英博物馆能提供更好的文物保护条件的说法将很难成立,今后其受到的批评、面临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崔洪建说,近年来,外界陆续看到一些欧洲国家政府对自己的殖民历史道歉,或者是返还一些文物,“但这其中有的是社会层面在进行推动,有的是政府出于政策上的考虑,比如想要缓和与某个国家的关系”。整体而言,欧洲并没有对殖民历史进行彻底反思,只是出于上述两个原因做出部分姿态或者采取带有针对性的举动。这其中,让英国进行真正反省的条件更不足,原因包括该国的殖民统治范围广,且至今在形式上保留了英联邦这一殖民史“遗迹”。在英国主流的认识中,它们对自身殖民历史并没有多少忏悔的心态,更多的还是带有一种傲慢心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