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 任震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选择智能门锁作为家庭安全“第一道防线”。为了让消费者了解市场上销售的智能门锁的质量和安全情况,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佛山市消费者委员会,对29款智能门锁商品开展了比较试验。5月5日公布的比较试验报告显示,指纹和密码开锁比识别卡开锁更可靠,近九成信息识别卡开锁存在安全风险。
“亚摩斯”被小黑盒打开
本次比较试验的29款智能门锁样品,均为消费者组织的工作人员模拟消费者购买,系品牌知名度较高、网络平台销量位于前列的产品,价格从每套1099元到5899元不等。根据相应国家标准,比较试验从信息技术安全、机械安全、电源电池安全等方面,测试了样品锁的各项安全性能、牢固性能、耐用性能。
前段时间,“小黑盒秒开智能门锁”的传闻流传开来。所谓“小黑盒攻击”,又称电磁错误注入技术,指的是当给智能门锁施加强电磁场时,门锁可以出现故障报警、系统锁定、电路损坏等现象。为验证这一传闻,本次比较试验增加了关于小黑盒攻击的测试,选取了比《电子防盗锁标准》规定的场强50V/m高出30倍的强力电磁场强对29款产品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28款样品经小黑盒攻击后门锁没有打开,只有1款线上购买的、品牌标称为“亚摩斯”的无生产企业、无产品型号标注的样品,被小黑盒攻击后打开。
从试验结果来看,只要选择正规品牌产品,对小黑盒秒开智能门锁这件事,消费者无需恐慌。
识别卡开锁风险大
智能门锁的开锁方式一般包括指纹开锁、密码开锁和识别卡开锁3种。
通过测试,29款样品中,85.7%的样品信息识别卡开启存在风险,50%的样品指纹识别开启存在风险,48.3%的样品密码开启存在风险。
根据样品生产企业的反馈,信息识别卡加密可以有效解决信息识别卡安全问题;对系统和算法进行升级,可解决密码和指纹识别安全问题。
对包括信息泄漏、身份鉴别、权限控制、数据传输安全等4项内容的信息安全测试显示,29款样品的授权功能、存储和查询功能、非法操作报警功能等项目没有发现存在问题。
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GB 21556-2008《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条件》对A级锁锁舌长度的要求(大于等于20毫米),29款样品均符合要求,但仅有12款样品的锁舌强度符合要求。
根据《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条件》要求,锁在经过正弦振动、冲击、跌落测试后仍能正常使用。仅有1款标称“科密”品牌的样品,在冲击试验后出现键盘灯不断闪烁,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
根据《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条件》要求,锁在连续实施误操作及防护面遭受外力破坏时,应能自动发出声或光报警指示或报警信号。经检测显示,29款样品中有15款能发出报警信号。
本次比较试验参照机械防盗锁锁芯破坏试验的方法,使用螺丝刀、镊子、手锤等普通手工机械工具,对样品的机械应急锁芯进行破坏直至被打开,同时记录破坏开启的时间。
29款样品中,标称“上海西默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XMSH-DL121”的样品在锁芯破坏试验中,由于外力作用使得应急锁芯与离合间的塑料连接件断裂,从而导致应急锁芯无法驱动离合动作,最终未能以破坏锁芯的方式被打开。另一款标称“派瑞”品牌,型号为“H300S”的样品没有应急机械开锁功能。
根据《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条件》对电源性能的要求测试,27款样品电源的电池容量、电源适应性和欠压指示可以保证样品的正常使用。
当供电电压低于标称电压值的80%时,为防止出现无法正常开启的情况,智能锁应有欠压指示功能,提醒使用者及时更换电池,此时的电量应满足正常开启50次,否则该智能锁的电源不能保证智能锁的正常使用。试验发现,标称“鹿客”“科密”品牌的2款样品没有欠压指示功能,可能会导致使用者因没有及时更换电池而无法开启智能锁。
本次比较试验的29款样品均留有应急电源接口,16款样品还配备了备用电源,增强产品的续航能力。在电池电量耗尽(或其他电池故障)时,使用外接电源同样可以为产品进行应急供电,防止因电池问题导致门锁无法打开。
按照GB 31241-2014《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测试要求,对29款智能门锁的(锂)电池(组)做加速冲击实验,样品均不起火、不爆炸、不漏液。
识别开启方式安全测试结果
指纹识别
安全
密码逻辑
安全
备注:“√”表示该项内容比较安全,“×”表示该项内容存在安全隐患, “——”表示样品无此功能。
6款样品标识有问题
根据《产品质量法(2009修正)》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符合下列要求: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的,用中文相应予以标明;需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应当在外包装上标明,或者预先向消费者提供有关资料。本次比较试验发现,
标称三星(两款)、果加、万事威、HSPA(裕津)、亚摩斯等6款样品包装标识存在问题,包括无厂名、厂址,无中文标识的产品名称,无合格证等。
按照《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条件》要求,智能门锁的使用寿命不应低于3000次。按照每天开关门10次来算,只能使用300天,无法满足消费者对智能门锁产品寿命的预期。因此,本次测试将试验次数增加到1万次。
测试结果显示,反复启闭总次数1万次,29款样品均未出现异常。此外,29款智能门锁样品的外壳或配套装置均达到阻燃要求。
消费提示:
方式越多风险越大
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规品牌智能门锁并索要发票,方便日后维权。在电商平台购买时,官方旗舰店更值得信赖。
尽量选择品牌智能门锁产品。检查产品包装是否清晰明确地标出电子防盗锁产品名称、商标、规格型号、生产厂家、生产厂址、安
全级别、明示执行标准等信息,注意产品是否具有合格证、说明书、开孔模板及保修卡等。拆开检查产品外观,要求整洁、无裂口、无锈蚀等。
不要盲目追求更多的开锁方式。一般来说,开锁方式越多,潜在风险越大。
建议消费者选用具备应急开锁功能的智能门锁,至少将一把应急开锁钥匙保留在安全地点。可通过钥匙形状来判断应急锁锁芯种类,单排弹子的锁芯安全系数较低,不建议消费者选用。
选购时尽可能向销售方核实产品面板主材类型。价格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不建议消费者选用。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门锁指纹识别模块主要有光学指纹模块和电容指纹识别模块(半导体指纹识别模块)。一般情况下,电容指纹识别模块(半导体指纹识别模块)的识别速度、识别率要优于光学指纹识别模块,尤其对于小孩、老人、指纹纹路较浅、手指干燥的用户来说,电容指纹识别模块的这一优势更为明显。电容指纹识别模块具备一定的防伪指纹能力,但其表面耐刮伤能力较差,且对于手指上的水比较敏感,会直接影响识别成功率。光学指纹识别模块的环境适应性较强,其采集窗一般采用钢化玻璃,具备一定的耐压、耐磨、耐酸碱、污渍腐蚀等能力,但在指纹纹路较浅、手指干燥或脱皮的情况下,识别率一般会降低,开启速度明显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