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作为人均GDP最高的省份,可谓是地丰人富,你是否去过江苏或者接触过江苏人呢?羡慕我谈谈我对江苏人的印象:
1.外观
以前在老家,接触过几个江苏人,都是男性,对他们最直观的印象就是,江苏人长相很有特点,将南北方人的脸型缺点都成功避开,属于不方不圆的脸型,接近鹅蛋脸,没有很肉的脸,没见过大饼脸,更没见过少肉多棱的削骨脸,本人现在在江苏,还是这个印象,身高胖瘦适中,没有给人很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也没有见到过哪个男性高宽大马的体格,不像我家乡,这里的男人,身高方面总结下来是综合了南北方人的体格优缺点,没有很高个子的,没有体格粗壮的,性格不急不躁比较温和。也许我接触的江苏人不多,我是以我的角度观察得出的结论。
2.三观:
这两年来到江苏昆山,我来吐槽吐槽江苏的大爷大妈们。其实也不算大爷大妈,这里这样称呼他们,就为了报仇。
我也不算很老,虚岁四十五岁,有时候碰到眼拙的人,会问我,三十几了,这样的情况不多,大多数时候大家都是明眼人,四十几碰到四十几的,直接就问四十几了,简单直接爽快,没有夸张互相吹捧你年轻的。
遇到几个奇葩男女,都是上了年纪的,路上问我路,当地人口音都听得出来。两个女人,看年纪有六十多了,胖和肥壮是中老年女人的通病,路上拦住我叫:阿姨,~~怎么走?
我以为我听错了,发懵地看着她们,说实话我妈都比她们年轻,我妈六十六岁。和我妈差不多同龄的她们竟然叫我阿姨?叫个妹子也行呀,她们大概以为我没听清,因为旁边同时有几个人在路过,又来了一句:阿姨,我们要去~~,你知道怎么走吗?——我的脸涮的一下像被人吐了一口唾沫。路上几个人你干嘛问我?难道我看起来又老又可靠,熟悉当地环境。难道我看起来有七八十岁了?我没这么老吧,来江苏这么久,跟当地人没打过交道,工作的地方经常听几个领导开会讲话是当地人所以熟悉当地普通话口音。但她们逢人问路叫阿姨还真是第一次经历。我看着她们翻翻白眼走了,本尊当时的心情接受不了被当地大妈叫阿姨的窘境。
今年租住的隔壁邻居是个中年男人,问我一些事,看他年纪比我大几岁很有可能,开口就是:阿姨,………我又晕了,你他妈的看不出我和你差不多年代的,我哪年哪月成你阿姨了,我认识你吗?我是你三姨还是你四姨?因为之前有过一次被比我大的人喊阿姨的经历,好像这次心理反应没那么激烈,但也没给他好脸色,有点不耐烦地回答了他的问题,立马转身走人,不敢想像自己在对方眼里是长辈老阿姨级别的。
经历了两次苏南人的奇葩称呼,知道自己来这里一下子老了三四十岁,回家赶紧买面膜每天勤敷。不过在江苏地区以外大众的眼里,我的年纪总算回归正常,记住了自己也就四十多岁五十还不到,对自己心里有点正常数了。
3.感动:
来这里也遇到了令人万分感动的一个人。厂里有一个本地小伙,二十八岁,聊天中得知他已经结婚,老婆是我家乡人,两人异地恋,老婆是来这里打工认识的。目前有一个两岁多宝宝,我们的聊天仅止于此,没在深入聊下去。听他和别人聊天,知道家里有好几套房子,家底子厚,本来是不需要辛苦出来打工挣钱的。但他说,人总得干点什么,做生意自己不会,在家里闲着不是个事,不如出来打工,谁还和钱过不去。他出来打工,也是为了给孩子立个榜样,家里再有钱也不能坐吃山空,如果不是政府征地开发让他们得利,他家也没有多少钱。小伙子很有品格,他后来说的话更令人感动。
他说,外地人来这里打工生存,许多人拖家带口需要租房子住,很不容易,他们当地人的经济很依赖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如果没有许许多多的外地人,他们当地的工厂是办不起来的,他们的房子是租不出去的。他们很感恩千千万万的打工者,他们的钱,都是来自这些外地人辛苦打工挣来的血汗钱。
这些话由一个当地人口中说出来,不由得使人感慨万端,他们有理由骄傲自负,因为他们身处黄金福地,这是人家出生就带来的优越感,属于会投胎,我们没有理由仇富。他们有理由不感恩,因为用力气换取生存,是大多数世人的生存状态,不仅中国人如此,全世界大多数人都是这样一种生存状态。中国也只有一个昆山,用劳动成果换取身之所安,本身就是一场公平交易,但小伙子的想法,让我看到了富人中真的有一群仁慈善良而自知的群体,对他们的财富来源并不是那么盲目自信。
4.优越感:
也有一些当地人莫名其妙的秀优越感的。年底厂里需要大量临时工,这时候进来一两个当地人,他们本身有别的营生,年底要过年了就停一段时间,进厂打几天工体验生活,和他们接触聊天,说起过年花费,又心疼又慷慨,一方面表达很不在乎钱,一方面又感叹物资太丰富了,物价太贵,没有你买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他们的钱,感觉反正是花不完的。他们说起苏北人,就提起过去,说过去苏北人很穷,来苏南讨饭,很令当地人厌恶,他们得意洋洋地说,现在苏北还是穷,经济远远不如苏南好。
我心里说,何必呢,把侥幸当做理所当然,如果不是穷,苏北人还舍不得离开家乡呢。苏北人苏南人不都是江苏人,何必互相看不起。香港还不如美国呢,没听说美国人看不起香港人。
从江苏本身来说,经济与文化全国前列,产生优越感很正常,各位,我就不信如果你们省份跟江苏一样的经济文化底蕴,你们不会有优越感?
再说说其他方面,为什么对外地人有优越感,同学,你来江苏上学你要明白一件事,你外省来一个,本省就会挤掉一个,不谈别的,如果把你和被你挤掉的那位一起重考一场,你真不一定考的过,真的,恕我直言。
总结
对于上面两位大姐喊我阿姨的经历,其实我不是很当一回事,只是看到题目就想写下来,让大家给指点指点迷津。对当地习俗不懂,看了评论区就明白了。
对于习俗一事,各地方都不同。如果在我的家乡,两个同村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发生肢体冲突,如果这两个人年龄差距大,一个二十多岁,一个四十多岁或者五十多岁,因为辈分原因,这个年轻人在平时管年龄大的一方叫叔或者叫哥,这一次两人有了矛盾打了起来,年轻的那一方会仗着自己年轻有活力,吵起架来不顾轻重,指着年龄大的那一方的鼻子大骂:今天敢惹你爷爷,看我今天不好好收拾你!如果旁边有年龄大点的女性或者男性来劝架,男的会拉架,女的就会劝:咋说他也是你的长辈,你咋能叫人家叫你爷,瓜娃子,说这话折你寿呀。可不敢这样说了,不吉利,呸呸呸,快吐唾沫,驱驱邪————女人说呸呸呸这三个字的时候,顺便会吐三口唾沫,给这个年轻人挡灾。
女人劝架说这些话的意思是,既然你让人家喊你爷爷,你肯定比人家死得早。
如果两个同辈小姐妹私下开玩笑,年龄小的让年龄大的叫她姐姐,并且拿零食诱惑,大人听见了,会呵斥年龄小的,不许她那样对姐姐。一个是年龄小的要尊敬年龄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折寿”。这里的大人可以是自己家长,可以是邻居,也可以是过路人,只要是大人都有权利制止不懂事的小孩乱称呼。
在我们那里,年龄和辈分分得很清,不能乱叫,即使是陌生人之间,也不能不讲究称呼,问路的时候,比你年龄大的,看大多少岁,叫哥叫叔叫大伯阿姨,自行分辩。年龄大的问路年龄小的,会叫小伙子,姑娘。绝对不会随便喊阿姨,叫人家阿姨这叫折人家的寿,会挨骂的。
虽然现代人的思想已经开放了很多,但是出门在外,难免会不认识路,对陌生人的称呼还是沿袭以前的遗风,没有人敢随意更改。
在我们省城,老一代的人问路会叫:同志,麻烦问你一下~~怎么走?“同志”这个称呼覆盖面很广,男女通用,只要是成年人都可以这样称呼。听着很亲切,容易让人回忆起电影里展现过去年代的某些影视情节,有时候心里甜丝丝的,自己也被人叫“同志”了,好像在演电影。因为在我的老家,“同志”这个称呼很少出现,一般都是省城来的人问路这样叫。年龄再小一点的学生之类的就要叫小姑娘小伙子了,叫“同志”就有点把人叫老的意思了。
我这种四十往上年龄的人,有人出门问路,年龄比我大的男女会叫我“妹子”,那个地方怎么走?,对方目视我年龄比她大几岁的会叫我“大姐”,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问路会叫我“阿姨”,这样的场景已经有多次了。有的年轻人个性圆滑,也叫过我“大姐”。
对于“折寿”这个说法,我个人平时很少和人发生冲突,在家乡也是照规矩叫人,这个比较敏感的词汇平时并没有深入我心,所以当两位大姐和那位权且称哥吧,喊我“阿姨”“的时候,折寿”这个词一时并没有在我脑海中存在,纯粹是自己很惊讶的反应,,主要是感觉这个称呼感觉很离谱,也认为有点伤人精神面貌,大家理解一点,不友好的评论我也不在意,不会删的,毕竟写出来就明白各种发言都会有,我是无所谓的,就图个热闹,大家尽管发言。有时间我会回复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