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南:日韩铁了心跟着美国围堵中国芯片产业,怎么破?

社会热点2023-04-30 21:05:51佚名

张思南:日韩铁了心跟着美国围堵中国芯片产业,怎么破?



芯片 资料图

直新闻:韩国总统尹锡悦访美议题涉及供应链、芯片等,也让美国拉拢盟友围剿中国半导体产业再度被聚焦,对此你有何观察?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美国能不能拉拢盟友围剿中国半导体产业?

有观点认为,这样做会损害欧洲以及日韩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政策上不可行。但事实是,去年10月,美国明确限制中国发展先进半导体产业的能力,发布前所未有的出口管制;今年1月,拜登政府将管制延伸至荷兰和日本的公司,包括ASML Holding阿斯麦、尼康以及TEL东京电子等;而目前,韩国SK海力士和三星电子在中国的运营也处在风口浪尖之上,面对美方的压力,韩国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我并不持乐观态度。

另外,美国拉拢盟友围剿中国半导体产业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尽管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彼得·温宁克26日表示,随着中国发展半导体产业,进入中国市场“是绝对必要的”。但实际上,早在2019年,特朗普政府就向荷兰政府施压,禁止阿斯麦向中国出口顶级EUV光刻机;荷兰政府今年3月甚至推出了所谓“额外禁令”,试图将先进程度落后一代的DUV光刻机也划入禁令之中。


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公司

这些例子表明了一点:企业的利益不尽然等于国家利益,而企业的利润也不尽然能够左右国家政策;阿斯麦公司毋庸置疑想挣中国市场的钱,但荷兰和美国政府明显着眼于公司报表之外的事情,我们没必要抱着“经济决定论”来自欺欺人。

回望一下历史,美国拉拢盟友围剿中国半导体产业,并非是某种难以想象的事情,不过是复刻冷战时期美国联合盟友封锁对苏联的高科技出口。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就曾论述过,如何平衡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如何确保所有参与方都认同管制背后的理由,如何适当调整管制范围,使其既不太窄也不太宽,以及如何确保有效达成管制,以美国为首的盟国体系有着一整套成熟的经验做法。

这套经验做法着眼的是地缘竞争,是军事对抗,以及更长远的经济利益。削弱中国先进半导体产业,是为了减缓中国军事现代化和经济现代化的步伐,是为了削弱中国触及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变革的能力。想想石墨烯,想想盾构机,想想中国制造是如何将发达国家手里的“摇钱树”打成“白菜价”,想想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格局所带来的变化,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的盟友愿意配合美国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他们着眼的实际上是没有变革的垄断,而垄断才是最大的经济利益,是最大的利润来源,也是最大的安全保障。



过去74年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什么封锁是中国人无法打破的

直新闻:那中国应该怎么办?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丢掉幻想,准备斗争。我们管不了别人,只能管好自己,因为我们走在一条向垄断发起挑战的变革之路上,我们面对的是数百年西方秩序的历史惯性,是一整个排外的发达国家利益集团。

过去,西方世界告诉我们,按照他们的规则来,我们会被接纳,但当我们在这套规则中胜出,西方世界则单方面修改规则,甚至不惜撕毁规则。当欧美国家希望锁死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希望中国永远做他们廉价的世界工厂,那中国唯有自力更生,别无他法。

为什么美国及其盟友不“围剿”中国的高铁,中国的火箭,中国的造船业?事实上他们也在“围剿”,只不过毫无意义,而半导体产业可能是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最后几个关键机会之一。实际上即便是半导体,留给美国的时间大概率也不会超过两届美国总统任期。十年间,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市场全球占比从8.6%扩大至34.6%,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中国半导体市场当前的国产化自给率仅在20%左右,且主要集中在低端产品领域,追赶之路任重而道远,但也不是没有希望。

2022年,中国大陆在半导体产业上投资超过1.1万亿人民币,一年的投资是美国五年期“芯片法案”半导体产业直接投资的3.2倍,且投资遍布芯片设计、晶圆制造、材料、封装、设备开发等各个领域,中国追求的全方位的整体突破。实际上,正是美国的不断加码制裁让中国人认清了欧美国家“选择性自由贸易”的嘴脸,也在中国社会内部形成了一定要打破半导体产业瓶颈的共识。

而过去74年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什么封锁是中国人无法打破的。光刻机巨头阿斯麦CEO彼得·温宁克就曾对美媒彭博社表示,技术封锁中国也许是一个错误,因为这反而会加速中国开发自主芯片设备的努力。温宁克称,如果中国人无法获得所需要的机器,他们就会自己开发,“这需要时间,但最终中国人会达成目标,且压力越大,中国人就会越努力”。

作者丨张思南,直新闻主笔,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本文标签: ,中国  ,美国  ,韩国  ,张思南  ,阿斯麦  ,芯片产业  ,半导体行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