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血荒”调查:有医院建议患者缓做手术,有血液中心呼吁二次献血

社会热点2022-12-21 11:56:17未知

多地“血荒”调查:有医院建议患者缓做手术,有血液中心呼吁二次献血

(原标题:扛住新冠冲击波②|多地“血荒”调查:有医院建议患者缓做手术,有血液中心呼吁二次献血)

福建莆田的宋女士母亲不久前遭遇车祸全身多处骨折,目前正在莆田市第一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内治疗,手术治疗需要至少1600毫升的备血量,然而目前血库没有足够的血,宋女士开始在网上紧急征集献血者,她焦急地等待“救命血”及时出现。

12月以来,随着因疫情感染者人数的增多、降温及冬季采血“淡季”的到来,多地都遇到了献血者减少、血液中心“血荒”的情况。

云南昆明血液中心消息称,由于血库告急,已经危及到孕产妇、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江苏省血液中心近日发起了献血倡议书,称血液库存已跌破最低库存警戒线,呼吁在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团体和广大市民无偿献血。

在湖北,宜昌、襄阳、荆州、荆门、黄石、随州等多地同时出现血库告急……

疫情下的“血荒”该如何应对?如何扛住当下新冠冲击波?

多地“血荒”调查:有医院建议患者缓做手术,有血液中心呼吁二次献血

血液中心工作人员在街头鼓励更多市民无偿献血 深圳市血液中心供图

广东深圳血液中心在经历了短暂的“血荒”之后克服了危机。12月20日,深圳市血液中心社会事务部部长蓝欲晓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们的主要应对办法之一是呼吁曾经的献血者能够再次献血。

12月17日,国家卫健委在官网上发布《关于印发血站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指引(第二版)的通知》,明确了献血者最后一次核酸或抗原阳性7天后即可献血。12月20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全国多地的采血机构了解到,目前献血已不需要查看献血者的核酸阴性证明。

冬天来临的“血荒”现实:

12月多地血库告急,发出献血倡议

12月9日,河南开封卫健委、市直机关工委发布《致全市无偿献血倡议书》称,近期受寒潮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街头献血人数骤减,开封市无偿献血进入“寒冬期”。400多万人口的开封市,每天采血人数仅有几十人,血液库存紧张,然而病榻上的危重病人、恶性肿瘤和血液病患者及孕产妇等,正迫切需要血液来维持和延续生命。

倡议书呼吁,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参加献血活动,全市各级文明单位要履行社会责任,组织干部、职工参与献血,同时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在这“特殊时期”一起携手加入到这场热血“战疫”行动中。

12月13日,江苏省血液中心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倡议书称,目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街头人流量减少,无偿献血量急剧下降。在宁高校陆续放假,团体献血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南京地区各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量并未减少,血液库存已跌破最低库存警戒线。江苏省血液中心呼吁在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团体和广大市民无偿献血,江苏省血液中心同时表示,各采血点以及流动采血车将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通过进行献血场所消毒,分时段预约等一系列安全防控措施,不遗余力保障每一位献血者的健康安全,希望大家消除顾虑,伸出臂膀捐献热血。

江苏省血液中心统计称,今年12月份献血人次和献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57%和54%。

“献血倡议发出后,又不少市民已经前来献血,血液紧张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献血量还是不如平日。”12月20日,江苏省血液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对红星新闻记者说。

据山东省血液中心12月9日消息,该血液中心已多次发出血液库存低位预警,尤其是A型血和O型血库存量已经达到了红色预警状态。红色预警是采供血应急预案中最高级别的预警,意味着一旦发生产妇大出血、外伤、血液病及急危重症等手术大量用血的病例,随时可能出现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主任技师刘小信在接受山东电视台采访时表示“相对来说医院保障的是外伤和肿瘤患者、血液病患者,所以常规手术相对量也减少了一些,短期内只能够维持目前的抢救手术和必须的血液病患者治疗需要。”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后发现,近日全国已经有多地出现了血库告急的情况,云南昆明、陕西宝鸡、吉林长春、浙江嘉兴、河北邯郸等地卫健委、血液中心都发布了无偿献血倡议书。倡议书显示,血库告急的原因多集中在近期“气温骤降”“新冠疫情”“冬季是献血淡季”“集体献血活动取消”等。

焦急等血的医院和患者:

已有医院缓做部分手术,患者家属网上征集献血者

据北京血液中心公号“首都献血”介绍,以北京市为例,每年需要140吨血液用于临床医疗,这140吨约等于70万袋血,大概需要40万人次来献血,这其中全市66个街头采血点提供81%的献血量。而每年8月和年底都是献血的“淡季”,这两个季节中,极端天气的影响导致街头献血量的减少,冬季的困境更加明显,但是冬季的用血需求没有变化,甚至比其他季节的用血量还大。

12月20日,西安一家三级乙等医院的一位急诊科医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最近一段时间医院确实也遇到了用血荒的情况。

“据我了解,大学生是西安一个比较大的献血群体,最近高校陆续放假,加上疫情,很多人可能也减少了出门,就导致了献血量不高,用血紧张的情况。”该医生说,急诊科遇到的创伤患者会比较多,这些患者很多都需要大量用血,这个时候一般会让家属献血,如果情况危急也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但是最近这个阶段,如果是不太急的手术,医生们也会劝家属或者患者缓一段时间再做,以避开这段时间的血荒。

福建莆田的宋女士这几天就遇到了因为征集不到献血者而无法给母亲做手术的情况。

宋女士的母亲不久前遭遇车祸全身多处骨折,目前正在莆田市第一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内治疗,而后续的手术治疗需要至少1600毫升的备血量,但是医生告诉宋女士,目前血库没有足够的血,只能由宋女士家人自己寻找献血者。

“家人有的身体有炎症达不到献血条件,有的在外地赶不回来,因此只能在网上发起求助,寻找愿意献血的人。”12月20日上午,宋女士对红星新闻记者说,目前还没有联系到愿意献血的人,只能再继续等待了。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我国其实一直存在季节性、区域性和偏型性的血液供应紧张问题,为此,我国建立了各个层级血液的预警和调配机制,但是此次献血“淡季”遇上新冠疫情,造成了多地遭遇采血荒。

2020年春天的疫情期间,全国也遇到过血荒的问题。据多家媒体报道,当时,浙江紧急开发全省预约献血信息系统,通过支付宝电子献血证向公众开放。该省血液中心推出96614无休咨询服务热线,为爱心群众解疑答惑。另外,针对个人献血,通过线上征询、分段预约,环境再造,流量严控;针对团体献血,根据“五色图”,建立分类开展、集中管理、联动保障的全省血液应急联动管理机制,疫情严重地区以预约献血为主,确诊零报告的县(市、区)加大动员团体献血,多渠道招募有团队献血经验的单位,分批分时段组织安排上门采集。

而广西南宁2020年5月的经验是,启用采血房车。与常见的大型采血车相比,采血房车对行驶、停放条件要求要低许多,可在疫情期间更方便地开展上门采血服务。


深圳市血液中心的采血点 深圳市血液中心供图

疫情下的献血之惑何解?

新规明确核酸或抗原检测阳性7天后可献血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各地发布的献血倡议书消息后面的网友留言中,有不少人表示自己曾确诊新冠,但是却想去献血,不知道是否符合献血条件。

“我已经康复有一段时间了,个人感觉身体状况也还可以,测了一下抗原也早已转为阴性,但是我这种情况是不是可以去献血我也不知道,担心人家不接受。”一位网友表示。

12月17日,国家卫健委在官网上发布《关于印发血站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指引(第二版)的通知》,明确了献血者最后一次核酸或抗原阳性7天后即可献血,这或许会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血荒。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此次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组织专家对《血站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引》进行修订,形成了《血站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指引(第二版)》。

与2021年《血站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引》相比,此次修订根据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新版工作指引删除关于密接者、次密接者以及有中高风险区旅居史者暂缓献血有关内容。同时,提出接种基因重组疫苗与接种灭活疫苗后暂缓献血48小时。

而最为引人关注的变化是,综合国际做法和我国情况,明确感染新冠病毒(重型和危重型除外),最后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阳性结果7天后可以献血;重型或危重型感染者,康复6个月后可以献血。

12月20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全国多地的采血机构了解到,目前献血已不需要查看献血者的核酸阴性证明,而此前在部分地区献血是需要查看献血者24小时或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的。

重庆市血液中心12月初发布《关于优化应急采供血相关工作的通知》,表示参加无偿献血无需再出示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昆明、珠海等多地采血点的工作人员都表示,目前献血者献血时不需要出示核酸阴性证明,但是需要填写新冠病毒感染相关健康状况征询表,确认献血者满足“距离最后一次阳性已超过7天”等条件。

多地“血荒”调查:有医院建议患者缓做手术,有血液中心呼吁二次献血

资料图

克服“血荒”的深圳样本:

召集曾经献血者再来献血

受到相似因素的影响,广东深圳血液中心从12月初开始也遭遇到了短暂的“血荒”威胁,与北京类似,深圳日常医疗用血的80%也来自于街头采血点的采血。

“我记得12日那天特别冷,当天全市只有不到100人来献了全血,要知道深圳可是有1700多万人的大城市。”12月20日,深圳市血液中心社会事务部部长蓝欲晓感慨着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但是她同时表示,通过一系列方式,血液中心目前依旧能够保障稳定的医疗用血需求。

蓝欲晓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深圳每天的医疗用血量在24万毫升左右,这就意味着需要全深圳每天有650人进行无偿献血。“红细胞的保存期一般在35天左右,我们血库一般会维持一个12到15天左右的存量,以应对不时之需。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每天都有650人左右的献血量,以维持平衡。”

进入12月,深圳血液中心也曾遭遇了献血人数骤减的情况,但是工作人员通过一系列举措缓解了“血荒”的持续。

“最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我们召集了那些曾经的献血者,再次回来进行献血,这部分市民有过献血经验,所以也更容易被说服。”蓝欲晓说,他们抽调了工作人员,负责给曾经献血的市民打电话、发短信,说明目前面对的情况,呼吁符合条件的献血者能够回来再次献血。另外就是发布消息,进一步宣传,减少大家对此时献血的顾虑。

蓝欲晓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从实际效果上看,这次回来再次献血的市民还是比较多的。“这其实和我们平时就比较在意献血者的感受有比较大的关系,如果献血者首次献血的体验比较好,那么他们日后再来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所以我们平时也会仔细去想,如何布置好献血站、如何让献血者体验更好。”

蓝欲晓提到的另一点是献血者的“荣誉感”。她说,在日常宣传中让献血者感受到无偿献血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社会互助,他们每次也会给献血者发一些小的纪念品,成本很低,只有十几块钱。“我们希望传递的理念就是,这份纪念品的物质价值虽然少,但是给人的精神满足却是丰富的。”

而当一座城市的血液中心中有了比较充实的血液储备,带给市民的也会是满满的安全感。

“几天前一个小伙子遭遇车祸,抢救过程中就用了15000毫升血,还有一个产妇产后大出血,抢救的时候光红细胞就用了8000毫升,相当于至少20个人的献血量。这两个患者后来都转危为安了。”蓝欲晓说,如果医生抢救的时候手里无血可用,那很可能就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机,后果可想而知。

一家公益基金会的呼吁

不要担心献血后免疫力降低

深圳市血之缘公益基金会也感受到了当下多地血液紧缺的情况。

该基金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汪健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的紧缺程度近年罕见,血之缘公益近期已经跟三个城市联合发布了倡导函。据悉,已经有106个城市跟血之缘公益基金会签订了公益合作协议。

汪健说,作为公益组织,血之缘公益基金会的服务包含与企业、高校、社会组织合作策划公益场次的献血活动,组织各种献血日。但是最近,本来要举办的一些献血活动因为疫情而暂缓,献血场次和人数都有一定程度的缩减。

对于有些人担心疫情之下献血后免疫力会降低,汪健表示,无数学术研究已经表明,献血跟抵抗力没有直接关联。“国家已经想了很多办法,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安全高效的采供血体系,但是公民认知的提升是需要重视起来的。”

血液供应紧张并不是近期才浮现的问题。汪健表示,无偿献血是个全民性的公益事业,无偿献血捐赠是人类的互助行为。而我国在这方面现在还正在慢慢普及。

红星新闻实习记者 付垚 记者 胡伊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