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建筑设计研究

办公百科2022-04-15 22:17:57佚名

风景名胜区建筑设计研究

  风景名胜区的建筑设计需要遵循现场的地形特征,满足景观要求,符合生态特色。文章对铜仁九龙洞风景名胜区升级改造工程的规划及建筑设计手法进行分析,从总体布局、功能设置和建筑形态等方面论述,进而对风景名胜区的建筑如何做到与环境共融共生展开探讨,能够为同类型的建筑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各地的旅游景点纷纷争创4A或者5A级景区的品牌,同时一些原有的4A或者5A级景区因为年久失修,配套不足,或者存在若干安全隐患等种种原因被相继摘牌,而引起人们的关注。风景名胜区内的建筑设计因其限制条件较多,如何开展,一直被各相关的设计行业广泛关注。
  

  建筑材料的设计
  
  在屋面材料选择上,上人屋面采用防腐防滑木地板,不上人屋顶采用与山体颜色接近的青灰色瓦屋面,以便建筑整体融入自然之中。建筑立面选用灰色石材为主,搭配通透的玻璃窗,虚实对比强烈。所有建筑和景观的安全栏杆统一为生态仿生样式,树枝状的造型与自然统一。立面材料选用银灰色钢材和暗红色的耐侯铁进行搭配,显得轻盈而与环境结合为一体。在桥下的树枝状结构支撑构件周边进行绿植的包围,使得景观桥更加有机的融入山林之间。
  
  针对风景名胜区建筑的设计特色总结
  
  由于国内旅游业的大发展,大量设计与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的新项目匆忙上马,使得景区风貌和环境受到一定的破坏,如何使得景区新建建筑去“人工化”,去“城市化”,使得建筑能与景区融为一体是设计界亟待深入探讨的问题。设计师需要避免割裂建筑与环境关系的个体模式,需要更多的从分析和尊重环境的前提入手,找到建筑与环境协调设计的方法。主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建筑形态与环境的融合
  
  景区建筑的场地一般不会很规整,需要尊重地形,因地制宜,可以适度进行场地改造,考虑土方平衡,可以为建筑打造更合适的场地条件。同时建筑优先采用柔和的空间形态与周边环境相呼应,避免过于生硬和死板,以粗暴的方式插入自然环境之中。
  
  建筑体量与尺度的考量
  
  建筑单体体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建筑与景观环境的关系,如自然环境较小,则建筑尽可能采用低矮,分散的手法;如自然环境较大,有足够的包容度,出于吸引游客或者打造景观地标的需求,则可能需要对建筑体量有所突破,但在尺度方面仍需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避免过于夸张和突兀。
  
  建筑屋顶的设计和利用
  
  屋顶被称为建筑的第五立面,屋面的形式决定了建筑的轮廓线,屋顶绿化也会增加建筑的整体感,游客在屋顶上可以活动,可以直观的感受自然的氛围,屋顶已不仅是建筑简单的组成部分,其本质已经进化成建筑肌理和空间的有机衍生,成为建筑与景观有机交融的平台。
  
  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建筑材料代表了不同的建筑语言,石材的凝重,木材的温馨,钢材的轻盈,玻璃的通透,竹材的韧性都给景区建筑提供了不同选择,这些材料的灵活运用,使得建筑语言的表达形式更加变化多样。
  
  建筑结构的选型与构造
  
  受到景区建设条件的限制,建筑结构选型需要考虑实际可操作性,同时考虑景区气候,温度、湿度对结构材料的影响等,既能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又能体现景区建筑的轻盈和美感,避免过于保守的结构形式对景区建筑的形态影响。构造方面注意建筑的保温隔热和防水防潮等。尤其在选择种植屋面时候,需确保植物和土壤的稳定性。
  
  结语
  
  风景名胜区建筑需要设计结合自然,建筑既能满足游客的功能需要,建筑形态又需要慎重考虑,结合场地地形的特点,利用竖向的高差,与自然融为一体。在材料的选择上,尽量考虑与当地环境相接近的色彩,尽量简洁的材料进行搭配。只有将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和谐性以及艺术性应用到其中,有机结合,才会维系好一个景区的整体风貌,从而建设成为风景名胜区内的一道亮丽风景。

本文标签: ,建筑结构  ,建筑设计  ,建筑材料  ,标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