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残缺美除了自身图形的缺失,海报图形的同构替换也可以产生残缺美,在海报图形同构替换中将一个物象的局部进行“偷梁换柱”式的移植。图形的缺失和替换使原本的信息中断,形成视觉焦点,并且造成心理的缺憾和阻碍,使阅读受阻,但视线很快又被新的替代物所吸引,形成新的视觉焦点、中心,引起受众的注意。
在环保公益海报中,有这样一张海报,为了更深层次的表达保护树木的诉求,海报设计人员在被砍伐的树桩上嫁接了一只血淋淋的断裂的人类手指形态,用血淋漓的手指形象与被砍掉的树枝替换,也起到了一种警示的作用,借助形象外在的一种力量与影响来表达破坏树木就相当于人类自己的自杀,给人以深刻的反思,要珍爱树木,珍爱自然。残缺图形是在破坏中寻找新的生命感与语义的过程。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袁由敏创作的《融合》,海报的主体图形也是运用长颈鹿的动物形象作为画面的外在主体轮廓,通过这层外皮我们可以惊奇的发现,长颈鹿中指代的画面正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著作不完整的《蒙娜丽莎》用两种图形的同构寻求一种幽默和新意,这种同构手法所造成的残缺,颠覆了人们头脑中惯有的视觉体验,从而传达“意”的新。
海报画面的构图在于意的“完整”,形的“缺失”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有舍才有得”这要求我们不要一味的追求完美,有的时候舍弃也是一种睿智和胆量。做人是这个样子的,当然设计也是如同,海报设计的大小尺寸都是固定好的,并不意味全部占满就是一种美,有的时候在旁边一角剪掉或折掉一角,在画面的构图上留有一定的空白,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形”的缺失,意在引导画框外想像空间的创造,借此达到形的“完整”。如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主任李少波所设计的《澳门回归》,画面的中心是中国古代青花瓷盘子,而盘子边缘的空白部分则寓意着澳门还未曾回归的事实,盘子外面正冲向盘子空白处的龙神奇地体现了澳门回归祖国这一标志性事件。
为何盘子的右部是缺失的,这正是引发我们深思的地方,澳门回归了,但台湾还未曾回归,运用构图上盘子残缺的一角代表台湾还未曾回归,盘子的右部暗示中国还未曾“完整”。此张海报烘托出了浓厚的爱国热情,表达出期盼祖国能早日团圆的意念。
而这种构图上的残缺的表现手法并不是随心所欲,毫无章法所言的,它应海报主题内容所言,以所要表现的内容为前提进行运用的,这种形式必须为所要表达的内容服务,从内容出发探索形式,根据主题的需要减去多余的成分,着力表达你要传达的内容主旨,使得这种形式更吻合于主题的表现,以求得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