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真菌性溃疡病(杨树细菌性溃疡病)

三农助农2023-05-09 08:03:32未知

杨树真菌性溃疡病(杨树细菌性溃疡病)

一、症状特点。该病危害杨树的枝干,且以刚移栽的幼树发病为重。病斑有两种类型,①水疱型:此为该病害的最常见症状,通常以水渍状病斑为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l公分,边缘不明显,手压病斑有褐色液体流出,后期病斑下陷,呈灰褐色,中央有裂缝。水疱型病斑仅发生在光皮杨树上,在皮孔的边缘形成水疱,初为圆形,极小。后水疱变大,直径o.5一2.o公分,疱内充满淡褐色液体。随后水疱破裂,流出淡褐色液体,遇空气变成黑褐色,并把病斑周围染成黑褐色。最后病斑干缩下陷,中央有-纵裂小缝。②枯斑型:树皮上出现数毫米大小的水渍状圆斑,稍隆起,手压有湿润感,后干缩成微陷的圆斑,黑褐色。在春季出现的病斑上,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秋季形成的病斑,分生孢子器常在下一年形成。病斑下的皮层变褐坏死。病害主要发生在主干中下部,严重时扩展到干上部及枝条。受害最重的是新定植的幼树,不仅发病株率高,病斑总面积所占干表面积的比例也大。'

二、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和未成熟的子实体在病组织内越冬。越冬病斑内产生分生孢子器和成熟的分生孢子,成为当年侵染的主要来源。翌年4月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6月形成第一个发病高峰。7一8月气温增高时病势减缓,月出现第2个发病高峰,此时病菌来源于当年春季病斑形成的分生孢子,lO月以后停止。春季气温达lO摄氏度以上,相对湿度在6O%以上时,病害开始发生。24一28摄氏度时最适宜发病。病菌从伤口或皮孔进入,潜育期约l个月。从发病到形成分生孢子期需要2一3个月,秋季在病斑上形成囊腔和子囊孢子。潜伏侵染是杨树溃疡病的重要特点,当树势衰弱时,有利于发生病害。当年在健壮的树上发病的病斑,翌年有些可以自然愈合。同-株病树,阳面病斑多于阴面。未移植的苗木一般不发病或病害很轻。-经移植,水分失去平衡,树势衰弱,病害便易于发生。春季发病高峰是前年秋季侵染造成的结果,而不是当年春季侵染的缘故。春季造林时,初定植幼林上的新病斑也是头年在苗圃感染所致。所以,苗木带菌数量与新林地幼树的发病程度密切相关。干旱瘠薄的立地条件是发病的重要诱因,也是我国干旱和半干旱的"三北"地区溃疡病特别普遍而严重的主要原因。起苗时大量伤根和造林时苗木大量失水,是初栽幼树易于发病的内在原因。杨树的不同种类及品系对溃疡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白杨派树种抗病,黑杨派树种抗性中等,而青杨派树种则多易感病。青杨派与黑杨派树种的杂交品系绝大多数也是较易感病的。青杨、小青杨、群众杨、北京杨都是高度感病的杨树。在抗病的派别中,有的品系是感病的,如毛白杨是较抗病的树种,其中有些品系(三倍体毛白杨)却十分感病。在感病类型中也有抗病品系。同时,树种的感病性与其所在环境条件关系也非常密切。

三、防治方法。

l.选用抗病派系或品种。不从病区或发病园圃调运苗木。

2.适地适树。植树前,应根据栽植地发生溃疡病可能性的大小选择树种。干旱、瘠薄的土壤地段属病害高发区,忌用感病树种造林,并做好各种防治准备。

3.清除苗圃周围病树,以减少病菌的侵染来源。

4.加强苗木管理。起苗、栽植注意保护根系。减少苗木运输时间,以减少苗木失水量。在有条件的地方,苗木起出后,立即浸入水中24小时,以利于树皮含水量的保持。栽前对根部喷以2,4一d之类的促生剂,有利于新根系的生长,增加吸水力,减少病害。栽后应随即灌水。

5.沙地造林时,如能在幼树根部覆盖lmxlm的塑料薄膜,非常有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和提高地温,加速新根的生长,从而提高树皮的含水量。土壤中加入吸水剂之类等有益于保持土壤水分的各种措施,对干旱条件下的幼树都有减轻病害的作用。

6.在华北部分地区,秋季造林有利于杨树根系的恢复和春季早发根,具有减轻病害的效果。

7.药剂防治:(l)加强苗木栽培管理,秋季(9月初)对来年要出圃的苗木用7O%的甲基托布津2oo倍液普遍喷酒一次,以减少苗木带菌量。(2)苗木定植前(或已定植,但需在发病高峰以前,即4月初),用7O%的甲基托布津lOO倍液(或2.l2%的843康复剂lOO倍液、菌毒清3OO倍液)喷酒或涂干。

本文标签: ,杨树  ,真菌  ,标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