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的防治方法

三农助农2022-03-29 23:28:35未知

猪口蹄疫的防治方法

笔者最近在江苏徐州地区猪场走访时,见到不同规模的猪场均在发病,其共同特征是猪口腔黏膜、蹄部、乳房等处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不论大小猪均可发病,但以哺乳子猪死亡率最高,常常发生突然死亡。根据流行情况和临床病理变化,怀疑是猪口蹄疫病。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同时也是牛、羊、猪等偶蹄兽共患病,人也可感染发病。本病传播速度迅猛,常能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流行,给养殖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病原

病原体为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共有7个血清型,其中危害最广是O型,其次为A型,其他五个型不多见,各型无交互免疫性。口蹄疫特点是传播快,发病率高,对断奶前后子猪伤害大。口蹄疫是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易感动物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黏膜都可以感染。动物产品如肉、奶、毛皮可带毒;病畜和带毒牛、猪的分泌物、排泄物、血、内脏,甚至呼出的气体都带毒,故运输车船、工具、水源、牧场、饲料、人员和非敏感动物都是重要的传染媒介。

不同年龄的动物易感程度有差别,以年幼动物发病最严重,死亡率高。该病1年4季均可发生,以春、秋两季易流行。另外,易感畜群的口蹄疫有周期暴发流行的趋向。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含病毒的组织和污染的饲料、用具等可保持数月的传染性。此病毒对高温和阳光抵抗力较弱,不耐酸和碱,用1∶600金维康溶液可在3小时内灭活病毒。

症状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2天~7天。病初发烧41℃,精神不振,食欲减少,口流涎1天~2天后,在唇内面、齿龈、舌面和口腔黏膜上发生蚕豆至核桃大的水泡。很快水泡破裂,形成边缘整齐的红色糜烂面,如继发细菌感染,即发生溃疡。在口腔发生水泡的同时,蹄冠、蹄叉及鼻盘等处出现局部发红、微热、敏感等症状。不久或很快形成淡灰色或淡黄色的水疱,水疱内充满透明或浑浊的灰白色或黄色液体;水泡破裂后表现出血,形成糜烂呈暗红色,边缘附有上皮碎块,此时体温基本恢复正常,病猪大多行走困难、跛行,严重的卧地不起。如无继发感染,则可在1个星期左右结痂痊愈。如有继发感染,则蹄壳脱落,鼻盘、乳房上的水疱破裂后形成烂斑。哺乳子猪感染后出现发热、呕吐、厌食等症状。解剖可见明显的心肌炎、肺炎、脑炎、胃肠炎、腹膜炎等继发感染。子猪死亡率高,速度快。

防制方法

在日常管理中做好预防,措施要科学严密。平时注意对猪群加强营养,提高整体体质,增强防抗病能力。秋末冬春季节要加强对猪圈的保温措施,猪圈、运动场和用具要定期严格消毒,选用高效、低毒、刺激小的消毒液,如:金维康1∶1000喷雾消毒。加强与畜牧防疫站的密切联系,及时取得疫情反馈,提前注射疫苗防疫,常用猪强毒灭活疫苗或乙型弱毒疫苗等,同时结合药物保健,推荐保健方案:每吨料加银翘散1000克+妙立素125克+莫维欣500克,每月1次,连用7天。
本文标签: ,口蹄疫  ,防制  ,方法  ,笔者  ,近在  ,江苏  ,徐州  ,地区  ,猪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