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指出,中国的种业问题,在“有没有、保存活”这个问题上,不像很多方面想象的有那么大的危机,但在“好不好、高质量”方面确实有差距。因此,农业农村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打好种业翻身仗行动方案,力求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实现重大突破。
其实,近些年来,中国已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布局育种技术,水平也并不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此外,截至2019年6月,共有83个地方猪种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已建成国家级地方猪遗传资源保种场55个、保护区7个、国家家畜基因库1个,各地也建设省级地方猪保种场(区、库)80余个。
业内专家也表示,中国和外国在种猪问题上,不是0和1的博弈关系。因为,中国已有肯定的产业基础,即使国外种猪全部断供,中国的产业会受到肯定的影响,但不会造成毁灭性影响。
但是,中外育种领域的差距,才是真正值得忧虑和重视之处。这是核心技术的差距,这才是最威胁吃肉安全的事情。
但是,培养自主育种,并不代表主动断绝从国外引进猪种,这是不现实的。而且适当的引种是好事,可以在其良好性能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所以,我们应该引种和选育两条腿走路,加强选育工作,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再通过引种,提高种猪质量,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