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病发生规律有哪些,防治方法总结

三农助农2022-08-15 13:24:49佚名

稻曲病发生规律有哪些,防治方法总结

稻曲病是水稻的常见病害之一,多发生在多雨天气,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种植者不能大意,必须尽快控制。稻曲病主要发生在什么时候?如何预防?接下来,跟着小编看一看。

稻曲病危害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有一种广泛种植的作物,那就是水稻。水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稻曲病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常见病。它是水稻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真菌病害,严重危害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稻曲病主要发生在抽穗期和开花期,气候条件、田间湿度和施氮量对稻曲病的发生影响较大。晚稻抽穗开花期如遇连续阴雨天气,将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和繁殖,病害发生严重。

稻曲病防治

稻曲病虽然在抽穗期和开花期易发生,但在孕穗后期即可侵入穗芽。同时,结合影响稻曲病发生的各种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治

1、抗性品种的选择:不同品种的水稻对稻曲病的抗性不同,应根据不同地方的情况选择抗性较强的品种。

2、种子消毒:稻曲病可通过种子传播,受感染的水稻种子尽量不要使用。浸种时,用500倍强氯精浸种消毒10-12小时,或每100kg种子用30-400克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浸种。

3、加强田间水肥管理,促进生长健康。水稻生育期应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促进生长,增强抗逆性;特别是要慎用氮肥,避免氮肥过量和迟施,以免晚熟和病害发生。孕穗后期,注意田间水管,避免淹水和长期淹水,并经常在浅水中浇灌,避免田间湿度过大,有利于孢子萌发和入侵。

化学防治

1、休息前2-3天,用10g或EC10ml喷60斤。在断头的1/3-1/2处再喷一次。

2、第一次休息前5-7天,20%mzd三毫升或25%粉状三唑酮(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40%多菌灵混悬液100毫升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加水60斤喷。在断头的1/3-1/2处再喷一次。

稻曲病的发生与气候、施肥水平和品种抗性密切相关。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淹水、梯级灌溉和漫灌的发生也是导致稻曲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在施肥过程中,氮肥施用过多或过晚,晚熟品种培育或移栽过晚,是稻曲病发生的有利因素。水稻种植者应合理施肥,合理灌溉稻田,避免稻曲病的发生。

水稻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据了解,许多地区依靠种植水稻生存。可以想象,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对种植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上述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不容忽视。

本文标签: ,稻曲  ,发生  ,规律  ,哪些  ,防治  ,方法  ,总结  ,水稻  ,常见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