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的意思是: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而”是:难道,表示转折。出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颜渊》。
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抑制自己,使言语和行动都走到礼上来,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文本解读
仁是孔子的最高道德理想和标准,实行仁德修养全靠自己,“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实强调自律。在承认有客观标准(如见贤思齐等)的同时,又强调主观自觉,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孔子的“为仁由己”,后经历代儒学家所发展,而形成了一整套由自身决定道德修养的理论。孟子讲扩充四端,求其放心,曾子的三省吾身,《大学》的以修身为本,修身又以诚意、正心为前提,《中庸》的慎独说,宋儒的居敬说,陆王心学的致良知说等等,都是“为仁由己”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