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有四大学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著名的思想家有孔子、老子、墨子、孙子。春秋,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史称“春秋时期”,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
儒家提倡“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道家具有辩证法思想,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刚柔并济等策略。墨家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反对侵略战争,推崇节约,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掌握自然规律等。法家主张变法革新,提倡以“法治”代替“礼治”,鼓励“耕战”,力求做到“富国强兵”,以加强君权。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老子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墨子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孙子即是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