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爆炸后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氮气、三氧化硫、一氧化氮、五氧化二氮等。部分鞭炮含有活泼金属,如镁、铝等,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远离火源,不可暴晒,不可放在潮湿的地方。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大概是将一根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声。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这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
在火药发明之前,只有鞭,没有炮。人们甩鞭子,鞭子的尾部发出啪的声响,这种动作作为一种礼仪长期存在于中国历史中;火药发明以后,制作的火药爆竹,有些火药爆竹的声音与鞭子甩动的声音类似,所以就出现了鞭炮的说法。
春节放鞭炮,作为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的习俗,历史悠久,这种活动,虽然可以给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但放鞭炮释放的烟尘,溅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火灾,一些烈性爆竹每年都会造成一些人员伤亡。随着社会和人们的文明进步,对春节放鞭炮这种习俗的弊端,已引起各界的重视。以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制定了禁止放烟花爆竹的规定。现未解除。
有部分鞭炮用红磷和氯酸钾混合点燃爆炸,而不是用硝石,通常用于摔炮的制作,其他需要用火点的鞭炮国家明令禁止使用氯酸钾作为炸响剂,一律用高氯酸钾,因为氯酸钾不稳定,做成鞭炮若摩擦、撞击容易爆炸,高氯酸钾比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