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释比文化:羌族特殊的历史文化
2、羌族文化说:古羌人和如今羌族的关系
3、羌族文化解说:羌族的信仰崇拜
4、羌族独具代表性的文化:羌族萨朗
5、古色古香的羌族酿酒文化
6、猜你喜欢:
1、释比文化:羌族特殊的历史文化
释比是羌族民间对巫师的一种称呼,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病魔缠身的话,会由释比者传播出精神与文化的信息,从而让病者减轻病痛,释比者在羌族的历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羌族文化吧!
“释比”,汉族称为端公,西羌族不同地原的称呼又有好几种,“许”、“比”、“释古”、“释比”等。释比在做法比,是古老的羌民族遗留至今的一大奇特原始的宗教文化现象。是羌族中最权威的文化人和知识集成者。
羌族因其特殊的历史、生活变迁、独特的居住环境以及受生产生活等的制约,逐渐形成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信奉“万物有灵”的多神信仰,在此基础上产生了释比和以释比为代表的释比文化。
释比(许诗卓)是羌语对羌族民间巫师的一种称呼。
众所周知,羌族是一个信奉原始宗教,信奉“万物有灵”的多神崇拜的民族。依羌人观念,视天地日月、山川树石为神,笃信大自然有无数法力无比、威严神圣的神灵(含民族祖先、英雄神)治理其间。受这种民俗信仰的支配,羌人自古好巫,繁生出崇尚祭祀、禳灾纳福、驱疫解厄以及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等成套仪礼和民族习俗。
在羌族社会中,年中祭山、祭庙、还愿祈福,都有定规祭日,时必隆重礼祀。而在众多祭祀活动中,不但有一套约定俗成的仪程、仪规,且必须请一位德高望重、知识渊博能任祭祀主持,擅长占卜、能驱鬼邪,并且能歌善舞,唱颂经典,还能编演由上述神只、先祖、民族英雄业迹为故事的诗歌、传说与戏剧表演的人出任主祭。这种人,即所谓释比。
同时,在羌族的日常生活中,凡人有疾患,以为是鬼魔缠身,请释比颂经请神,驱疫逐魔,或用巫术(含巫法、巫医、单方草药)方式,为人解除病痛。而释比者,以及由他们传出的精神与文化的信息,也给予了羌族社会巨大影响。可见,所谓释比者,乃羌族社会里,一种集社会祭司、巫师、占卜求事、民间说唱、歌舞乃至戏剧表演为一体的一种不脱产的民间巫师。它是羌族社会的特殊产物。释比与释比文化亦是羌族社会中颇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现象。
关于释比的由来,说法较多,普遍认为:羌族释比是羌民族社会自然崇拜,万物有灵信仰的产物。远古时,由于人们对复杂雷电,冰雹水火和人的生老病死等现象不甚理解,尤其是对一些大自然发生的灾害、人要生病死亡等原由,无法解释。于是,总认为在人的世界之外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主宰一切。人们只有用十分虔祷的祭祀方式,祭拜、祈求、祈神佑福,保羌人社会平安、昌盛。为适应社会祭祀礼仪的需要,于是有一种自称可上通天神、下达人意的巫师,出现于社会。他们主持一切祭祀礼仪,为人求吉纳福,降魔逐疫,成为神人相通,神力无穷的圣人,受到人们的尊重与信任。
您可能还喜欢:
独具特色的藏族造纸技艺
瑶族酒文化,瑶族“三关酒”
独具民族特色的侗族饮食文化
藏族独有的民俗文化:藏族哈达文化
2、羌族文化说:古羌人和如今羌族的关系
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而又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便是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的代表文字——甲骨文。甲骨文中有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关于民族(或氏族、部落)称号的文字,即“羌”,是中国人类族号最早的记载。那么,古羌人和如今羌族是什么关系呢?随本期的羌族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古羌人是上古时期,生活在现今中国领土上一个重要的群体。古羌并不是一个民族,而是对西部许多不同民族的统称。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习俗、服饰、语言等等。唯一的相同之处就是涿水草而居。所以古羌人与羌族不是同一个概念。
有专家指出,纳西族和三星堆的古族等很多民族都与羌有着直接的关系。 岷江上游地区是古代一些民族往来的走廊,秦汉时期这一走廊上经常能看到河湟一代羌人迁移的身影。经过一次次迁徒和不断的民族融合、变迁,这个古老的民族现在还剩下不到30万人口,主要居住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藩、黑水县等地羌族历史悠久,可溯源于3000多前年的古羌人。羌人中的一支约在春秋、战国时从甘肃、青海地区络绎迁居于岷江上游一带生息繁衍,与当地居民相融合,逐渐形成为今日的羌族。
所以说如今的羌族正是古代羌支中保留羌族族称以及部分传统文化的一支。
3、羌族文化解说:羌族的信仰崇拜
羌族地区信奉原始信仰,盛行万物有灵,羌民有多种信仰崇拜。羌族崇敬的神灵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三十余种,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灵物崇拜和图腾崇拜。本期的羌族文化就为大家介绍下羌族的信仰崇拜。
羌族释比
羌族释比,羌语为“许、比、释古、释比”,汉语称为“端公”。释比仅限男性,要结婚生子。其主要经文无文字记载,靠口传心授,流传至今。释比的主要法器有猴头帽、羊皮鼓、铜锣、神杖神棍、师刀、令牌和兽骨封、羊角卦等。释比的法术包括预卜占卦(分羊髀卜、鸡蛋卜、白狗卜等)、驱鬼除邪(送茅草人),踩红锅、踩犁铧、开红山、划水碗等。
释比作法前要用净水沐浴,燃香柏熏身或杀白鸡祭祖。如遇大的祭祀活动,如祭山大典、行成年礼等,还需提前49天忌食,斋戒沐浴,以示对神的虔诚和敬意。
羌寨中凡祭山、冠礼、还愿、安神驱鬼、治病、招魂、消灾、看风水、乃至修房造屋、男女合婚、新生儿命名、超度亡灵等,均必在释比前来主持,因而在羌民中的地位极高,既是人神中介者,又是文化传播者,更起着精神领袖的作用。不同的释比在某些法事各有一定的对象和范围,因而所用的羊皮鼓的颜色也有所区别:上坛为白色,中坛为黑色,下坛为黄色。所以释比口传心授的经文以其对做法事的性质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坛。上坛讲神事,中坛讲人事,下坛驱鬼。
信仰活动
在所有的祭祀活动中,以祭天神最为常见,祭山神最为隆重。新中国成立前,每天早上和黄昏的时候老人们都要在自家的照楼楼顶的白石下烧柏枝,以敬天神。过年过节或有天灾人祸的时候敬神、祈祷更为频繁。春节期间,全家老少必须到照楼顶上祭祀,向天神敬献酒、腊肉、饭食、馍馍等供品。
它是古代羌人祭祀天神、山神,祈求山神、天神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森林茂盛,地方太平的大典。一般以村寨为单位举行,会前选会首,由寨中各户轮流担任,祭祀活动由会首筹备,每户的男丁参加(丧家和有产妇的人家不参加),十二岁以上的男孩第一次参加时,须带刀头、敬酒、馍馍等祭品敬神。由于各个地区的情况不同,举行祭山会的时间各地亦不相同,一般在春秋两季举行,即在春季举行祷福的祭祀仪式,在秋收后举行还愿酬谢仪式,叫春祷秋酬。祭山 可分为“神羊祭山”、“神牛祭山”、“吊狗祭山”等几种。在采用神羊祭山的仪式中所用的羊必须是全身纯白或纯黑的公羊,并要用红、白、黑、蓝、黄五色绒线的花环拴在羊角上。将宰杀的一只公羊及一只红公鸡用来祭山神。在汶川、茂县、北川还流行吊白狗祭山。
4、羌族独具代表性的文化:羌族萨朗
羌族萨朗是最代表羌族文化的一种舞蹈,是当地羌族人民娱己娱神的重要手段。在羌族,无论是喜事、忧事,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院坝堂屋,都能看到萨朗的影子,随着时代的发展,萨朗不仅承载了羌族文化的传承,也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羌族萨朗作为羌族多数歌舞种类的统称,源于羌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交融与互补。因此,要说明羌族萨朗的艺术特点,就必须从其内部分类中一一道来。整体上说,羌族萨朗粗狂、奔放,却又不失温婉与精致,歌舞不分家是其文化根本特性(即使使用数字音乐亦然)。特点如下:
5、古色古香的羌族酿酒文化
在我们日常生活里,喝的酒可能更多是啤酒烧酒类的,但羌族民族的人们更多的是自己酿酒。羌族酿酒的历史十分悠久,世世代代传承,源远流长,包含着羌族人民的独特文化。羌族酿酒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羌族文化中的酿酒文化。
羌族酒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古羌文化中包含着酒的醇香。从古到今,羌族历来就有自身独特的酒文化风格,并对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给华夏儿女的生活增添了五彩缤纷。
羌族人喜欢饮酒,也善于饮酒,饮酒是羌族人的一种民间风气,大到宗教祭祀、还愿、冠礼、婚丧嫁娶、节日庆典、修房造屋,小至日常生活中的生产劳动、招待贵宾、朋友聚会等都以酒来助兴。酒涉及到羌族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内,发挥着它的独特魅力。
羌族人逢酒必歌,有酒必舞,歌声中蕴涵着无穷无尽的咏意,羌人的萨郎舞就是酒、歌、舞的一种融合。歌咏情、舞展志、酒助兴,萨朗中充满了酒的奔放。酒、歌、舞再加上悠扬的羌笛声,构成了一幕幕即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生活情调的歌舞剧。从古至今,酒、歌、舞的一种融合。歌咏情、舞展志、酒助兴,萨郎中充满了酒的奔放。酒、歌、舞再加上悠扬的羌笛声,构成了一幕幕即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生活情调的歌舞剧。从古至今,酒、歌、舞几乎成为羌人生活的一种需求,或者说是一种存在的方式。歌词中包含着歌唱羌山大地、歌颂英雄人物、歌唱劳动、爱情等。歌声中渗透着欢乐自由,但总有一种让人挥之不尽的忧伤,使听者仿佛又听见悠扬的羌笛声夹杂着凄冽的寒风越过高山草地从遥远的地方飘来。
羌酒是砸酒、麦酒、蜂蜜酒和面蒸酒(醒槽)的统称。这四种酒中砸酒适用最广泛,不论什么场合都在使用,具有普遍性,羌民们几乎每家每户常年都备有,而其余三种酒不具有普遍性,只局限于某些特殊的礼仪式家庭才具有特殊性。羌民族的酒文化内涵丰富,不仅包括酒的酿制(“酒道”)等,而且还包括“酒”,即饮酒歌舞、开坛词及与酒有关的民俗民风、祭祀、还愿、冠礼等人生礼仪和民俗礼仪活动。
您可能也喜欢:
独具特色的基诺族凉拌茶文化
远方的声音,基诺族民歌文化
颇具民族特色的基诺族大鼓舞文化
关于京族三岛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