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意义(中元节的意义是什么)

星座解梦2023-04-23 04:09:55佚名

中元节的意义(中元节的意义是什么)

文章目录:

1、中元节的意义 中元节的真正意义

2、佛教中元节祭祖的意义和方法

3、中元节的节日意义 祭祀仪式

4、中元节是什么节 来历和传说 意义

5、中元节普渡的意义是什么 中元节古诗词

6、猜你喜欢:

1、中元节的意义 中元节的真正意义

农历七月十五,在道教称为中元节,在佛家则称为盂兰盆节,在民间则叫做鬼节,或称七月半,但不论是何种名称,它都反映了传统中国人对鬼的敬畏信仰,和对先祖的怀念与感恩。那么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进一步介绍,中元节的意义,中元节的真正意义。

中元节是一个异彩纷呈,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它不仅拥有佛教的宗教信仰,还有着我国道教的本土文化。中元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它反映了人们的鬼神观念和宗教信仰,同时还有我国文化的精髓——孝道文化。

按照佛教的说法,中元节的来源是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不忍母亲在地狱受苦,广施十方僧人,替母亲赎罪,最终将母亲解脱出来。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故事的本身就是孝道文化的一种表现,它所宣扬的便是报答父母、生前为善的信念。

此外,中元节的习俗是祭祀先祖。祭祀活动在商周时期已经有文献记载,《诗经》的40篇《颂》即是祭祀乐歌,它所反映的是人们最原始的一种祖先崇拜。另外,祭祀活动在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演变之中,和后来儒家所倡导的孝道文化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孝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善事父母,而从深层意义上来说,孝更是一种伦理规范,一种处理宗族关系的方式,一种秩序的建立。祭祖表达的是对先人的思念与缅怀,它是维持宗族关系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可以说,祭祖正是这种宗族关系的一种反映,一个寄托。

中元节是孝道文化的传承,是人们情感的载体。作为我国古代文化核心之一的孝道,受到儒释道三家的极力推崇,即使是在今天,孝道文化依然经久不衰。重视中元节,提倡传统孝道,对于我们的社会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中元节的双重意义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以及中元节的文化中,可以体会到中元节具有双重意义,人们在开展中元活动的时候,要跳脱鬼的角度,传承孝道文化。

一是阐述怀念祖先的孝道,让人们慎终追远。

二是发扬推已及人,救济众生的义举,换得世界清平。

2、佛教中元节祭祖的意义和方法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原来是我国民间的祭祀节日,随着时间的发展,其逐渐融合传统民俗、道教中元节、佛教盂兰盆节为一体,以慎终追远、拔度先祖、普度众生为宗旨的节日。那么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佛教中元节祭祖,有何意义与方法。

中元节的来历和意义

汉民族传统的中元祭祖

《礼记·祭统》曰:“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古人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首重。《礼记·祭法》记录:“夏后氏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指出早在夏朝,对祖先的祭祀已经存在,古有四时祭祖:春礿、夏禘、秋尝、冬烝,过时不祭,则失为人子之道也。

七月十五祭祖有其特殊的时节含义,七月原是小秋,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请祖先品尝新米,以示孝心。《弟子规》中,“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不仅是侍奉双亲于生前,身后更是持孝道不变,时时处处先祖宗、先父母,后子孙,知恩、报恩。

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撰《颜氏家训》享誉千秋,开后世家训之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的珍贵遗产。历代学者推崇备至,视之为垂训子孙以及家庭教育的典范,更纳入《四库全书》子部。

这部家训之祖中记载:“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及七月半盂兰盆,望于汝也。”这段教诫颜氏子孙的家训,更是真实、有力的体现出当时儒家习俗和佛教盂兰盆会已经完美融合,深入民心。

佛教盂兰盆会:传入中国,发展于中国,融入中国

盂兰盆会源于《佛说盂兰盆经》,盂兰二字翻译为解倒悬,是极苦的意思。这是一种比喻,是人死后堕落于三恶道中,如饿鬼道中的众生,似被倒悬着一样,极为痛苦。盂兰盆,即用盆器盛着各种百味美食,恭敬奉献佛僧,承仗三宝不可思议福田之力,以解救先亡倒悬之痛苦。

我国最早行盂兰盆会,传说是在梁武帝时代,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七载:“大同四年,帝幸同泰寺设盂兰盆斋”。《释氏六帖》也记载有,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诸寺。自此以后,蔚成风气,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

三教一源的中元节

七月十五祭祖习俗,与道教中元节、佛教盂兰盆会,皆以孝敬为根基,以供养、忏罪、普度为主题内容。在漫长的岁月流转中,这一天逐渐演变成集合传统民俗、道教中元节、佛教盂兰盆节,三位一体、三教一源的斋忏、祭祖、超荐仪式,将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谢罪自身,拔度九祖,普度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儒、释、道思想,融合得天衣无缝。

2010年5月18日,在我国文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中,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被列入民俗项目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元祭祖,斋、忏、超荐的宗旨和方法

中元祭祖之供斋法,重在心斋

自古以来,无论是传统民俗、道教中元节、佛教盂兰盆会,都离不开供斋,献供仪式是祭祖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儒释道三教的教学都注重实行,《颜氏家训》就提出“学贵能行”,净土法门更着重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执着、不分别、不起心动念。

因此献供仪式就如同后世子孙遵守佛训、祖训、家训,然后拿出学习成果供养佛陀和先祖。供桌所摆放的物品只是一种象征,若无洁身自好的品德,心得开明的见地,了脱生死的把握,当生成佛的信愿,供斋就形同虚设,就违背了三教均注重实行、实修的教学理念。

祭祖、念佛心不能归一,在于生死心不切

凡是不能洗除心垢,没有真诚心祭祖,实无功德可言,无功德则无供可献。念佛者多,心能归一者甚少,原因在哪?在于生死心不切。

印祖在《文钞》中有警示:“天灾人祸,无有底极,实足为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之证。亦堪为信愿念佛,往生西方之最切警策也。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故经中屡云:思地狱之苦,发菩提心。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惜人不肯真实思想耳。”

天下间最不愿散去的宴席,非亲情莫属,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我等却因还喘息于世间,而未能思地狱苦,未能生大警觉心,因此念佛心不能归一。

中元祭祖的忏悔法就是守住孝、慈的根本戒律

佛教盂兰盆会,七月十五是解夏日,又是佛欢喜日,亦是众僧自恣日。僧众于此日结夏安居已毕,便在大会中任由众人恣举自己所犯之罪,并对着其他比丘作忏悔,叫做自恣,又名随意,即可以任由他人随意检举自己的罪过。

当日一切僧众,均精持律仪,身口意三业清净,这时候设斋供僧,功德最为殊胜。佛教和道教于此特殊节日,均以严持戒律为忏悔改过。

3、中元节的节日意义 祭祀仪式

中元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我国的祭祀节日之一,那么中元节的节日意义是什么呢?中元节的祭祀仪式又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中元节的节日意义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以及中元节的文化中,可以体会到中元节的意义,在于阐述怀念祖先的孝道,令人们慎终追远,传扬正确的孝道。

中元节是一个异彩纷呈,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它不仅拥有佛教的宗教信仰,还有着我国道教的本土文化。中元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它反映了人们的鬼神观念和宗教信仰,同时还有我国文化的精髓——孝道文化。

按照佛教的说法,中元节的来源是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不忍母亲在地狱受苦,广施十方僧人,替母亲赎罪,最终将母亲解脱出来。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故事的本身就是孝道文化的一种表现,它所宣扬的便是报答父母、生前为善的信念。

此外,中元节的习俗是祭祀先祖。祭祀活动在商周时期已经有文献记载,《诗经》的40篇《颂》即是祭祀乐歌,它所反映的是人们最原始的一种祖先崇拜。另外,祭祀活动在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演变之中,和后来儒家所倡导的孝道文化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孝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善事父母,而从深层意义上来说,孝更是一种伦理规范,一种处理宗族关系的方式,一种秩序的建立。祭祖表达的是对先人的思念与缅怀,它是维持宗族关系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可以说,祭祖正是这种宗族关系的一种反映,一个寄托。

中元节是孝道文化的传承,是人们情感的载体。作为我国古代文化核心之一的孝道,受到儒释道三家的极力推崇,即使是在今天,孝道文化依然经久不衰。重视中元节,提倡传统孝道,对于我们的社会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中元节祭祀仪式

祭拜时间

祭拜亡魂,于下午14点以后,15点到17点为最佳(农历七月十五当天)。家里若有祖先牌位,同日正午11点到13点为祭拜时间。

祭拜地点

亡魂祭拜于自宅家门前或公寓的阳台。祭拜祖先于祖先牌位前。

准备供品

除脸盆以外,其余供品份量以六或六的倍数为佳。

1、脸盆一个,装八分满水。及毛巾、香皂等,供于供桌前的板凳给好兄弟清洁用。

2、煮熟的饭、面或糕饼,共六人份

3、煮熟的鸡、猪、鱼等。可用罐头代替

4、碗装的汤或杯装的饮料。

5、新鲜的水果及煮好的蔬菜。

仪式顺序

1、供桌上筷子

2、焚香祷告,香的数目为供品总数加三

3、第一次焚香后,每炷香各插一个供品,多出来的香,主食类的饭面或糕饼,可各插两柱

4、第一次的香燃剩一半时,焚第二次香,插法如上。

5、第二次的香燃剩一半时,重复上述动作

6、等香都燃尽后,将香脚收起,双手顶礼合拜,向过路好兄弟祝祷,宣告祭礼结束。

4、中元节是什么节 来历和传说 意义

中元节也称为盂兰盆节,是中国的鬼节,这天会有一些特别习俗,那么中元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它的来历和传说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中元节是什么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也称“盂兰盆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

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这叫作“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灯的活动;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传统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那天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鬼。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

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中元节的意义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我们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5、中元节普渡的意义是什么 中元节古诗词

中元节是传统节日之一,在中元节有很多不同的习俗活动,在其中就有一个习俗活动就是普渡,那么中元节普渡的意义是什么呢?中元节有哪些古诗词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2020年出行吉日

中元节普度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人相信,人死后会变成鬼魂,悠游于天地之间。中元普渡祭拜无子嗣的孤魂野鬼,让它们也能享受到人世间的热忱,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博爱”的延伸。而结合目连救母的故事,亦有助于孝道的宣扬。因此,中元节是可说一个具有正面意义的节庆,中元普渡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我们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你可能感兴趣:2020年领证吉日

中元节古诗词

《中元节有感》——王凯泰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中元节过长寿庵感怀》——李之世

捣衣惊此月,乡梦起秋砧。况值盂兰节,谁无寸草心。

金钱资佛曾,香钵趁禅林。复想家堂荐,遥遥泪满襟。

《满庭芳 中元节途次蒙阴追悼亡女》——陈维崧

庾氏苟娘,左家娇女,慰情谁道非男。铭椒颂菊,略涉也粗谙。

每岁因爷作客,恒归伴、阿母香奁。天涯信,灯花蟢子,频向紫姑占。

江淹。何限恨,半生婚嫁,怨极愁添。只今朝五岳,敢诩幽探。

惆怅中元令节,家山事、梵呗庄严。蒙阴畔,两行红泪,寄不到江南。

你可能感兴趣:2020年修造吉日

《中元见月》——边贡

坐爱清光好,更深不下楼。

不因逢闰月,今夜是中秋。

《中元作》——李商隐

降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虛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6、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