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京族古老的捕虾方式,京族虾灯文化
2、京族文化的瑰宝“京族竹竿舞”文化
3、古老而又神秘的京族历史文化
4、京族的风俗与京族禁忌文化
5、古老且神秘的京族喃字文化
6、猜你喜欢:
1、京族古老的捕虾方式,京族虾灯文化
虾灯是广西防城港市京族渔民至今仍保留的传统渔作方式,也是被当地旅游部门确定的一道人文景观,点点虾灯和晨曦中的捕虾人,都成了京族三岛的美丽画面。虾灯是京族人民智慧的体现,展示了京族文化,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虾灯捕虾的方法是在入海口的河滩里摆放虾笼,傍晚时分,在没有阳光的灰蓝冷色调下,在虾笼里的上方点上油灯,诱虾入笼。
京族拉大网是京族捕捞鱼虾的方法,京族三岛浅海一带盛产大小黄鱼、马交鱼、尤鱼等,京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拉大网捕鱼的生产方式。
大网长达1000多米,重约4千斤,每张网价值1万多元,是由村里各家各户出资购买。
拉大网时,要30多人抬网到海边,由网头带头乘船沿距海边70多米远的地方沿沙滩岸线下放,最后拉到沙滩,形成一个800多米长的半月形包围圈,几十人各在两头拉,从早上拉到中午12时才将大网拉上沙滩。
现在一网一般能打几百至上千斤鱼,主要是大小黄鱼、马交鱼等,在七八十年代,曾经有一网打1万多斤鱼的壮举。
2、京族文化的瑰宝“京族竹竿舞”文化
京族人民,生活在美丽富饶的北部湾畔和北仑河旁,主要聚居在山心,尾和巫头三岛(俗称京族三岛),这里是珠蚌之乡,盛产驰名中外的“南珠”。京族人民感情丰富,性格豪放,无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跳舞。
京族节日里传统的民间舞蹈主要有“竹杆舞”、“跳天灯”、“跳乐”和“花棍舞”等,今天要介绍的是——竹杆舞。
“竹竿舞”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间体育游戏色彩的舞蹈,又称竹杠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表演舞花扇、翻斛斗举等高难险技巧花样动作,跳竹竿现有“穿山过海”、“情人上路”、“邀游八卦阵”、“骏马跳桩”、“飞跃龙门阵”、“勇闯斩头台”等多种套路。“跳竹竿”过去是“女打男跳”,如今已形成了“男女混合打跳”。
表演时,将两根长木杠平行排放,两杠之间相距约9尺,其间横放8条竹竿,分为四对,每对间隔2尺左右,操竹竿者为8位男子,分为两边,每边四人,蹲在地上操作竹竿,一手一根,对面相向,一鼓手有节奏地打着鼓点,操竿者按鼓点节拍,敲一下木杠,合一下竹竿,或是敲两下木杠,合一下竹竿,发出“的的打打拍拍”的响声,青年女子便在竹竿之间跳跃。“跳竹杠”分“单跳”、“双跳”两种,单跳的方式为:由各人在竹竿中间,一个跟着一个沿着4个空格一步一跳,边跳边舞,向前向后往复不止。双跳的方式为:两人一组,双方的动作必须协调,彼此相互照顾,按照一对竹竿的开与合,在间歇中巧妙地跳动,跳完上个空格后,又重复返回,如此往返不停,直到尽兴为止。
您可能也喜欢:
独具民族特色的京族民居文化
门巴族独特的工艺文化:氆氇
门巴族的独特生活工具:墨脱石锅
独特的乌孜别克族生育文化
3、古老而又神秘的京族历史文化
历史,拥有比幽谷蝴蝶更美更绚丽的色彩,是所有不屈灵魂深处的颜色,是岁月的沧桑浸透的神奇的颜色。每个民族的形成与发展都会经历一段历史。京族位于中国与越南的交界,它又是如何而来的呢?现在随小编来了解京族历史,了解京族文化。
京族是由南下的中原汉族和古骆越人融合发展而来。
京族先民大约在16世纪初陆续从越南的涂山(今越南海防市附近)等地迁来中国的,最早迁来我国的京族先民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当时“京族三岛”是无人居住的荒凉小岛,他们和陆续迁来的汉族、壮族等各族人民一起开发和建设这三个岛屿。
京族地区与越南毗邻,19世纪法国侵占越南后,多次侵入中国京族地区,京族人民和当地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法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保卫祖国边疆的战斗中,京族人民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京族曾称为“越南族”。巫头、内心、澫尾三岛曾分别建立越南族自治乡。1958年5月1日建立东兴各族自治县(1978年12月25日改名为防城各族自治县,今又改称防城港市,并升格为地市级)时,根据其历史、语言、文化特点、生活习俗和本民族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
京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的民族。追本溯源,她的先民在秦汉时代属南越国,后归交趾郡,与骆越有某种亲缘关系。而就现今居住在中国的京族来说,其祖先乃是十六世纪初开始陆续从越南北部的涂山(今海防市附近)等地迁徙而来的,至今不到500年的历史。
1951年中央访问团联络组曾深入京族地区调查访问,并写出《防城二区巫头、澫尾、山心越南族概况》,文中写道:“据老辈传说,越南人(即京族——引者)原先住在越南的桃山(即涂山——引者)做海为生,大概10多代前,刘、阮两姓在海上打鱼,赶着一群大鱼来岛上,当时岛上没人住,荒草树木,虎兽很多,越人见此人少,打鱼做海容易,即住下来。其后刘、阮两姓又回桃山邀来黎、李等姓同来做海,此后子孙繁衍,有了这么多人。”
1953年中南民委及广西民委又曾对京族的社会历史进行联合调查,记述的材料更为翔实:在巫头、山心、澫尾三岛,京族共有25个姓氏,各姓群众都公认刘、阮两姓迁来得最早。1958年,广东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的调查材料(当时防城划归广东)也说:防城境内京族共30个姓氏,其中刘姓最多,占20%,阮、黄、吴、苏、武五姓次之,共占41%,来得最早的刘、阮二姓已有16—17代,来最晚的裴、曾、丁三姓只有2—3代,一般为9代左右。诸姓京族分别从越南涂山、清花、宜安、花丰、瑞溪、芒街、万柱、角白等地迁来。
中法战争期间,京族聚居的福安村(包括今沥尾)里长杜光辉率领京族、汉族群众数十人,参加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
1886——1887年间,法军侵占江平地区时,当地京、汉族人民联合组成义军,坚决抗击法国侵略者。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沥尾、山心等地京族30余人参加东兴总工会领导的船工工会。山心京族地区曾成立农民协会。总工会及农民协会允后在沥尾、山心组织动员京族群众数百人举行游行示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本家的斗争。
1944年初,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入京族地区,京族人民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组建江平地区抗日游击小组,开展武装斗争。
解放战争中,京族人民积极参加游击队活动,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
4、京族的风俗与京族禁忌文化
每个地方都有禁忌,有些是源于宗教信仰,而更多的是因为人们敬畏超自然力量或因为迷信观念而采取的消极防范措施。京族沿海而居,海域捕鱼自然也就成了他们主要的经济生活。在这过程中,京族便产生了很多的禁忌,形成了独特的京族文化,一起来了解吧!
京族禁忌同京族社会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并广泛存在于京族日常生活和生产劳作的各个方面。诸如渔网放在海滩上,忌人从上面跨过;新造而尚未入水的竹筏,忌人坐在上面。
胶新网时,忌别人走近来交谈,否则认为会因此而捕不到鱼;抬网出海,下第一网时,忌碰见女人;请人装渔箔时,忌煮夹生鱼、煮焦饭;建造房舍,要择吉日,否则认为会遭到天灾人祸;忌住不按照传统规矩修建的房屋,有“宁置败家田,不住败家屋”的说法,即使这种房子建得富丽堂皇,也无人敢住;忌在天黑之后向别人借钱;逢初一、十五忌借火。
孕妇怀孕期间,忌移动床铺,忌入哈亭,否则,认为生下来的孩子会歪嘴;在船上忌将碗碟倒置,忌双脚垂在船外,忌坐在船头烧香的地方;忌夜间在树林里吹口哨或唱歌,认为如此会招来鬼魂,摄去人们的灵魂。
京族的许多禁忌,源于谐音,“焦”与“礁”同音,出海触礁不吉利,煮饭做菜皆忌烧焦。“油水”和“游水”同音,出海要游水说明出了意外事故,因而不说“油水”,而改称之为“滑水”。移动器物要拿起来,不能推拖着移动,因为有“搁浅”之嫌。京族男子每次出海,老人、妇女、孩子都要到海滩上送行,并举行一些祭海活动。
随着京族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京族的禁忌习俗亦正在发生变化,其中某些禁忌已经不像从前那么严格,有些甚至是消失了。
5、古老且神秘的京族喃字文化
作为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越南的京族人民曾自己创造了一种文字——喃字。喃字是根据汉字结构和原理来仿造的,这种文字是京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京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起来了解一下古老而神秘的京族文化中的喃字文化吧!
喃字,又称字喃,越南主体民族京族曾经使用过的文字喃字,京族的歌谣、谚语、格言、故事传说和宗教信仰等,都有相应的历史文献资料,而这些文献资料就是用喃字记载的。
越南在长期使用汉字的同时,就假借汉字和仿效汉字结构原理和方法,依据京语的读音,创造了这种文字。6世纪开始盛行。分为假借喃字、形声喃字和会意喃字。法国入侵之后出现拼音文字,1945年之后拼音文字“国语字”正式取代喃字。
喃字既根源于汉字,其造字的原则和方法自然有共同或相似之处,如形声、会意、假借等。但京族喃字又有其独特的地方。据统计,京族喃字多达37000个,按造字方法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假借喃字。这是单纯借汉字声符表意的喃字,其方法又叫借汉字法。这类喃字较多,约占喃字总数的三分之二。这类喃字的特点是借助汉字声符读京族语音,并通过京族语音反映特定的意义。如,古时候京族人称父亲,音为“布”;称母亲,音为“盖”。如果借汉字“布盖”之音表京族父母之意,那么“布盖”就是父母的意思。自然“布”“盖”也就是喃字。有时甚至整句话都是借音表意。如,借汉字“胡公决计承机”六个声符,表的是“梅骨格雪精神”的意思。有的假借喃字另外加符,也有辅助表意的功效。如加“口”字旁表示与嘴有关。
二是形声喃字。汉字中的形声字,是将意符和声符组合由意符表意声符表音所形成的字。如,上形下声的“箕”字,“竹”表意,“其”表音。在京族喃字中,同样也有很多此类字符。这类喃字一般由表音和表意两个完整的汉字形体合并而成。因此,这类字又叫形声音意合体喃字。与汉字不同的是,喃字用汉字的声符表京族语音,却用汉字意符表汉字本意。如“年”字,喃字在左边加声符“南”,音南,写作“南年”。形声喃字的特点,从音意部位的结构上看,通常是左声右形。但也有左形右声的,依此类推还有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外形内声、内形外声等。
三是会意喃字。汉字的会意是集合两个以上的的字来表示一个意义的字。如“日”“月”合成为“明”,三个“人”合成为“众”字等等。京族喃字也有同类型的字,这类喃字一般借用两个汉字合并形成新字。如“天”字,喃字要在“天”下面加“上”来会意。
京族喃字,作为语言交流的工具与媒介,其功能作用如今虽已退化。但作为京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是极其宝贵的。
您可能也喜欢:
独特的基诺族传统采集文化
基诺族的民族有着什么深厚的文化内涵?
京族曲艺文化经典:京族独弦琴文化
独具特色的赫哲族鱼皮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