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什么是明制汉服 明制汉服介绍
2、汉服文化讲究:汉服是左衽还是右衽
3、汉服文化之一,曲裾汉服的穿法
4、汉服文化讲解:汉服中的右衽是什么意思
5、现代新版曲裾汉服的款式介绍
6、猜你喜欢:
1、什么是明制汉服 明制汉服介绍
说起中国文化,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国的汉服文化,汉服传说在黄帝时期,再其妻子发明了丝绸之后便已形成,迄今已经五千多年,而汉服就泛指了中国古代的服饰,所以今天的民族文化,小编就带大家来认识下明制汉服吧。
明制汉服专指明朝时期的汉服
明太祖朱元璋根据汉族的传统,“上承周汉,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而这个服饰制服就是明制汉服,明制汉服发展至中后期更出现了前代未见的形制款式如立领,以及于一件衣服的显眼处大量使用钮扣。至清朝期间逐渐被禁止,但仍有少数款式和特征流传至今。近代至现代朝鲜族、琉球族、京族的民族服饰(韩服、琉装、越服)亦深受明朝服饰影响。
明制汉服的主要特点
明装与唐装相比,在于衣裙比例的明显倒置,由上衣短下裳长,逐渐拉长上装,缩短露裙的长度。衣领也从宋代的对领蜕变成以圆领为主 。明代女装上衣是三领窄袖,身长三尺有余,露裙二、三寸,即所谓“花冠裙袄,大袖圆领”。明代还有一种特殊式样的帔子,由于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
明制汉服的分类
明代披风:披风是明代男女皆可穿着的对襟式外套,明人认为从宋元的褙子发展而来
明代褙子:明代妇女的服装,主要有衫、袄、霞帔、背子、比甲及裙子等。
明竖领:明代出现的立领服饰,最早出现于明朝中期。
明代比甲:比甲是一种无袖、无领的对襟两侧开叉及至膝下的马甲。
明代胄甲:明代军士服饰的一种胖袄。
明代袄裙:明代女子常在裙外加一条短小的腰裙,以便活动。
明代曳撒:明代较为流行的服饰之一,自元代辫线袄演变而来。
2、汉服文化讲究:汉服是左衽还是右衽
汉服是以华夏礼仪为中心,经过历史的自然演化出来的产物,他有着独特的民族艺术,汉服本身虽然清朝剃发易服等统治政策下消失了,但因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部分元素一直没有灭绝,国内许多少数民族都还保持着汉服的特征,那么穿汉服有什么讲究呢?是左衽还是右衽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汉服中的隐扣,其实包括有扣和无扣两种情况。一般情况下,汉服是不用扣子的,即使有用扣子的,也是把扣子隐藏起来,而不显露在外面。一般就是用带子打个结来系住衣服。同时,在腰间还有大带和长带。所有的带子都是用制作衣服时的布料做成。一件衣服的带子有两对,实用性的,左侧腋下的一根带子与右衣襟的带子是一对打结相系,右侧腋下的带子与左衣襟的的带子是一对相系,将两对带子分别打结系住完成穿衣过程。
另外一种是腰间的大带和长带子,它不仅有实用性,而且有装饰性,另外还有象征性意义,象征着权力。汉服的大带与和服相比,和服的更宽。
汉服中左侧的衣襟与右侧的衣襟交叉于胸前的时候,就自然形成了领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做“交领”。交领的两直线像交于衣中线左右代表传统文化的对称学,显出独特的中正气韵,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如果说汉服表现天人合一的话,交领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地,地即人道,即方与正。而袖子,则是圆袂,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这种灭圆地方学在汉服上的表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体现。
汉服的领型最典型的是“交领右衽”,就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衽,本义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反之称左衽。这就是汉服在历代变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变的“交领右衽”传统,也和和中国历来的“以右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您可能也喜欢:火药是谁发明的,古代哪个职业的人发明了它八大山人是谁,八大山人出名的原因从无到有的技术,造纸术的演变过程北京文化十大特色你知道多少?
3、汉服文化之一,曲裾汉服的穿法
汉服是我国的传统服饰之一,种类繁多,每种服饰的特点也各不相同,穿法自然也各有特色。今天要介绍的曲裾汉服的穿法是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到汉族文化中一起去看看吧。
曲裾需要用系带、腰带来固定,腰带系的略微紧一点,就可很好的固定曲裾。但是,有些面料软滑的很,随着身体的运动,会出现衣服走样的情况,特别是绕曲部分会松散。这个时候,可以在穿好曲裾未系腰带前,以小别针固定绕曲部分的尖头位置,再扎腰带以遮挡别针,就可以保证穿多久怎么动都不会散了。
曲裾汉服的穿法:
1、将上衣的领子左右对齐。
2、将右襟系结
3、将缝对齐身体的正中。
4、系结左襟。
5、将中缝对齐身体的正中。
6、准备好裙子。
7、由身前向身后围和裙子。
8、裙子两端在身后围和后,一上一下相交叠。
9、将压在里面的一层裙头向外翻折一下。
10、调节裙子的高度,系结。
11、衣裙穿着完毕。
12、准备好曲裾,先穿好右边袖子。
13、将曲裾的内襟绕向身后,并在身后和右腋下方的系带相系结。
14、穿上左边袖子。
15、将右边领子折叠。
16、折叠左边的领子。
17、将外襟的尖角绕向身后。
18、将外襟尖角的末端在左胯位置固定。
19、将外襟的领子部分折叠整齐。
20、找到腰带的中点位置。
21、在腰部靠下一些位置系腰带,腰带的中点位置对齐的腰的正中。
22、将腰带绕到身后,腰带两端交叠。
23、在腰部的正中系结一个单耳的蝴蝶结。
24、整理领子的折叠部分。
25、将领子的折叠部分掖进腰带固定。
26、完成。
4、汉服文化讲解:汉服中的右衽是什么意思
“交领右衽”是汉服中最典型的,就是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那他又有什么意思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右衽(yòurèn)是汉服始终保留的特点,但并非汉服独有。因此右衽成为汉族的象征符号之一。与之相反,中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异于中原一带的右衽,称为左衽。因此左衽用以指受外族的统治。所以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意思是说要是没有管仲,我们就得沦为异族的奴隶,穿着左衽的衣服,披散着头发。另外,左衽也被用来指死者,在陪葬的壁画和绘画先人的画像中,使用左衽,以示阴阳有别。
衽,本义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反之称左衽。古代中原汉族服装衣襟向右,以“右衽”谓华夏风习。“左衽”一般指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一些历史时期,汉族受外族影响,也有着左衽的情况。另外,汉族传统习俗,死者之服(寿衣)用左衽,不用布钮,而是使用细布带系死结,以示阴阳有别。虽然有些出土墓葬,死者不穿左衽,但并不能说明汉人传统习俗中没有逝者穿左衽的礼制。
出处
《汉书·终军传》:“大将军秉钺,单于犇幕。票骑抗旌,昆邪右衽。”
《后汉书·西羌传·滇良》:“羌胡被发左袵,而与汉人杂处。”
唐颜师古注:“右衽,从中国化也。”
唐《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麻衣右衽皆汉民,不省胡尘暂蓬勃。”
清刘宝楠正义:“中夏礼服皆右衽。”
典卷八十四礼四十四:“凡衣死者,左衽。”
典卷八十四礼四十四:“凡敛者要方,散衣有倒者也。左衽,衽向左,反生时。”
《说文解字》:按,凡敛死者,左衽,不纽。
《礼记·丧大记》:“小敛大敛,祭服不倒,皆左衽,结绞不纽。”
(孔颖达疏曰:皆左衽,大敛小敛同,故云皆也。衽,衣襟也。生乡右手解抽带,便也。死则襟向左,示不复解也。生时带并为屈纽,使易抽解,若死则无复解义,故绞束毕结之不为纽也。)
【结束语】汉服由于华夏儒家王道文化的传播而影响深远,周边民族、包括许多其他儒家文化圈(汉文化圈)国家通过效仿华夏礼仪制度借鉴了汉服的某些特征,用于吉凶宾军嘉五礼。此外,华夏宾礼也规定四夷之君必须穿本国服饰朝见中国天子,谓“蕃主服其国服”。
您可能也喜欢:中国饮食文化的优点是什么?造纸术是谁发明的,造纸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端庄又大气的汉服婚礼图片大全欣赏汉服文化讲究:汉服是左衽还是右衽
5、现代新版曲裾汉服的款式介绍
曲裾深衣,汉族服饰的一种,有着别样的风韵。男女曲裾深衣各有特点,但都有其特色,也有浓郁的时代特色。下面,要通过汉服文化介绍的是关于现代曲裾汉服的基本款式。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在古代款式的基础上,汉服现代创新版曲裾根据一些不太清晰的历史资料,加入现代人的想象对传统曲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了新的发展,有了现代的特设,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但是与汉服中的有确凿历史依据的真正曲裾相差较大,这种现代曲裾(尤其刚到腰胯的)更倾向于在影视艺术作品中出现,如要于一些有关汉服的活动场面穿着,请慎重选择!
根据下摆绕的圈数基本款式可划分成双绕曲裾、三绕曲裾等。
现代曲裾共同特点:
应属于深衣体系,常常做为正式服装,裙摆曲线,三重衣袖,宽腰带。
曲裾的袖型可以有广袖、垂胡袖。
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入”字底的为小曲,小曲是否作为汉服到现在也存在着很大争议。
曲裾深衣的基本款式:
双绕长曲
特点:下摆绕两圈,衣裙一体,下摆是及地的
双绕三重广袖
特点:下摆绕两圈,衣裙一体,,内穿有下裙,三重广袖。
体系:汉服——深衣——曲裾体系
单绕三重广袖
特点:下摆两层绕一圈,衣裙一体,,内穿有下裙,三重广袖
垂胡袖
特点:下摆绕两圈,衣裙一体,,内穿有下裙,垂胡袖两绕长曲
6、猜你喜欢:
汉服左衽还是右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