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关在哪里 大散关的散

星座解梦2023-05-23 18:04:51佚名

散关在哪里 大散关的散

文章目录:

1、散关在哪里 探寻散关故道

2、探寻金门菜刀的来历及特色

3、探寻保安族的民风民俗

4、探寻塔塔尔族的风俗有哪些

5、猜你喜欢:

1、散关在哪里 探寻散关故道

说起散关二字,也许有很多人都不得而知,但是说起诸葛亮六出祁山,那大家肯定早有耳闻,而诸葛亮当初六出祁山,正是从散关出入,那么散关在哪里呢,又有什么历史典故,本期的城市文化,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散关在哪里——甘肃陇南康县云台镇大山岔

云台镇:旧称白马关

康县云台镇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地区,以境内云台山得名。原名白马关,系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所设。白马关地处康北,扼川陕、守陇右,为古今重要的军事要地和交通要道。1929年在白马关设立康县县治。1946年县址迂于岸门口后,此地更名为云台镇。

大山岔:古名散关

而在云台镇,有一个地方叫做大山岔——这个只有当地人人才知晓的地名听着似乎很寻常,但它另外一个名字可谓名动天下,那就是散关,它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南来北往的隘口。散关的历史由来已久,自西汉以来就有散关一说,远在1800多年的东汉建宁年间,酷爱“修桥补路”的武都郡太守李翕(现成县境内存有摩崖石刻《西狭颂》颂其修缮西狭道的德政),已令整修散关道路。

散关的地理重要性:关中四大关之一

散关因重要的战略地位, 自古以来是关中四大门户(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大散关、北有萧关)之一。不仅如此,因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到今,又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及普通老百姓游览之地。据传“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授《道德经》一卷。曹操过大散关留下了《晨上大散关》的诗。

散关故道:历史悠久,可溯先秦;南征北战,兵家必争

散关故道原先叫做散关道,源于嘉陵江的上源东支流——故道水源出散关之南,秦代在故道水源头附近设故道县,散关道经过故道县,并沿故道水而行,因而亦名“散关故道”。

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利用散关故道南征北伐的军事行动达数十次之多,除了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典故之外,还有汉王刘邦北伐称帝等等。而由关中经散关道出兵南征而形成局部统一或全国大统一的事例也不胜枚举。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曹操亲统大军出散关,经故道夺取了汉中。南北朝时期,西魏丞相宇文泰于大统十七年(551)派雍州刺史达奚武率兵出散关,围南郑,汉中遂为西魏所有。

西魏废帝二年(553),宇文泰又命大将尉迟回率步骑3万征蜀,魏军“自散关,由故道出白马,取晋寿,开平林旧道,前军临剑阁,并进围成都。”北宋乾德二年(964),派王全斌等由散关经固道攻剑州,灭了后蜀。清朝平吴三桂叛乱和大、小金川叛乱,都是利用散关道出兵征讨。

2、探寻金门菜刀的来历及特色

说起金门,这个由台湾地区管辖的岛屿,却是与大陆近在咫尺,尤其是在厦门都可以望到这块瑰地,那么抛开金门的历史暂且不说,今天的城市文化,就跟着小编来了解下金门的四大特产之一,金门菜刀吧。

炮击金门

1958年至1979年之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使用榴弹和炮宣弹炮击金门;20年间有超过100万枚炮弹落在金门。炮击前期使用会爆炸的榴弹;后期则使用不会爆炸的炮宣弹,这两种炸弹是金门菜刀的主要用料。

菜刀起源

炮战后,金合利钢刀店老板吴君乃搜购岛内的废弃弹壳,将其用于锻造刀具。由于弹壳的钢铁质量极佳,以之打制出来的菜刀也特别锋利、耐用,刚中带韧的特性,即使切割硬物也不易变形,使金门菜刀在台湾岛内远近驰名。为防赝品混充,刀厂首创了开放现场指定炮弹制刀。

炮弹数量惊人

炮轰金门二十年,不知道送了多少菜刀原料过去,如今金门炮弹每月出土100枚,一枚30公斤,一把菜刀0.5公斤,菜刀产量惊人。据估计,金门823炮战留下的炮弹大概能产最少6000万把菜刀,装备全台湾主妇不在话下。

金门菜刀的特点

一是刀口锋利无比,用两个手指头捏住刀柄,刀刃朝下,拖过纸片,纸片立即被无情地分为两块;二是刀身永不生锈,切菜刀饱经厨房烟火,至今光洁如新;三是耐用性,用金门炮弹菜刀,号称三年不用磨刀,是台湾地区主妇们的厨房宝具。

3、探寻保安族的民风民俗

保安族是聚集在甘肃西南部一带的特有民族,且人数极少只有一万多人,而这一万多人的群体都信奉着伊斯兰教,那么本期的民族文化,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下保安族有什么民俗和传统吧。

保安族简介

“保安”是保安族的自称,历史上曾被称作“回回”、“保安回”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保安族。人口12212人。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无文字。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人通晓汉语。 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家庭生活习俗及社会等方面与当地回、东乡等民族大体相同。

保安族的婚俗

保安族婚礼十分有趣,婚礼选取在主麻日(即星期五)举行。婚礼当日由男方率亲朋数十人的迎亲队去迎娶新娘,其中要有两位年轻貌美的妇女参加,在女家进行祝福仪式时,阿訇要从窗口向院里撒出一盘红枣和核桃,由院内年轻人争抢,表示吉祥如意、早生贵子、夫妻和睦之意。

在新婚之夜,全村人聚集在院内唱“宴席曲”,有问有答,十分热闹。唱着唱着,欢乐的人们便跳起了感情奔放的舞蹈,并边舞边向大门退去,表示婚礼已接近尾声。新娘进门后,3日不吃婆家的饭,由娘家送来,以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保安族的传统节庆

保安族人长期以来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影响着保安族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在保安族的节日活动中,几乎全部都属于伊斯兰宗教节日。 开斋节在伊斯兰历九月斋戒期满后开斋之后的三天为节日。斋日一般以见新月始,下月再见新月为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各地可放假一至三日,并搞好物资供应,以保证群众欢庆节日。

保安族的传统服饰

如今保安人的服饰与当地的回族、东乡族无根本差异。男子平时戴白色号帽,身穿白色衬衣,黑色坎肩,蓝或灰色裤子;走亲访友或外出时,多穿中山服或军便服。未婚女子多穿鲜艳的各色上衣,头戴细薄柔软透亮的绿绸盖头;已婚少妇以及中年妇女平时多戴白色卫生帽,外出时则戴黑色盖头;老年妇女多着深色服饰,戴白盖头。

保安族的传统禁忌

忌食猪、马、驴、狗和一切猛禽的肉;忌吃一切自死动物;忌食动物的血;忌饮酒;新娘忌入席,婚后三天忌食男家饭。客人进餐时不得剩饭。忌人坐在门坎上,尤忌妇女坐门坎。宰牛、羊、鸡时,忌先收拾内脏后再割开心。出远门的人忌在途中见到担空水桶的人,若遇到须即刻返回家。忌对长辈叫“老头”,因为这是不尊敬、不礼貌的表现。

4、探寻塔塔尔族的风俗有哪些

说起塔塔尔族,可能很多人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新疆这个美丽的地方,其实塔塔尔族和新疆其他民族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而这个只有三千多人的“人口最少”少数民族,也有着自己别具一格的传统风俗,本期的民族文化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塔塔尔族有哪些风俗吧。

信仰

塔塔尔族和其他突厥语民族一样,在接受伊斯兰教之前,曾经历过一个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的时期。塔塔尔先民曾把苍狼作为民族的图腾,相信其具有非凡的超自然力。在流传至今的《古丽奇要克》等塔塔尔民间传说和民俗中,仍可窥见到一些遗迹。至今,塔塔尔民间还保留着佩戴狼牙饰物,珍藏狼的后脚踝骨等习惯,相信它们具有避邪的非凡超自然力。

塔塔尔族信仰伊斯兰教的历史较早。约在公元10世纪,伊斯兰教就已传入塔塔尔族先民活动的伏尔加河流域。塔塔尔族信奉逊尼派,教法属于哈乃斐学派。同一切伊斯兰教信徒一样,塔塔尔族信教群众也严格按照伊斯兰教教义规定履行宗教义务。

服饰

塔塔尔族的传统服饰十分讲究,因居住地不同而有所差异。城市男性居民上穿宽袖直领、对襟开胸、领边和袖口上绣有花边的翻领白衬衫,外加黑色齐腰的短背心,或者是黑长衫,腰扎皮带。城市女性居民喜欢穿宽大的紧腿裤和宽大的下边带皱边的连衫长裙子,颜色多为白、黄、酱色。脚上多穿皮鞋。喜欢戴镶有珍珠的丝绒小花帽,少妇和年长的妇女还要在小帽上披丝头巾,以耳环、手镯、戒指、项链、胸针等为装饰。

歌舞

塔塔尔族音乐节奏鲜明、旋律流畅华丽、结构短小精干、动听而易于上口,情绪热烈,唱起来促人起舞,往往于歌舞酣时伴以尖声呼叫和口哨声,表现了塔塔尔族热情豪放、活泼乐观的民族性格。歌唱和跳舞时多用手风琴、曼陀林等伴奏。塔塔尔族舞蹈动作灵巧、活泼、开朗,男子多踢蹲、跳跃等腿部动作,女子则多为手和腰部动作,它兼收并蓄了维吾尔、俄罗斯、乌孜别克等民族舞蹈的特点,又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饮食

塔塔尔族主食主要有“去买西”(烤面饼)、抓饭、馕、拌面、馅饼等;喜食牛羊肉,食用的蔬菜较少,主要有土豆、南瓜、番茄、白菜、洋葱、胡萝卜等。最富有特色的塔塔尔族风味食品是“古拜底埃”和“伊特白里西”。

婚姻

按照塔塔尔族的传统习惯,儿子在结婚后一般与父母分居,只有少数仍与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因此,传统的塔塔尔族的传统家庭是以一对夫妻和其子女生活在一起的核心家庭基础为主,伴有一些两代夫妻一起生活的混合家庭。三四代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在塔塔尔族很少见。

5、猜你喜欢:

本文标签: ,塔塔尔族服饰  ,塔塔尔族舞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