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独具神韵的山东八角鼓
2、独具成熟特色的山东淄博陶瓷文化
3、独具历史的山东史前文化
4、独具特色的山东柳子戏文化
5、八角鼓,满族的戏曲艺术形式
6、猜你喜欢:
1、独具神韵的山东八角鼓
八角鼓原是满族最具有特色的民间乐器,随着清军入主中原,这一特殊的乐器也在中原大地流传开来,通过民族融合,使得山东文化里的八角鼓除了满族特色更添加了汉族独特表演技艺,同时因为一俗曲小唱为主更容易为大众接受。
八角鼓,又名八旗鼓,因伴奏乐器八角鼓而得名。最初八角鼓是满清军营中的“军歌”,盛行于满清贵族中,后渐渐形成一种说唱艺术形式。音乐结构为曲牌联缀体。约于清乾隆年间传入民间,得到广泛传播。
八角鼓传入山东约在清乾、嘉年间,在长期的传唱过程中,逐渐成为富于山东地方特色的曲种。八角鼓在山东最早记载,见诸清嘉庆年间济南华广生所辑《白雪遗音》一书。此书记录了流行俗曲说唱形式数十种,内辑八角鼓唱词49段。有些与今存八角鼓唱词基本相同,可见八角鼓在山东流传之久远。
八角鼓传入山东有三条途径:一是沿京杭大运河传入聊城、济宁等水路码头重镇。第二条途径,是由在京为官的山东籍官吏还乡带回。第三条途径,则是进驻山东的八旗军营带入。青州的八角鼓即是如此。
八角鼓得以在山东各地流行,与山东俗曲小唱盛行及其悠久历史有密切关系。宋元散曲、诸宫调,明代俗曲、时调都曾在山东盛行。至清代,联缀各种小曲演唱故事的曲艺形式,在山东各地普遍存在。淄博有俚曲,临清有时调,济宁有平调、岭儿调,曹州有山东琴书的前身“小曲子”(也称“琴筝清曲”)。八角鼓和它们一样,也是以联缀各种俗曲小唱为主要音乐形式,所以它能很容易为山东人接受。
八角鼓在山东虽然流传较广,但因多数为自娱性演出,影响面较小。除聊城、济宁外,各地八角鼓无横向交流关系。在封闭式的传唱过程中,逐渐由“京口”演唱而变为以各地方言演唱,并受当地姊妹艺术的影响出现种种变异。因此,山东各地的八角鼓,演唱上呈现出不同的个性色彩。
八角鼓传入山东之初,首先传唱于官僚、士绅、文人、巨贾之中,至清末才逐渐传入市民、手艺人等平民百姓之中。其演出也没有正式组织,多系爱好者自发结合。
八角鼓演唱形式,以坐唱为主。多为一弹一唱,也可数人联唱。主要伴奏乐器为三弦。演出人数多时,可增加四胡、月琴、扬琴、坠琴、琵琶等。击节乐器以八角鼓为主,有时也加入小钹、玉子、碟子等。
八角鼓曲(书)目比较丰富,已搜集到的抄本即达300余篇。大部分曲目为各路八角鼓所共有,只是流传中逐渐遗失,存留多寡各不相同。八角鼓的曲(书)目,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抒情为主的短小唱段。此类曲目文学水平较高,多为文人写作,词句文雅,重情趣,格式严谨。
另一类是有故事情节的书段。此类为八角鼓演唱内容的主体,取材广泛,故事性较强。有取材于民间故事,取材于民间生活的曲目曲词俚俗,富于生活气息,大量方言及民俗情节的加入,使得曲目极富地方特色,最具代表性。八角鼓一般均无长篇书目,唯莱阳八角鼓艺人董岐山编创了《莱芜县》一部。
山东八角鼓音乐为曲牌联缀体结构,使用的曲牌总数,据艺人讲可达300余支。但大都在传唱中遗失。从现存的90余支曲牌来看,多数是明、清以来流行的时调小曲,以及少量民歌和来自姊妹艺术的曲调。
山东八角鼓传来之初皆用北京语音演唱,后逐渐改为方言,但仍残留京音演唱的痕迹,而青州八旗营后裔演唱则仍用京口。音乐上,因其封闭式的传唱,也基本保留了原始曲调。因此山东各地八角鼓各分支间,虽很少交流,甚至是绝无往来,但同名曲牌的曲调却基本相同。仅为适应各地方言语调,在旋律进行及装饰音上小有变化罢了。
山东八角鼓曲牌联缀较有规律,一般有三种格式。一是仅用(鼓子头)、(鼓子尾)演唱的单曲结构,多用于较短小抒情曲目,在八角鼓所使用的数百支曲牌中,只有这两支是八角鼓所独有,可谓八角鼓典型音乐代表。
二是小套格式。联缀方式如:鼓子头→阴阳句→罗江怨(或剪剪花、玉蛾郎等慢曲牌)→鼓子尾。此套路适合演唱数十句以下的小曲目,也是艺人们填词创作最常用的一种套路。这种套路形式,可以使短小的唱段,仍能保持起承转合的完整音乐形态。
三是用于长段书的套路。其联缀曲牌一般为十余支,某一曲牌可能重复使用多次,而且曲牌的变体增多。除在开头结尾固定使用(鼓子头)、(鼓子尾)外,其他曲牌的联缀比较自由,曲牌会出现“加垛”、“楼上楼”、“破曲”等各种变化。各曲牌大都以“过门”相连接。
2、独具成熟特色的山东淄博陶瓷文化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度,在中国有着许多历史悠久的文化,这些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淄博陶瓷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往今来的历史长河中淄博陶瓷技艺变得更加的突飞猛进,人们不断的改善将陶瓷文化变得更加的精美。下面的山东文化为您带来独具成熟特色的山东淄博陶瓷文化,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历史悠久的淄博陶瓷,在美术陶瓷的生产方面,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不论在造型和装饰上都具有较高的水平。象他们生产的新石器末期的蛋壳陶、宋代问世的“雨点釉”和“茶叶米釉”,至今仍被各国视为珍品。
3、独具历史的山东史前文化
史前文化是指没有文字记录的时期,人类所产生的文化,而在中国有许多的史前文化,山东也是其中之一。山东是一座历史名城,在山东这片土地上出现过许多的名人和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那么,你知道山东有哪些史前文化吗?下面的山东文化为你带来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历史悠久的东夷文化
东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早在漫长的山东史前文化时期(约为前2070年~约前1600年之前,即公元前21世纪之前的文化),在山东这片适宜人类繁衍生息的广袤土地上,山东境内就有原始居民
4、独具特色的山东柳子戏文化
在我国古老的四大剧种之一里,山东的柳子戏占有一席之地,柳子戏距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它也流行甚广,山东周围的地区都能看到柳子戏的身影。对于山东柳子戏你了解多少呢?下面的山东文化为你带来更多的关于柳子戏的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几百年来,由历代艺人口传心授,至今仍保存的柳子戏传统剧目有200余出、音乐曲牌600余支,对研究中国北方戏曲、元代杂剧,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2006年,山东柳子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唯一的专业剧团在努力,作为非物质文化遗
5、八角鼓,满族的戏曲艺术形式
八角鼓是满族的一种民间乐器,因为鼓的形状是八角形的,所以它才被叫做八角鼓,演奏方式也比较简单,通常以敲击和手搓鼓面为主。
那么,满族文化中的八角鼓是如何发展的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八角鼓的由来
关于八角鼓的由来,传说它形似八角,此以象征着满族“八旗”,“八旗”是满族驻防军营中的一种称谓,它以不同颜色的旗帜,代表着不同军民的驻防地。八角中的7个面,穿插着7组21个铜钹,是代表和象征着八旗20个“旗佐”官和一个“空纛旗”鼓的下面拴着一对穗铀子,代表着八旗中的左右“两翼”,铀子下面坠着的长流苏穗线,是代表着各旗下的军民人丁。八角鼓虽经历代兴衰,但是它的基本演奏形式、民间称谓以及演变和发展从未改变。
八角鼓戏的特色
八角鼓作为一种民间曲艺艺术,有单唱、拆唱、坐唱、群唱等四种演唱形式。八角鼓与岔曲、单弦、牌子曲关系密切,同为一体。岔曲、牌子曲是八角鼓演唱时所采用的曲调,单弦是八角鼓的一种演唱形式,而八角鼓又是唱岔曲、牌子曲和单弦时必备的伴奏乐器。做为满族民间艺术形式的八角鼓曲,是从岔曲、牌子曲中演变过来的,传至今日大约有两路唱调,一种正调的,一种越调。
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八角鼓戏在与地方上的剧种交流学习,很自然地在唱腔格调中有了不同套路套路,这就给其演唱形式、唱腔、格调等带来相应的变化。唱腔上也大体分为两种类型,可以说出现了两种流派。一类是以多种唱腔、多重曲牌和乐器组成的联奏联唱,并有场次、布景、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造型。
近年来,八角鼓戏曲发展速度缓慢。许多剧目、曲目濒临失传,亟待挖掘、整理与保护。八角鼓戏曲曲调悠扬婉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我国戏曲艺术不可多得的戏种,对于研究我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您可能也喜欢:
满族民间文化:妙趣横生的满族补绣
侗族大歌:震惊世界的艺术瑰宝
传统民族文化:牛魂节文化
壮族文化:莫一大王节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