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边的“天籁之音”:湖南新化山歌(新化最古老山歌)

星座解梦2023-05-20 02:00:44佚名

山边的“天籁之音”:湖南新化山歌(新化最古老山歌)

文章目录:

1、山边的“天籁之音”:湖南新化山歌

2、天籁之音的北武当庙寺庙音乐

3、布依族的“天籁之音”-布依民歌

4、河南的“天籁之音”-西坪民歌

5、山边的天籁之声“重庆南溪号子”文化

6、猜你喜欢:

1、山边的“天籁之音”:湖南新化山歌

在湖南的新化山歌中有着独特的即兴创作的特点,在古老一代的新化人中基本都是张口就来。新化山歌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它具有原生态色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下面的湖南文化带你走进湖南新化山歌。

丰富多样性特征

新化山歌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以下六个大类:(1)劳动歌。包括田歌、猎歌、樵歌、渔歌、采茶歌、伐木歌、滩歌、夯歌、号子等。田歌中的数量最多,一系列的劳动过程都有山歌。(2)生活歌。(3)仪式歌。(4)时政歌。(5)情歌。(6)历史传说歌。在表现形式和行腔特点上,除平腔(包括高腔)外,还有花腔、弹腔、波罗腔、滚板腔以及锣鼓山歌等多种演唱风格和表现形式。不管哪种山歌,起音都比湘南的客家山歌、湘西的盘歌、洞庭湖区的荆楚山歌都高,往往是一人起头众人和,歌声抬得山转水动。在句式结构上,有四句头、六句头、八句头和长段,也有七字式、五字式和长短相间式,演唱起来更是趣味无穷。

文学艺术性特征

新化山歌虽系汉族民间歌手的口头创作,没有过多的加工雕饰,但作者却巧妙地运用了诗歌中赋、比、兴、夸张等艺术表现手法。如:“小小菜园隔块墙,丝瓜苦瓜栽两旁。郎栽苦瓜苦想妹,妹栽丝瓜思想郎”(以物比人);再如:“板栗子开花一根线,去年想你到今年,去年想你犹小可,今年想你忘插田,耽误阳春大半年”(以物起兴);又如:“去年同哥喝杯茶,香到今年八月八,不信请到房中看,床头一朵茉莉花。送郎送到石山窝,手板捧水给郎喝,我郎喝了手板水,天干三年不口渴”(夸张)。这些手法的运用,使新化山歌达到了很高的文学艺术境界。

历史渊源

据专家考证,新化山歌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以前的先秦,盛兴于7-13世纪(唐宋),流行于14-19世纪(明清)。新化是古梅山峒蛮的中心地带,10世纪前(宋代以前)为苗、瑶聚居地。至10-13世纪北宋开发梅山,汉族不断迁入,苗、瑶、汉多民族文化逐渐融合。在勤劳耕作之余、喜庆节日、婚娶祭丧之时,梅山先民常以山歌抒发感情,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梅山文化代表作-新化山歌。

表现内容

新化山歌内容广泛,品种繁多。有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风俗歌、陶情歌、儿歌等。劳动歌有猎歌、樵歌、渔歌、田歌、挖山歌、采茶歌及各种劳动号子。

风俗歌如《资水滩歌》长达600多行,对资水滩多水险及沿岸山川地理、土产山货、风俗人情、船工生活作了生动的描绘。风俗歌如《闹洞房》、《打四门》、《劝赌歌》等,显得热闹、诙谐。有些风俗歌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如《养女莫上锡矿山》、《资江十八滩》等。时政歌有《骂歌》、《颂歌》等。

山歌中数量最多、最脍炙人口的是被称为“陶情歌”的情歌。这类歌,从男女相识、初恋、相思、定聘到结婚以及婚外情等都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反映了年轻男女对封建礼教的诅咒反抗和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此外还有表现历史和民族的《峒事歌》、《宗师歌》以及生动活泼的《儿歌》。

表现手法

新化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异常丰富。像《诗经》一样,每一种手法几乎都是赋、比、兴的综合运用。与《诗经》相比,新化山歌更富有地域特色、民俗特色、泥土特色。世俗化了的比喻和意象,鲜活生动,易于吟唱相传。

新化山歌是民间文学中一支奇葩,其歌词讲究韵律,讲究比兴等传统的诗歌手法,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句式结构上,由一个上下句组成,巧妙地在它的第二句(下句),甚至第三句、第四句都不甩腔收尾,而是或压缩节奏或句尾不落在稳定的主音上,使它的段落结构自由到可由任何句数组成。有四句头、六句头、八句头和长段也有七字式、五字式和长短相间式。在歌词押韵上,与古诗词也略有差异,不注意平仄,它不仅在句式的头、尾都押有韵脚。在中间的字也押有韵脚。既有规律又自由放纵,又添加了俚俗的语气。

在歌词的故事情节表现上,幽默率真,描写细腻。每一首新化山歌都描述了一个通俗故事,且一波三折,委婉动人。表现出的文字语言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在语言的修辞上,多引用比喻、排比、夸张等手法,另外,还有较多的语气衬词,如呜啊、哇呜、喔火火、嗨嗨、哈哈、呵呵等语气衬词,有时衬词还使用模仿动物的声音。还有一些山歌,它对历史故事、戏曲故事、神话故事及神话和历史人物也借鉴很广,如:盘古开天地、南海观世音、孟姜女、梁山伯、祝英台等。

2、天籁之音的北武当庙寺庙音乐

中国的寺庙都是人们的信仰,而一座高深的寺庙名刹除了当地文化和寺庙文化外,寺庙音乐也是体现一个寺庙正宗的重要依据。在宁夏的北武当寺庙中的音乐也受到了极大关注。本期的宁夏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关于北武当寺庙音乐的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北武当庙寺庙音乐由于民歌、小调的融入,宫廷音乐的润色,南北佛家的唱腔互渗,形成浓郁的音乐特色。武当庙寺庙音乐的文乐唱谱是用我国古代“工尺谱”的记谱方法记录下来的;而武乐,也是用我国一种古代对打击乐器竖行式的记谱方法记录下来的,又名“渣渣子”,是北武当庙佛教音乐最具价值的部分。

经明末清初理义大法师,清康熙年间心禧老和尚、清末的寂念高僧、续早老法师等历代僧人唱念演奏传承至今,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延续下来,流传于宁夏全境,内蒙古磴口、甘肃平凉、陕北西部等地区。北武当庙寿佛寺原留存佛教音乐工尺谱八百多首,“渣渣子”谱三百余首,现仅存有师弟子相传的常用曲谱几十首,平罗县佛教协会徐建业会长是“渣渣子”现今为数不多的传承人之一。“渣渣子”已濒临灭绝,若不予抢救与保护,将会随知者的故去而灭失。

“渣渣子”是我国古代的“工尺谱”之外的一种记谱方式,是用来记录乐曲的节奏、音符、所示法器的种类的一种特殊的记录方法,与简谱、五线谱不同的是它采用竖行记谱方式,用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法器。以符号的距离远近表示时值的长短。“渣渣子”与工尺谱结合起来,音阶,又有了音符,便可构成基本的乐谱。演奏时一般是一人一件法器,与唱念、笛笙等乐器合起来,众僧共同演奏、唱念。主要用于祝圣法事、大型集会(如迎大法师、贵宾等)活动。

佛教音乐“渣渣子”的幸存,证明了中国古老的佛教音乐(打击乐)的记谱方法还没有消失。它以其独特的自成体系的记谱方式,证明和记录了北武当庙寿佛寺佛教音乐,对研究佛教音乐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3、布依族的“天籁之音”-布依民歌

布依族的人民一般都分布在全县的山山水水的地方,这篇古老的徒弟也因布依族人民繁衍生存。创造了非常多的文明、文化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布依族的民歌。那么,大家对于布依族的民歌是否了解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布依民歌举凡一人一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应景而生,随感而发,开口成调,歌咏成章。歌词发自心底,是心弦的颤动,感情的奔流。有的妙趣横生,有的衰婉动人,有的高亢激昂,有的幽默诙谐。就其内容来说,有情歌、酒歌、堂歌、苦歌、衰歌、巫歌、放牛歌、历史传说歌等。一首歌一般有四句,每句五个音节,也有五句、六句、八句甚至几百句的,不管哪种句式都讲究押韵,歌词一般都用比兴的表现方法。曲调有大调和小调之分,因场地、时间、对象的不同而变化。一般有独唱、男声二重唱、男妇声二重唱、回旋反复吟唱等,其间又有高低音之分,有快节奏和慢节奏之别,各尽其妙,各有其趣。现将主要几种内容和形式的歌作一简介:

情歌

情歌一般是未婚青年男女交流感情、增进了解的歌曲。每当夜幕降临,青年男女便以山歌为媒介,互道爱慕之情、相思之苦、重逢之喜。因唱歌结为夫妻的,比比皆是。

酒歌

每逢聚会,必唱酒歌。唱歌者手持酒杯,歌唱给谁,谁就得唱干杯中酒,再以歌和酒回敬。酒歌的内容很广泛,有尊敬对方而歌的,有感激而歌的,有询问的,有安慰的,有倾诉的,有挖苦讽刺的等等。在座之人,争相端杯一展歌喉,场面非常热闹。如在晚饭时间开始,往往要唱到天亮。酒歌曲调节奏明快,不似情歌的婉转缠绵。

坐堂歌

在大喜大庆的日子里,主人家都要请歌手到家里唱堂会,在堂屋摆下酒菜瓜果清茶,遍请高朋亲友和寨老团团坐定,堂会便开始了。歌手们先用歌赞颂主人盛德及盛情款待,再赞颂高新胜友及寨老。主人及亲友中如有能歌者,也以歌作答。这样过后,歌词内容便扩而广之。有关于年成农事的,儿女婚姻嫁娶的。再后来,歌手们便互相开起玩笑,使喜庆气氛既浓烈又生动活泼。曲调为二重唱兼合唱的形式,由二男或二女或一男一女配对,一人先起音,一人跟上,声调修筑而起伏荡漾,一首歌回旋往复唱两遍,两遍的声调各不相同,听起来既庄重又和谐动听。堂歌一般要唱三个晚上,直到大家都筋疲力尽才罢休。

历史传说歌

历史传说歌为洪荒时代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以及本民族变迁的传说故事。往往由一人唱到尾,象摆门子一样,听的人既了解到古代神话,获得有关本民族的历史知识,又享受到音乐美感。

苦歌

苦歌是倾听命运悲苦之歌。有孤男寡女歌,孤儿歌、婚姻不和歌、二婚再嫁歌、遭灾落难歌、饥荒困苦歌等等。这些歌曲调衰婉悲怆,听之催人泪下。

总之,布依族人民喜欢唱歌,各地民歌曲调不尽相同,同一地区的民歌也因歌词内容、演唱场合和歌唱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曲调,呈现出一个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特点。

您可能也喜欢:

妙趣横生的满族八旗文化

苗族民间的艺术奇葩“反扳木鼓舞”

回族“油香”习俗与文化

华丽的苗族银饰文化

4、河南的“天籁之音”-西坪民歌

西坪民歌内容涉及了很广的一些内容,几百年来绵延不衰。西坪民歌是河南文化中现存民间音乐中极为正规的遗产。我们都知道,西坪民歌是一种比较有特色的一个民间曲艺。那么,大家对于河南的西坪民歌有多少了解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西坪民歌的历史渊源

据考证,汉时西坪地区民间已有歌谣传唱,到了唐代开始盛行。该处深山区从很早以前就有“唐将”班子在一起干活的习俗(就是换工班子)。传说李渊建唐后,怕有功的兵将居功自傲、造反,就把他们集体留在河南西部和陕西东部的深山里开荒种地生活单调枯燥,他们就在劳动时唱歌、打哑谜、喊劳动号子等,以消除疲劳,解除苦闷。到明末清初,宛西大旱造成人烟稀少,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先后6次移民与安徽、湖北等江南地区的移民相汇于西坪,各种文化杂交、碰撞,背井离乡的人们通过民歌表达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促进了西坪民歌的大繁荣、大发展。于是民歌这种民间传统艺术就在西坪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发展、流传下来。

西坪民歌的艺术特色

西坪民歌的类型有山歌、劳动歌、爱情歌、生活歌、儿歌等,其中劳动歌、爱情歌、生活歌地方特色浓郁。西坪民歌的劳动歌中有劳动号子、夯歌,具有协调动作、指挥劳动、鼓舞情绪的作用;有田歌、渔歌,描绘劳动情景,诉说劳动感受;有工匠歌、采茶歌,反映社会生活、抒情见长。有的劳动歌形象表达了劳动的辛苦还不乏幽默感,如《一天一挑柴》:“一天一挑柴,不黑不回来。要得回来早,除非镰掉了。回来打二更,吃饭要点灯。出去尿泡尿,回来鸡子叫。烧水洗洗脸,亮星还在闪。”

西坪民歌里的情歌,表达方式朴素、生动、幽默、风趣,颇具画面感和形象感,无论是抒发爱情的炽热、相思的缠绵,还是别离的凄婉和对爱情的渴望,都表达直率,情真意切。另外西坪境内河流密布,淇河、峡河、黑漆河三条大的河流交汇,大姑娘小媳妇爱在河边洗头、洗衣,男青年在河边田里劳动,水边的情歌就诞生了。如“黑漆河流水欢,姑娘洗衣在河边。东张西望干什么,一件小褂洗半天?等俺情哥来相逢,这个地方最适应;山高风大河水响,说句情话两人听。”也许一首情歌就能牵出一段美好的姻缘。

有言道:“山歌本是古人留,留在人间解忧愁。三天不把山歌唱,七岁顽童急白头。”西坪民歌成为承载当地人文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千百年来传唱至今。同时,西坪民歌因流畅明快,歌词富有地域特色、生活气息和时代特点,为广大群众所喜好,并且成为传统节日和日常生活中寄托个人喜怒哀乐,抒发对美好未来向往的精神寄托,成为劳动人民离不开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了。

您可能也喜欢:

台湾土生土长的剧中“歌仔戏”

中国传统雕刻技艺:福建惠安石雕文化

世界文化遗产之福建土楼

重庆的“水上歌谣”-川江号子文化

5、山边的天籁之声“重庆南溪号子”文化

南溪号子流行于重庆,它其实就是雏形是土家族农民在劳动当中为了解决自己的疲惫给自己鼓劲的一种劳动号子和山歌号子。南溪号子是一种拥有民族特色以及城市特色的一种艺术文艺。那么,大家对于南溪号子了解有多少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城市文化的角度了解一下这种在山野间悠扬激荡的天籁之声吧!

南溪号子流行于重庆市黔江区,在长时期的传唱过程中已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自成一格的特殊山歌品种,它既不同于周边的川江号子、纤夫号子,也有别于广泛传唱在武陵山区的其他劳动号子和山歌号子。南溪号子的唱腔和唱法比较固定,其基本唱法为一人领唱,两人或三人唱高音,三人或更多的人唱低音,众人帮腔,从而形成高中低声部互相应和、在山野间悠扬激荡的天籁之音。2006年,南溪号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溪号子流传于黔江区的高山、峡谷、深沟地带的土家族和苗族群众中,众人合唱,声调高昂,雄浑壮阔。演唱不分场合、地点,当地人逢红白喜事常钟情于此。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谭小兵介绍说,南溪号子演唱题材极为丰富多样,既有即兴创作的山野俚语,也有涉及历史、地理和土家族民俗文化、民间传说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的“连八句”,为武陵山区原生态民歌中罕见的小调体裁——采用边唱边说,语言诙谐幽默,充分体现出土家人的智慧。这些土家族音乐文化的遗存,传达了许多已经消失的文化信息,具有丰厚的文化艺术价值。

南溪号子的内容涉及土家族历史、地理、民间传说,传达出许多古老的历史文化信息。它是土家族音乐文化的遗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又能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于当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然而,现今整个黔江区能唱南溪号子的不到十人,且都年事已高,中青年中没有一人能喊唱号子。这一民间音乐样式濒危状况严重,急需进行抢救和保护。

为了让发源于该镇南溪村的“南溪号子”继续发扬光大,近年来,该镇将“南溪号子”传承作为首要文化工作,除“口口相授”方式外,还积极探索多媒体现代化手段传承。本届选拔赛在8个村社中遴选了16名能演唱号子的农民角逐“非遗”传承对象。最终,年近70岁的杨通成等4名选手脱颖而出,成为“南溪号子”新一代传承培养对象。

此外,经国家文化部批准,由重庆市(黔江)民族歌舞团独立担纲的大型民族歌舞诗《云上太阳》系列节目,2013年11月在巴西举行的“中国文化月”活动隆重上演。“南溪号子”、“高炉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文化月”中作为系列节目重头戏登台亮相,向世界传达黔江土家族历史、地理、民间传说、民俗文化和重庆文化,尽情展现土家人生活劳动场景和独特的音乐文化。

您可能也喜欢:

不得不知的台湾文化几大显着特点

台湾土生土长的剧中“歌仔戏”

中国传统雕刻技艺:福建惠安石雕文化

世界文化遗产之福建土楼

6、猜你喜欢:

本文标签: ,新化  ,山歌  ,古老  ,湖南  ,天籁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