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汉服文化讲解:汉服中的右衽是什么意思
2、佛教礼仪文化讲解:过堂是什么意思
3、古代汉服文化特点,古代汉服的变化
4、汉服文化之一,曲裾汉服的穿法
5、汉服文化讲究:汉服是左衽还是右衽
6、猜你喜欢:
1、汉服文化讲解:汉服中的右衽是什么意思
“交领右衽”是汉服中最典型的,就是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那他又有什么意思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右衽(yòurèn)是汉服始终保留的特点,但并非汉服独有。因此右衽成为汉族的象征符号之一。与之相反,中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异于中原一带的右衽,称为左衽。因此左衽用以指受外族的统治。所以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意思是说要是没有管仲,我们就得沦为异族的奴隶,穿着左衽的衣服,披散着头发。另外,左衽也被用来指死者,在陪葬的壁画和绘画先人的画像中,使用左衽,以示阴阳有别。
衽,本义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反之称左衽。古代中原汉族服装衣襟向右,以“右衽”谓华夏风习。“左衽”一般指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一些历史时期,汉族受外族影响,也有着左衽的情况。另外,汉族传统习俗,死者之服(寿衣)用左衽,不用布钮,而是使用细布带系死结,以示阴阳有别。虽然有些出土墓葬,死者不穿左衽,但并不能说明汉人传统习俗中没有逝者穿左衽的礼制。
出处
《汉书·终军传》:“大将军秉钺,单于犇幕。票骑抗旌,昆邪右衽。”
《后汉书·西羌传·滇良》:“羌胡被发左袵,而与汉人杂处。”
唐颜师古注:“右衽,从中国化也。”
唐《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麻衣右衽皆汉民,不省胡尘暂蓬勃。”
清刘宝楠正义:“中夏礼服皆右衽。”
典卷八十四礼四十四:“凡衣死者,左衽。”
典卷八十四礼四十四:“凡敛者要方,散衣有倒者也。左衽,衽向左,反生时。”
《说文解字》:按,凡敛死者,左衽,不纽。
《礼记·丧大记》:“小敛大敛,祭服不倒,皆左衽,结绞不纽。”
(孔颖达疏曰:皆左衽,大敛小敛同,故云皆也。衽,衣襟也。生乡右手解抽带,便也。死则襟向左,示不复解也。生时带并为屈纽,使易抽解,若死则无复解义,故绞束毕结之不为纽也。)
【结束语】汉服由于华夏儒家王道文化的传播而影响深远,周边民族、包括许多其他儒家文化圈(汉文化圈)国家通过效仿华夏礼仪制度借鉴了汉服的某些特征,用于吉凶宾军嘉五礼。此外,华夏宾礼也规定四夷之君必须穿本国服饰朝见中国天子,谓“蕃主服其国服”。
您可能也喜欢:中国饮食文化的优点是什么?造纸术是谁发明的,造纸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端庄又大气的汉服婚礼图片大全欣赏汉服文化讲究:汉服是左衽还是右衽
2、佛教礼仪文化讲解:过堂是什么意思
说起佛家大家应该都知道,但是今天小编不说这个,小编要说的是佛教礼仪。那么同学们对于这个佛教的礼仪又是了解多少呢?佛教礼仪一般分为三大类,藏传佛教礼仪、汉传佛教礼仪还有就是南传佛教礼仪这三大类,说道这里小编也就不多废话直接入正题。本章文章要讲的是关于佛教礼仪中过堂的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过堂,指旧时诉讼当事人到公堂上受审。亦称佛门中的“吃饭”,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早、午斋两次过堂,是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在僧团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佛教思想和礼仪的统一。过
3、古代汉服文化特点,古代汉服的变化
古代汉服文化是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辉煌的历史,对日韩越以及东南亚等国家的服饰文化都有着深远影响。那么,古代汉服文化是怎么样的呢?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吧。
古代汉服文化特点:
“古时代表时代特征的服装为深衣,深衣实可为古服之特征。言古服者,应先及之。何谓深衣,《礼记·深衣》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
其制,详见《礼记·深衣》。最要者为“续衽,钩边。要缝半下。格之高下,可以运肘。袂之长短,反拙之及肘……袂圆以应规,曲夹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纯袂,缘,纯边,广各寸半。”……总之,深衣之制,实为古衣之首,深衣之领袖群衣,不独在其制度形式,且上下通服,在时间上,流行最久。
马端临《文献通考·王礼考·君臣冠冕服》云:“按三代时,衣服之制,其可考见者,虽不一,然除冕服之外,唯玄端(端衣)深衣二者,其用最广。玄端则自天子至士,皆可服之,深衣则自天子至庶人皆可服之……至于深衣,则裁制缝衽,动合礼法,故贱者可服,贵者亦可服,朝廷可服,燕私亦可服,天子服之以养老,诸侯服之以祭膳,卿大夫服之以夕视私,庶人服之以宾祭,盖亦未尝有等级也。端衣不削幅,不邪杀,不圆袂,不继掩,不侈袂。其衡长八尺八寸,每幅长广皆二尺二寸,四角方正,故谓之端。其裳,前三幅,后四幅,要有辟积无数,谓之唯裳。古人有“朝玄端,夕深衣”。”(参考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古代汉服的变化:
1、春秋战国时期,服饰大致沿袭商代的服制,只是略有变化。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衣袖有大小两式,领子通用矩领,没有扭扣,一般在腰间系带,有的在带上还挂有玉制的饰物。
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制成,叫“大带”或叫“绅带”;另一种腰带以皮革制成,叫“革带”。这时出现了曲裾深衣,与其他服装相比,除了上衣下裳相连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一明显的不同之处,叫“续衽钩边”。
“衽”就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钩边”就是形容衣襟的样式。它改变了过去服装多在下摆开衩的裁制方法,将左边衣襟的前后片缝合,并将后片衣襟加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扎。
2、秦尚黑,所以秦的服饰标准色都是黑色。但式样依然是大襟右衽交领这种。基本沿袭战国时期。
3、汉代的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
秦汉时期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
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另外,汉代窄袖紧身的绕襟深衣。衣服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衣上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
汉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着。这种服饰早在西汉时就已出现,但不能作为正式的礼服,原因是古代裤子皆无裤裆,仅有两条裤腿套到膝部,用带子系于腰间。
这种无裆的裤子穿在里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裤子就会外露,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着曲裾深衣。以后,随着服饰的日益完备,裤子的形式也得到改进,出现有裆的裤子(称为“裈”)。由于内衣的改进,曲裾绕襟深衣已属多余,所以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并替代了深衣。
4、魏晋南朝时期,男子的服装有时代特色,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
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效果。
5、唐代,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时仍穿礼服。礼服的样式,多承袭隋朝旧制,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着围裳、玉佩组绶等。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
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中唐时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较宽阔一些,其它无太大变化。
4、汉服文化之一,曲裾汉服的穿法
汉服是我国的传统服饰之一,种类繁多,每种服饰的特点也各不相同,穿法自然也各有特色。今天要介绍的曲裾汉服的穿法是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到汉族文化中一起去看看吧。
曲裾需要用系带、腰带来固定,腰带系的略微紧一点,就可很好的固定曲裾。但是,有些面料软滑的很,随着身体的运动,会出现衣服走样的情况,特别是绕曲部分会松散。这个时候,可以在穿好曲裾未系腰带前,以小别针固定绕曲部分的尖头位置,再扎腰带以遮挡别针,就可以保证穿多久怎么动都不会散了。
曲裾汉服的穿法:
1、将上衣的领子左右对齐。
2、将右襟系结
3、将缝对齐身体的正中。
4、系结左襟。
5、将中缝对齐身体的正中。
6、准备好裙子。
7、由身前向身后围和裙子。
8、裙子两端在身后围和后,一上一下相交叠。
9、将压在里面的一层裙头向外翻折一下。
10、调节裙子的高度,系结。
11、衣裙穿着完毕。
12、准备好曲裾,先穿好右边袖子。
13、将曲裾的内襟绕向身后,并在身后和右腋下方的系带相系结。
14、穿上左边袖子。
15、将右边领子折叠。
16、折叠左边的领子。
17、将外襟的尖角绕向身后。
18、将外襟尖角的末端在左胯位置固定。
19、将外襟的领子部分折叠整齐。
20、找到腰带的中点位置。
21、在腰部靠下一些位置系腰带,腰带的中点位置对齐的腰的正中。
22、将腰带绕到身后,腰带两端交叠。
23、在腰部的正中系结一个单耳的蝴蝶结。
24、整理领子的折叠部分。
25、将领子的折叠部分掖进腰带固定。
26、完成。
5、汉服文化讲究:汉服是左衽还是右衽
汉服是以华夏礼仪为中心,经过历史的自然演化出来的产物,他有着独特的民族艺术,汉服本身虽然清朝剃发易服等统治政策下消失了,但因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部分元素一直没有灭绝,国内许多少数民族都还保持着汉服的特征,那么穿汉服有什么讲究呢?是左衽还是右衽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汉服中的隐扣,其实包括有扣和无扣两种情况。一般情况下,汉服是不用扣子的,即使有用扣子的,也是把扣子隐藏起来,而不显露在外面。一般就是用带子打个结来系住衣服。同时,在腰间还有大带和长带。所有的带子都是用制作衣服时的布料做成。一件衣服的带子有两对,实用性的,左侧腋下的一根带子与右衣襟的带子是一对打结相系,右侧腋下的带子与左衣襟的的带子是一对相系,将两对带子分别打结系住完成穿衣过程。
另外一种是腰间的大带和长带子,它不仅有实用性,而且有装饰性,另外还有象征性意义,象征着权力。汉服的大带与和服相比,和服的更宽。
汉服中左侧的衣襟与右侧的衣襟交叉于胸前的时候,就自然形成了领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做“交领”。交领的两直线像交于衣中线左右代表传统文化的对称学,显出独特的中正气韵,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如果说汉服表现天人合一的话,交领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地,地即人道,即方与正。而袖子,则是圆袂,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这种灭圆地方学在汉服上的表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体现。
汉服的领型最典型的是“交领右衽”,就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衽,本义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反之称左衽。这就是汉服在历代变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变的“交领右衽”传统,也和和中国历来的“以右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您可能也喜欢:火药是谁发明的,古代哪个职业的人发明了它八大山人是谁,八大山人出名的原因从无到有的技术,造纸术的演变过程北京文化十大特色你知道多少?
6、猜你喜欢:
汉服左衽还是右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