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传统糕点:黄米糕(福州传统小吃米糕有哪些)

星座解梦2023-05-02 22:06:11佚名

福州传统糕点:黄米糕(福州传统小吃米糕有哪些)

文章目录:

1、福州传统糕点:黄米糕

2、福州传统节日 半旦节是什么时候

3、福州过小年吃什么传统食物

4、福州传统名吃:扁肉燕的由来

5、杭州传统糕点有哪些

6、猜你喜欢:

1、福州传统糕点:黄米糕

说到福州的传统糕点就不得不提到黄米糕,黄米糕是福州的特色小吃之一,粉绵很润,口感点q,非常好吃。黄米糕是由黄米做成的,黄米糕做法简单,在家也可以完成。接下来就让小编详细的为你介绍福建文化中福州的黄米糕吧!

黄米糕的历史

黄米糕是老福州特有的传统小吃,源于清朝光绪年间家庭作坊开始, 由于当时设备简单,制作工艺繁琐,产量极低,乃至今差点失传!

黄米糕的工艺

早在家庭作坊时期是用蒸笼放在锅里蒸的,设备传统,产量极低,无法大量生产; 现在设备先进,可以较大量的生产。整个生产过程都是物理加工过程,不添加任何的色素,防腐剂,发泡剂;以蒸为主,不是高温烤的,营养元素丰富,不被破坏,绝对是一款纯绿色的健康食品!

黄米糕的用料

鸡蛋,面粉,白砂糖,小米粉;无添加任何对健康有伤害的色素,防腐剂,发泡剂;营养元素丰富,不被破坏,绝对是一款纯绿色的健康食品!

健康与营养

黄米糕是老福州的传统小吃之一,被福州人称之为“三绝”,清香幼嫩,可口美味;绝不上火,绝对新鲜,绝对绿色!其用料为::鸡蛋,面粉,白砂糖,小米粉;无添加任何对健康有伤害的色素,防腐剂,发泡剂;其制作工艺上是用清蒸出来的产品: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口感细腻,营养元素丰富,不被破坏,绝对是一款纯绿色的健康食品!无论是用来当早餐,还是作为点心都是一款完好无缺的糕点,老少皆宜!而市面上常见的所有糕点,几乎都是加了食用油通过高温烤出来的,易上火,并且食用油通过高温极易形成反式脂肪酸,对人的身体健康是有伤害的!

2、福州传统节日 半旦节是什么时候

半旦意味着一年过去了一半,是福州文化中独有的村庆节日,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在当地是比春节还要热闹的节日。那么,本期的老黄历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福州传统节日半旦节是什么时候。

半旦节是什么时候:

不同的村庄所定的日子各不相同,一般都集中在每年的七月之后到次年的清明前后。

福州话常根据读音把“半段”说成“半旦”,做半段的民俗盛行于马尾、晋安、仓山等福州城郊及闽侯县大部分平原乡镇,彰显了福州人热情好客的淳朴乡风。“做半段其实是做半丈”,“半丈”即“五尺”,“五尺”在福州方言里是“有吃有喝”的谐音。

“半旦”这个民俗表示一年过了一半,一般多在农历七月中旬后及八月期间,村民为庆祝上半年的丰收,答谢农忙时亲友的“换工”等帮助,在自己自家大院或大堂内,摆个几桌呼朋引伴地让亲戚朋友来自己家吃喝。

“做半旦”这一村庆活动,作为一种社交活动的载体和形式,密切了村与村间的联系,增进了亲朋好友间的情谊。没有送礼,不收红包,今天你来吃我的,明日我去吃你的,彼此机会均等,每村一年办一次。“做半旦”的酒席上,大菜小吃一应俱全,举杯推盏间热情洋溢,好不热闹温馨。

“半旦节”是一个以“友情”为主题的民俗活动,村人呼朋唤友,不论认识与否都可来聚,图的就是一个喜庆热闹,分享主家喜悦。作为浓郁淳朴的乡村习俗,“做半旦”的经久不衰,体现出福州人底子里的热情与好客,福州人虽不善言表,但他们用“半旦”这样豪放的习俗以表心意,有酒有肉,五湖四海皆朋友。

3、福州过小年吃什么传统食物

小年是农历春节前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此时距离年关已经非常近了,可以说是春节的序曲,而各地人们在这一天往往要祭灶、扫尘,还会准备各种应节的传统食物,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福州过小年吃什么传统食物。

关于祭灶,福州老话是:“官三民四曲蹄五,祭菜祭荤有先后。裁得蔗鞭焚纸马,送君骑去上青天。”也就是说,身份不同,在腊月祭灶的时间也不同,缙绅(有官职的人)之家为腊月二十三,编氓(平民)为腊月二十四,疍民(水上居民)为腊月二十五。

用牲畜当祭品的叫“祭荤灶”,用蔬果当祭品的叫“祭菜灶”。老百姓常用的有灶糖灶饼(年糖年饼)、甘蔗、荸荠、豆腐、菠菜、腐竹等。祭灶日供完了灶公灶婆,就可以享用这些食品了。

福州小年吃什么——甘蔗

福州人祭灶还要专门供甘蔗,而且一定要完整地保留甘蔗头。这是因为相传在宋朝时,吉庇巷(今吉庇路)有一个叫郑性之的穷书生,祭灶那日买不起供品,看到别人家中丢掉的甘蔗头,就捡了起来。

回家后,他点上香,用那截甘蔗头当供品,又剪了一匹纸马,在纸上写道:“一匹乌骓一条鞭,送你灶公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谓道文章不值钱!”那日灶公上天后,把此事告诉了玉帝,玉帝听后十分同情郑性之。第二年,他便中了状元。如今福州人爱用带头的甘蔗祭灶,寓意吉利。

福州小年吃什么——灶糖灶饼

按照老福州的习惯,外公、外婆要在祭灶这一天向外孙、外孙女送灶糖灶饼以及花花面壳(面具),此俗富含民间亲情,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这个习俗已经渐渐淡漠。

福州小年吃什么——年糕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年节食品。年糕多为方块状,颜色有黄、白两色,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

福州小年吃什么——米齐

尾牙以后,老福州的家家户户就开始做米齐。浸泡糯米,用石磨碾磨出米浆后,装入一个大大的白色米袋(只透水,不透物);用石头或椅子将水分压出,让里面的糯米成团。

糯米成团后,逐一揪块压扁,包入适量红糖糯米馅,收口搓成圆形,按在正方形的艳山姜叶上,入蒸笼蒸熟;出笼后,再用筷子逐个点上红点,有见喜太平的寓意。

4、福州传统名吃:扁肉燕的由来

福州小吃是汉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有句口头禅:“鱼丸,燕丸,扁肉燕,男女老少吃不厌”。曾经“扁肉燕”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在福州文化中,福州的传统名吃有很多,本期小编为大家介绍风味独特的扁肉燕,一起来了解下它的由来吧。

传说明嘉靖年间,闽北山区的浦城县有位告老还乡的御史大人,家中富有,闲来无事,便想着吃喝玩乐。一天,他让厨师给他做些没吃过的好东西,厨师琢磨半天,想出一种:他将猪瘦肉捶打成肉泥,再掺入适量的淀粉,擀成薄片,切为小方片,包上调好的肉馅,煮熟后又配以高汤。御史一吃,鲜香嫩爽,连声叫好。忙问厨师是何吃食,厨师还没给它起名呢,见其形扁如燕,便随口答曰“扁肉燕”。

开始,扁肉燕由御史家传入当地的大户人家,以后逐渐传到福州,并成了福州的名小吃。当地有“太平扁肉燕,老少都喜欢”之说。其食法也有多种,可包馅煮食,可切丝配菜煮食,可配鸡蛋煮,可配肉丸煮等等。

扁肉燕,燕皮是用精选猪后腿瘦肉,剔去肉筋和骨膜,切成细条,用木棰捣成太平燕肉泥,徐徐加入用细孔绢筛筛过的薯粉和适量清水,反复搅拌,不断压匀,初成硬坯,然后放在条板上,轧辗成薄片。敷上一薄层薯粉,折叠起来,略干为鲜燕皮。继续晾干为干燕皮,一般包装久贮一年不坏。

包馅前,用刀切燕皮成约二寸左右方片,待用。馅选瘦猪肉和虾米、荸荠、紫菜等共剁成酱,后加少许酱油、葱白调味,取燕皮方片包成小扁,表如石榴状,蒸熟即成肉燕。福州人常将“扁肉燕”与去壳鸭蛋相配作菜肴,因福州话“蛋”叫“卵”,“鸭卵”音谐“压乱”,取“压”了“乱”就会平安之意,故称“太平燕”,“燕”与“宴”同音,又称“太平宴”。

“太平燕”是福州婚聚喜庆宴席上的一道“大菜”,上席时鸣放鞭炮,客人要待新郎新娘或长辈即席致谢后,方可食用。扁肉燕深受台湾同胞和海外福州侨胞喜爱,到福州来,必带燕皮回去馈赠亲友。

你可能会喜欢:

令人垂涎欲滴的台中特色小吃

其味无穷的禹州特色小吃

重庆永川特色小吃盘点

回味无穷的莒县特色小吃

5、杭州传统糕点有哪些

在中国以谷物制品为主食,再搭配其他菜色做为我们的一日三餐,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小麦和水稻是我们国家的主要产物,其中以小麦的衍生品最为丰富,除了主要的面食,还有制成搞点。今天就要盘点杭州文化里那些让人爱不释口的糕点。

1、桂花糕

讲到杭州怎么能不讲桂花糕!这口感简直!虽然很土但我还是要说!什么叫入!口!即!化!含在嘴里感觉含住了整个秋天!整个桂花树!

2、条头糕

没错是他!虽然长得细细长长软塌塌得很日和!但对我来说简直是“调头糕”每次吃完

6、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