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是六腑之一,“腑”就是容器腔,胃是一个容器腔,肠也是一个容器腔,三焦就是将五脏六腑都包括在里面的大腔。下面来详细讲解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图。
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图
起于无名指吃侧端关冲穴,向上沿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外侧(阳池穴),上行于上肢外侧尺骨和桡骨之间,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行至肩部(肩髎穴),向前行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络心包,向下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三焦。
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分支
膻中分支:从膻中分出,向上出缺盆,至肩部项后,左右交会于大椎穴,上行至项,沿耳后(翳风穴),直上于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经面颊部,至目眶下。
耳部分支:从耳后翳风穴分出,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上关穴前,在面颊部与前一分支相交,至目外眦(瞳子髎穴),交于足少阳胆经。
手少阳三焦经的作用
三焦是人体的最大一个腑,主一身之气,说白了就是调气的大通道。三焦经主内分泌失调,情志,气郁,对于女性来说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经络,尤其对于更年期女性更为重要。经常按摩三焦经穴位还有保健美容的功效。心中有郁结之气,情绪不稳定,都可以从三焦经上来调节。
手少阳三焦经主要分布穴位
关冲:在无名指尺侧指甲角旁约0.1寸。有泻热开窍,利咽喉之功。
液门:握拳,在第四五指缝间,指掌关节前凹陷中。有清头目,利三焦之功。
中渚:握拳,在手背第四五掌骨间,液门穴后1寸。有开窍明目,清热通络之功。
阳池: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凹陷处。有祛风散热,疏经活络之功。
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有通经活络,疏风解表之功。
支沟:腕背横纹上3寸,桡骨与尺骨之间。有通关开窍,活络散瘀,调理脏腑。
会宗 :支沟穴尺侧约1寸,尺骨桡侧缘取穴。有清热解郁,疏通经气之功。
三阳络:在腕背横纹上4寸,桡骨与尺骨之间。有通络开窍,镇静止痛之功。
四渎:尺骨鹰咀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有清咽喉,通耳窍之功。
天井:在尺骨鹰咀后上方,屈肘呈凹陷中。有疏风清热,通络宁神之功。
清冷渊:屈肘,天井穴上1寸。有疏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
消泺:尺骨鹰咀与肩髎连线上,清冷渊穴上3寸。有疏经,活络,清热之功。
臑会:在肩髎与尺骨鹰咀的连线上,肩髎下3寸,当三角肌后缘。有清胃热,通经络,利关节之功。
肩髎: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当肩髃穴后寸许凹陷中。有通经活络,祛风散湿之功。
天髎:在肩井与曲垣穴连线的中点,当肩胛骨上角处。有祛风湿,通经络之功。
天牗: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与天柱穴相平。有祛头风之功。
翳风: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有散风热,通络开窍之功。
瘛脉:在乳突之中央,当翳风与角孙穴沿耳轮连线的下1/3与上2/3交接处。有清热解毒,镇痛之功。
颅息:耳后当翳风穴与角孙穴沿耳轮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有散风通窍,镇静之功。
角孙:当耳尖上的发际处。有清头明目,疏风通络之功。
耳门:耳屏上切迹强,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中,张口取穴。有疏通经络,开窍镇惊之功。
禾髎:耳门前上方,平耳廓根前鬓发后缘,当颞浅动脉后方。有祛风通络之功。
丝竹空:在眉梢处的凹陷中。有散风止痛,清头明目,平肝熄风之功。
手少阳三焦经主治病症
头侧,耳,目,咽喉,胸胁部疾病和热病,如偏头痛,胁肋痛,耳鸣,耳聋,目痛,咽喉痛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手少阳三焦经养生时间
手少阳三焦经的气血在亥时最旺盛,即21-23点。此时可以按摩一下三焦经,也可以伸伸懒腰,有助于按摩三焦经的原穴,以 调理三焦。另外,有心肾疾病,低血压,低血糖,阳气虚者,应在此时及时服药,以预防夜半病发;睡前要少喝水,容易患水肿的人睡前不宜多喝水;此时还是入睡的最佳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