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因病去世

社会热点2023-10-27 20:14:51未知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因病去世

(原标题: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因病去世)

经济观察网讯 知名公共卫生专家、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因病于2023年10月27日,不幸去世,享年60岁。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因病去世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因病去世

数位吴尊友的同事、生前好友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

公开资料显示,1963年6月,吴尊友出生于安徽黄山。1980年,参加高考,考入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8年,吴尊友毕业后,进入安徽省防疫站工作。

1991年至1992年,吴尊友就读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公共卫生专业,获硕士学位;1992年—1995年,就读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流行病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吴尊友回国开始从事防治艾滋病工作。2003年,又参与“非典”(SARS)防治工作。

2005年,吴尊友任中国疾控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2017年4月,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吴尊友即参与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为公众所熟悉

2023年1月,吴尊友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此前报道

吴尊友:以“敢”著称的流行病防控专家

吴尊友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任中疾控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2003年曾参与“非典”防治工作,(2020年)今年1月中旬开始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防治工作。曾获多项中国政府奖励和荣誉,并获得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金质奖章、国际毒品学会诺莱斯敦(Rolleston)大奖等。

每天中午12点-13点,午饭时间,而在此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称“中疾控”)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也雷打不动地在做一件事:审核同事发给他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分析”报告(下称“分析报告”)。经他审核通过后方能报送相关领导和部门。

57岁的吴尊友个头中等,头发浓密直硬、两鬓略有少许白发。穿一件浅蓝色长袖衬衣,并把下摆扎进了黑色西裤裤腰。6月11日,北京确诊首例本土病例以后,他频繁出现在各种媒体发布会的现场,在关键节点上他的判断总能给社会带去信心和安心。

吴尊友告诉新京报记者,眼下他最重要的工作是梳理、总结我国过去8个多月新冠肺炎防控的经验,回顾全球总体及各国疫情发生、发展、控制及反弹等现象,为我国秋冬季可能到来的新冠疫情形势做技术准备。

“相当给人以信心”

6月18日,北京新发地疫情确诊首例本土病例的第八天。三天前,根据中疾控安排,吴尊友带领一支11人的多学科专家队伍进驻了北京疾控。与北京疾控专家组成联合工作组,开展新发地市场的病毒传播机制与溯源工作。

在当天举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25场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向吴尊友发问“三天前,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未来三天的疫情走势会决定北京的疫情。现在三天过去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北京现在的疫情形势如何?”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因病去世

吴尊友参加了多场媒体发布会,被人们认为在关键节点上他的判断总能给社会带去信心和安心 受访者供图

坐在会场主席台上的吴尊友,虽然戴着口罩却难掩其笑容。吴尊友的回答是:“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北京疫情已经控制住了!”

语惊四座。吴尊友也由此进入更多人关注的视野。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不仅外界,就是在内部讨论中也有专家对吴尊友的乐观表示怀疑,并认为可能会出现第二波疫情高峰。还有未署名的专家公开表示吴尊友的判断过于草率。

吴尊友透露,其实他此前也担心北京的情况会与武汉、纽约的情况一样。之所以后来敢回答“北京疫情已经控制住了”,是因为“对北京疫情数据和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精准分析与判断。”

这与吴尊友每天要做的一项工作有关,就是每天同事送给他审的“分析报告”。这个分析报告包含了所有病例的发病日期和确诊日期,他还可以根据新冠平均潜伏期就此构建出第三个时间点,也就是病例可能发生感染的时间。因此,他是通过三个时间点所反映的疫情特征,以及核酸筛查呈现“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所反映的疫情所处流行阶段,来判断“疫情已经控制住了”。

吴尊友的一位同事李超告诉新京报记者,“综合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之上,再结合流行病学的专业判断,吴主任才能得出一个个结论”。

6月19日至27日,北京新增本土病例数在个位数和两位数间反复了一个星期后,即稳定在了“个位数”。7月6日起,实现了“零增长”。有网友对吴尊友“敢说话”的特点称,“该你说话的时候,敢说话、敢分析。对大家,对北京疫情控制都有利”。

今年中秋、国庆相加是8天长假。还能否放心出游,成了很多人关心的话题。吴尊友9月8日通过央视《新闻1+1》又给公众吃了颗“定心丸”:我国境内存在新冠病毒的地方,主要是在隔离或住院的病人当中,和(相关的)实验室里,社会层面是没有病毒的。从新冠肺炎防控角度来看,国庆节到国内各地去旅游,应该没有什么特别需要警惕的。

“建议被采纳,非常有成就感”

8月15日,新发地市场部分区域复市。

6月11日疫情发生后,新发地市场暂时休市。附近冷库因此被封存。其中一个冷库冷冻的肉类、水产品有上万吨。此前工作人员进行过一轮核酸筛查,全部阴性,并对冷库的货品、外包装及环境采集了3000多份环境样本,核酸检测结果也全都是阴性。经过这些事先准备工作,复市应该是万事俱备。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后,希望把冷库的货品投放到市场。

吴尊友发现,承担冷库检测任务的是一家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因病去世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 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北京新发地疫情和大连疫情,都说明冷冻货品或外包装污染可能引发新冠疫情,冷库货品及环境核酸检测结果事关重大,仅一家第三方检测服务公司的检测结果让人不放心”。因此,吴尊友没同意冷库复市的预定计划,并提出请地方疾控部门再对冷库部分冷冻产品进行抽样复核检查,他建议只抽样复核检测三月份以后进口的冷冻货品,“因为全球疫情是三月份以后才暴发流行起来”。

有关部门采纳了他的建议。复检的结果,是从亚洲个别国家进口的数吨水产品中检出了核酸阳性样本。

“由于我的坚持,规避了一次水产品污染可能引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这样一个工作就非常有意义了”,吴尊友说,这是他自新冠疫情以来做的最重要,也是让他“感到很欣慰的一件事”。他是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认识,前期工作实践经验综合分析做出的正确判断。

“作为一名技术专家,你的建议被采纳,为保障北京安全发挥了作用,这让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在艾滋病防治中一次次“破冰”

在今年1月前,吴尊友的工作主要是开展艾滋病防治。

1988年,吴尊友硕士毕业后供职于安徽省防疫站(安徽疾控前身)。那是在中国确诊艾滋病的第四年。学习了8年流行病学知识的吴尊友感觉:艾滋病在未来会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正好那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有一个培训项目,计划从中国招收一名学员。吴尊友脱颖而出。1991年,他开始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博,主要方向就是艾滋病防治。

1995年,吴尊友获得流行病学博士学位回国。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疾控前身),成为时任院长曾毅院士的博士后。彼时,艾滋病在国内出现了蔓延态势。原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发布的报告显示,在我国7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因为共用针具进行静脉注射毒品所感染。

吴尊友团队调研了解到,多数的吸毒者因共用一个针具吸毒导致艾滋病感染。吴尊友便想了一些办法,让吸毒者即使在深夜也能方便地获得清洁针具。他也因此成为国内第一个尝试向吸毒者提供清洁针具的流行病学工作者。吴尊友还提出了切断血液传播艾滋病途径的紧急措施,从而避免了大量献血者感染艾滋病的可能。

1997年,吴尊友组织了我国第一个高危人群干预研讨班。“这是一次破冰行动,是中国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把控制特殊人群的艾滋病防控措施提出来”。吴尊友回忆,比如发放安全套、预防性传播、预防吸毒人员传播,以及同性恋人群怎么开展艾滋病防范工作都在这个研讨班上提出来了。而当时相关的艾滋病防治政策并未到位,社会对艾滋病的认识也存在较大落差。“当时是我从业到现在为止最艰难的时候”。

吴尊友表示,在他开展的艾滋病防控工作中,让他有成就感的例子不少。比如,优化艾滋病人的诊断和治疗程序,称为“一站式服务”,在广西示范区试点时,他和团队成员把从诊断到治疗的时间,从原来的两三个月缩短到十天左右,从初筛阳性到上抗病药平均只需十天的时间。新诊断的病人一年内的病死率一下就减少了50%-60%。此后该措施成为国家防控政策在全国推广,使得更多的艾滋病感染者从中受益。

在吴尊友过去担任的职务中,还有一个“美沙酮维持治疗国家工作组秘书处主任”。这个职务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上多个国家已经采用的美沙酮维持疗法向国内推广,该疗法被认为是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流行的有效方法之一。

由于美沙酮维持疗法的推广,仅在2006年,全国美沙酮门诊由不到60个增加到320个,治疗人数从不到5000人增加到4.6万人。经过十余年的坚持,基本控制了我国吸毒人群的艾滋病流行。

运动是快乐的一个源泉

多位受访者表示,吴尊友作为流行病学领域一个地位较高的专家,他做事却是亲力亲为,为人谦和。

6月24日,吴尊友领着赵婧和李超两位年轻的同事前往位于朝阳区的一处隔离点做流调。那是一个特别热的下午。他们穿着防护服在现场一会儿就汗流浃背。吴尊友出来时,赵婧发现他就像被水浸泡过一样。

赵婧介绍,吴尊友那天下午访了三个刚出院到隔离点康复观察的关键病例,每个病例都需要访谈约一个小时。尽管他们已经对病例间的关系都很清楚,但仍然怕有信息遗漏。因此,吴尊友详细询问了这三个病例的相关信息,比如卖什么货物,进货的渠道是什么,进货渠道有无变更过,“甚至细到比如他们平常都在里面坐哪部电梯”等问题。

这让李超感到有点意外,他原本想,这种工作交给他们完成就是。“吴尊友是大专家,但他仍然坚持到现场,亲力亲为。这一点挺不容易的”。

李超介绍,武汉疫情后,他与同行接手做了一个疫情相关的课题研究,在项目标书撰写过程中,吴尊友会跟他们坐下来一起一点点修改。

这在吴尊友自己看来,这是他作为一个技术专家应该具备的匠心精神。因为他只有把这些研究成果转化成一种论文或者交流材料前,做到了细致、简单,才能让这些经验更好地“重复下去”,而他就必须做到逐字逐句地修改好,甚至“对引用的参考文献原文,杂志名称、页码、标点符号等都去核实”。

工作之外,吴尊友坚持锻炼身体。比如酷爱打羽毛球,这是他每周定期完成的一项锻炼活动,哪怕是坐国际航班刚回到北京,他也不倒时差就到场地去打羽毛球。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因病去世

工作之外,吴尊友坚持锻炼身体。比如酷爱打羽毛球,这是他每周定期完成的一项锻炼活动 受访者供图

吴尊友的一位朋友告诉新京报记者,吴尊友打羽毛球不像其他人,以取胜为目的。他是为了锻炼身体,他打球时不怎么考虑技巧性,全场跑就是一定要接住球,这么做是为了达到锻炼的目的。

吴尊友也承认,运动是他获得快乐的重要源泉之一,“一运动满身是汗的时候感到很快乐,感到精力很充沛”。因此,不管是去美国读书时,还是回国后工作时,吴尊友都坚持锻炼身体。

作为大学室友,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张承业告诉新京报记者,吴尊友在上学时学习成绩算不上拔尖,但是他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都很执著。这一点让他很佩服。吴尊友也赶潮流,在上世纪80年代刚刚时兴的喇叭裤,他俩就买了来穿。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