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游记 淮安游记作文

旅游攻略2023-09-20 02:19:53未知

淮安游记 淮安游记作文

  一、初识淮安

  昨在网上做了点功课,这淮安两字,饱含着这片土地的辛酸。史上,淮安是江淮流域人类文明发源地,建城巳有17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丰厚。但我们今人每每提起淮安两字,能联想起的总是贫穷逃荒和水患频仍。殊不知这一带在历史上也曾经是富庶之地,京杭大运河滋养着这片土地,那时,淮安和苏州杭州扬州并列为运河四大名都。后来世运不济,古黄河改道,淮河流域成了河水泛滥区,十年九涝,民不聊生。所谓淮安,就是祈盼淮水安澜啊。

  淮安印象

  下高速进淮安,马路转盘处立了一个雕塑:一个方台,耸立3张金属材料制成的帆,一条船,架在直立的3张帆上,船头船尾船舱趴着一匹匹动感十足的青铜铸的奔马。方台上一侧刻了“南船北马”四字,另一侧刻了“运河故都”四字。雕塑立在进淮安的大路口,隔了一池水和路人亲近,空旷的大地上,雕塑很大很有气派,既抽象又很现实。

  淮安游记一个方台,耸立3张金属材料制成的帆,一条船,架在直立的3张帆上,船头

  船尾船舱趴着一匹匹动感十足的青铜铸的奔马。方台上一侧刻了“南船北马”四字,另一侧刻了“运河故都”四字。“南船北马”是古代淮安的一大特色,由于淮安地处中国南北地理气候分界处,京杭大运河赋予这座城市“南北通衢”的功能,想当年,南来的人流和货物从水路运到这里,弃船登陆,走陆路继续北上;北方的人流和货物骑马到这里,卸货上船,走水路到达南方。南船和北马,在这座城市用这种方式在沟通,这是中国古代物流的一个特有阶段的产物,这个交汇点就落在运河的某个点上,因此导致淮安这个内陆港口城市一度空前繁荣,这是淮安历史上曾经的辉煌和荣耀。

  阳光下,雕塑无语,我对它投去赞许的目光。在当今中国城市化的大潮中,裹挟出无数的城市雕塑,象淮安这样和自己城市特点相联系的具唯一性的雕塑,倒是中国的城市不多见的。环顾四周,马路边还有两个高炮广告,一个是周恩来总理的巨幅照片,书有“周恩来总理家乡欢迎你”。另一个高炮写的是“淮扬名菜香千里”,这两个广告,交代了淮安这座城市的特质。我来淮安,首先是冲着周恩来故居来的,这是这座城市最亮的名片。其次说到这淮扬菜,是中国八大菜糸之一,指的是淮安,扬州,镇江三地菜肴总成。

  二、漕运博物馆广场

  漕运博物馆广场,是楚州区的中心地带了。广场从南到北占地很大,看的出是新拆出来的,许多建设还未收尾。博物馆是两层的砖房,耸在广场中央,只是还没建好,不开放。

  两边商铺林立,象是市中心区域。沿右侧路边走走,窄窄的步行街,挤满了服装百货商店,路边小吃挤了许多女孩,生意红火。

  再回广场向南走,来到“总督漕运公署遗址”,省政府2002年立的省级文物单位的碑。漕运者,水上运粮也。漕运和运河有关,清朝在山阳县设漕运总督(这山阳是淮安县的曾用名),总揽七省漕运事务,运粮船到此都要通关查验,历史上先后有237任总督,皆为2品高官,鼎盛时这里有房213间,驻兵2点2万人。清末,国力衰退,运河失修,漕运退出,官署撤掉,公署衙门也在后来的战火中毁掉,现在看到的巳是1982年恢复重建的假古董了。

  三间砖砌的清代衙门,并列在广场上,两只石狮子蹲守着。如今,这里已是遗址公园,承担着市民广场的功能。今天是星期天,阳光下游人多多,台阶下,一老头在从容打的的太极拳,任身边人来人往。马路对面,正举行“楚州移动2010感恩大型手机特卖展销月”活动,临时搭的台,音响震耳欲聋,2位女青年在营销,还唱起了酒干倘卖无,声音音响极大。十字路口,一中学生模样的女孩跪在地上行乞,街下铺了一张字纸,散落着一些钢蹦。

  总督漕运公署遗址公园

  三、镇淮楼

  广场到南头是马路,过马路向南就是镇淮楼,两层的砖楼,中间是拱形城门洞,仍可通行。走入门洞,有块碑,是1959年时淮安县人委所立“重修镇淮楼记”。碑文说此楼建于北宋年,至今巳历800多年。据我网上查得,明代时是礁楼,打更报时报警三用,因此又称鼓楼,现存木结构是清光绪约1881年的。

  镇淮楼

  绕楼转一圈,瞩仰,发现2楼有个“淮安楚州历史文化陈列厅”,今天的淮安市,所辖区域是当年的淮阴市,今天的楚州区即为当年的淮安县,历史上还有过名字叫山阳县。上楼参观,买门票15元,其实只是七八十平方米的一个展室,有个铜壶刻漏的装置,是祖先的计时工具,有点价值有点印象。陈列厅介绍引了明人诗,称淮安“壮丽东南第一州”,文学名著有西游水浒窦娥冤。

  漕运博物馆广场西侧有条老街,特地寻去走走,街名上坂街,南北向,几百米长,两头立了石牌楼。我沿上坂街由南向北走,石板铺地,宽2米左右,全是卖服装鞋帽小商品的,百姓来逛的多,生活气息浓。

  韩侯祠

  四、韩候祠

  看韩候祠,小小的一个院子,正中一块石碑,刻了“灵武冠世”四字。正屋中间立了韩信的像,“乞食于漂母,受人于胯下”,小时候弄堂里乘凉,就听大人说过这位历史名人,稍大些知道有萧何月下追韩信,以后读书多了,知道他是个杰出的军事家,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等,皆是写的韩信。但这里门上介绍,强调他是兴汉三杰之一,祠建于唐,明重修,1982年重建等。

  在楚州区某个十字路口,上坂街北端,街头绿化中立了韩信一块碑,上书“汉淮阴候韩信故里”,两侧有警示语:“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在封建社会,这是韩信和家乡人的荣光;在现代社会,这是旅游的卖点。

  下马碑

  出祠走在街上,有人冲我说话招呼,话听不清,看他模样象个街头理发师,因为他自己坐着,脚边还放把木椅子,手上一只包,露出毛巾布之类。我问他是干什么的,他说是掏耳朵的。仔细看,街边一溜有4个掏耳朵的。这营生我听说过但没见过,好象是从前的手艺人,居然在这里还有。

  周总理纪念馆

  五、周恩来故居和纪念馆

  周恩来故居,12岁之前的岁月,总理在此度过。周恩来纪念馆,建在勺湖内,很大的一片水。馆占地很大,沿湖展开,与湖相融合,隔水看馆较壮观,但周边道路交通组织不合理。馆分为三个部分,由南到北在一条中轴线上。免费领票,参观要检票。纪念馆第一部分为主馆,是个四角方亭,石材,隔一片广场与水相邻。亭高26米,意为周恩来新中国成立后任总理26载。亭的外形象江淮大地上的牛车亭,寓意总理循首为民作老黄牛。在主馆沿台阶上到二楼,大厅立了周恩来塑像,三楼平台可观景。我上去时,楼下广场正好有一群大学生在搞活动,2名男生用竹竿打出横幅,写的是:盐城工学院“学习伟人风范争当优秀青年”大学生团日活动。另2人手持一面共青团旗帜,一女生站台阶上,右手举拳领誓,几十名男女青年的誓言十分响亮,和这里的环境气氛般配。

  纪念馆第二部分是周恩来生平事迹展览,二层,陈列以照片为主,辅以书信衣物,有一架相机,说是当年苏联人送的。第三部分是中南海西花厅,当然是复制的,进厅前有个露天的周恩来铜象,双手叉腰,站姿。进西花厅参观,有总理的会客室,办公室,陈设较朴素,唯一的奢侈品大约是办公室旁屋有个乒乓室。总理的红旗牌轿车放在楼下,据说从解放初期出厂用到1976年,总理一直坚持用国产车。

本文标签: ,淮安  ,漕运  ,周恩来  ,广场  ,这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