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守护海洋安全?
正组织今年度海洋辐射环境监测
首先需要指出,关于核电站排水这一概念,应区分正常排水和排放核污染水。
核电站正常排放的水包括工业排水、地面排水和淋浴洗衣排水,属于正常运行排水,这些排放要经过严格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能向大海排放。
而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是发生过最高级别的核事故后产生的,主要有三个来源:反应堆原有的冷却剂、事故后为防止堆芯熔毁而注入的水、大量渗入反应堆的地下水及雨水。
可见,这些水与堆芯直接产生接触,与核电站正常排水极不相同,所含的放射性核素更多。
目前,福岛核污染水中可能含有氚、锶-90、铯-137、钴-60、碳-14等60多种放射性核素,对生物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特性。更为严峻的是,以目前的技术对很多核素无法处理。
“放射性核素和一般的毒性物质不同,最大的问题是目前人类没有科技手段将其消除,只能经过很长时间等待其衰变。”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总工程师陈志东介绍。比如,在核污染水中,锶、铯等可以分离出来,但氚还无法分离。同时,核辐射的影响短期内不会显现,长期影响究竟如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进行监测、评估,目前无法判断。
更为严峻的是,经过海洋环流的影响,核污染水将很快扩散。此前,德国的海洋科学研究机构计算结果显示,从核污染水排放之日起,放射性物质在57天内就会扩散到太平洋大半区域,美国和加拿大在3年后沿岸海水也将受到影响。
面对核污染水可能出现的威胁,我国已经行动。
今天,生态环境部表示,2021年、2022年先后组织开展了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摸清了目前相关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的本底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我国管辖海域海水和海洋生物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总体处于历年涨落范围内。
据了解,广东也一直对近岸海域和核电周边海域开展常态化海洋辐射环境监测。
当前,生态环境部按监控重点区域、覆盖管辖海域、掌握关键通道的思路,正在组织开展2023年度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