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农场主:逃离“007”回归田园,想带更多人走进生活丨城市农夫

社会热点2024-05-02 11:04:51未知

“95后”农场主:逃离“007”回归田园,想带更多人走进生活丨城市农夫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

本来约好下午2点半的采访,杨闯世晚了半个小时。“不好意思,农场里的小狗突然生产,要给它接生,这才处理好。”

这就是“95后”农场主杨闯世的日常:在土地上耕作,与“当下”互动,与自然连接。

在农村长大,到大城市闯荡,如今,杨闯世又回归田园,开起共享农场,做起了快乐的“城市农夫”。在他看来,这并不是“慢节奏”,而是生活原本的节奏。


杨闯世在共享农场里除草

经历“沪漂”“蓉漂”后“归园田居”

4月27日,四川天府新区新兴街道一共享农场里,培育的玉米苗已冒出了头。此时,春耕已结束,杨闯世和同事们正准备着玉米的播种。一旁,一片番茄地上,一家三口正一起除草;一个年轻妈妈带着女儿种上刚从市场上买来的辣椒苗……

“很多都是一家一家地来这里认领土地,周末,大家从城市过来,一起种地、做手工。”杨闯世说,这让他有一种“回到年幼”的感觉。

杨闯世来自云南芒市的大山里,小时候,他便帮着爷爷奶奶种地,快乐,但也艰苦。那时,他拼命地想走出大山。后来,他如愿去到上海打拼,2万多的月薪,换来的却是一片茫然,“除了工作就是工作,买房的压力,也让人觉得没有奔头。”

从“沪漂”,到“蓉漂”,杨闯世感觉,在城市里,生活不属于自己。做互联网工作的他,基本上是“007”的模式,体检时,胆固醇、血红蛋白等指标出现异常。“我就觉得,不能这么下去了。”杨闯世记得,那是2018年,他因APP开发赚了一笔钱,拿着这笔钱,他想要换一种方式生活。

当时,国家倡导的乡村振兴战略,唤醒了他心底的乡土情结,在有意识地接触了一些农旅项目后,2021年,他在成都彭州市租下一小块地,做起了共享农场——每人付费认领一方田地,或自种,或托管,主打田园体验。

作为农场主,杨闯世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每天早上6点半,他会准时到达农场,播种、巡地、补苗、浇水……太阳太大或者下雨,他便回到屋里休息喝茶、看看书、做做木工,“下午7点,喂完鸡后就没事了,晚上10点准时睡觉。”


杨闯世做互联网工作时基本上是“007”的模式 资料图

在日常农作中感受生活哲学

在农场的日子,时间不再是手机屏幕上抽象的数字。

过完春节便要开始育苗,春种茄子、番茄等;当第一批莴笋成熟时,已是清明前后,这时是种南瓜的好时机;如今,马上快5月,农场里又要计划着栽种玉米、水稻等耐高温的作物;等到了秋天,则要种萝卜、白菜,而土豆、红薯等,则是这片土地一年中最后的“压轴”。

四季轮替,每个时令,都有不同的乐趣:做青团、尝试扎染、打油菜籽、抓泥鳅……回归田园后,杨闯世发现,这里有一种旺盛的生命力量,令人感到生活的腾腾热气,“对成年人来说,种地是一种治愈、解压;对于小孩子来说,是一堂自然课。”

大自然的馈赠,不只是食物,更是一种心境。

杨闯世还记得2023年的秋季,当时,位于温江的农场被大雨淹了,“我以为大家会埋怨,但并没有,20多个人主动过来和我们一起排水、补救,大家并没有很纠结一个结果,而是坦然地从头再来。”

杨闯世很享受在农场里和陌生人的相处,“大家不但彼此帮忙干活,有时带些老家特产来分享,有时也邀约一起野炊,非常和谐。”


一家三口在农场里种地

想在钢筋森林里打造一片心灵栖息地

从创业之初的20亩土地,到如今在双流、崇州、温江、天府新区等地5个农场、500余亩土地,杨闯世也从单打独斗,到组建了一个有30多位成员的团队。

“没有想到这么多人,特别是这么多年轻人,很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杨闯世说,团队成员都是95后、00后,原本,他以为大家都只是来“试一试”,出乎意料的是,除了有一个成员离开,其他人都一直坚持了下来,而来农场租土地的人也越来越多。“去年一年,增加了500个,而今年春天,这一个季度,就增加了300多个。”

杨闯世透露,他和团队正在筹划新的项目,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体验“城市农夫”的生活。“希望农场不仅仅是一个种植农作物的地方,更是一个传递爱与关怀的地方,是钢筋森林里的一片心灵栖息地,每一个‘城市农夫’在这里可以走进生活,用心去倾听大地的声音,也收获来自大地的答谢。”

本文标签: ,生活  ,田地  ,农场主  ,城市农夫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