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P简单的逻辑介绍
1、FTP的逻辑
【FTP价格:对资产而言是“成本”,对负债而言是“收益”】FTP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属于记账和管理层面,并不发生实际的资金流动。FTP的逻辑可以用机会成本的概念去理解:以存贷业务为例,银行主要的负债来源是吸收存款。如果银行没有吸收存款,要放贷款的时候必然要到同业资金市场去融资或者去拉一笔同业存款,这样可能就要付出4%的利率,因此对于贷款这笔资产而言存在4%的机会成本。
另一方面,对于银行各种不同的资产,有信贷、非标、债券等等,他们的收益率都是不同的,如何去衡量这些业务的真实收益呢?因为资金池的概念没法衡量哪笔存款对应的是哪笔信贷,所以从管理的角度,需要有一个虚拟的计价中心,或者说司库,来对全行所有的资产和负债资金进行统一的核算管理:全行每一笔资金都按照一个虚拟的价格转移到资金中心,同时,当业务部门需要运用资金的时候,又假设从资金中心给出一笔资金。这个拟定的价格就是FTP。
2、存贷款FTP的例子
【存款定价和存款FTP】如上图,零售部门是资金的提供方,向客户吸收一笔存款,假定成本是2.5%(存款定价,蓝色线),这时就由司库以存款FTP价格统一收购,假定是3.5%(存款FTP,红色线)。其中100BP的利差就是存款部门所创造的收益,一般用于人员、租金、营销支出等的开销。实际上存款FTP定价是银行运营效率的体现,因为主要反映的是吸收存款的综合营销成本。单单对存款部门而言,吸收的每一笔存款都“卖给”司库,核算就结束了。
【贷款定价和贷款FTP】同样,贷款部门发放的每一笔贷款,比如一笔5.5%(贷款定价,最上面的线)的房贷,司库根据占用资金期限的不同来给这笔贷款核定成本,假设是4.0%(贷款FTP,第二条线)。司库左手从存款部门收购来的资金,然后转手以贷款FTP的成本计价给贷款部门,那么贷款部门作为资金利用方,核算中就得到了150个BP的利差,当然这150个BP也包含了很多方面的成本,比如资本充足率、信用风险的成本等等,在下一小节做展开。
【存款FTP和贷款FTP的价差意味着什么】同一笔钱只是转了资负部门一手就从3.5%上升到了4%。这也是很多银行分支机构和总行资负部之间矛盾的爆发点,因为一般情况下贷款部门同时也是存款部门,在分行看来这中间的50BP就全部被资负部赚过去了,而且资负部门一般人很少,大银资负部也就40-50人,股份制可能20-30人。但实际上人力成本可以忽略,这50个BP还包含了很多方面的成本,主要是流动性管理的成本。
第一,存款首先要交12%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给央行。这就意味着,存款部门吸收了100亿存款,实际上可用资金只有88亿,剩下的12个亿是低息存到央行了(1.62%)。
第二,剩下的88亿还不能全部放贷款,要买一些国债、存放央行等等,有一些流动性指标的要求。所以流动性成本一般来讲可能在15~50个BP,每家银行不太一样,一般大行管理得好的可能就15个BP。另外的成本就还有利率风险、期限错配等等。
一、FTP曲线该怎么定?
(一)FTP定价曲线需要几根?
定价曲线是FTP定价三要素之一,从理想状态来看,无任何市场摩擦的条件下,一根FTP曲线就可以反映资金的市场价格,即左低右高的、向上倾斜的曲线,其表示的是无任何风险溢价的市场资金曲线。这时,相同期限的资金利率应该是完全没有任何差异的,以存款产品为例,3个月期限的NCD、3个月期限的金融债以及3个月的存款的三者利率应该完全相同。而对存款、贷款等不同“属性”类别的金融产品,其资金价格的差异则是体现了该产品所面临的包括信用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等在内的风险溢价情况。因此,理论上FTP曲线越少说明利率市场化程度越高,且利率传导的边际摩擦成本越低。
现在一般实际操作过程中金融机构对人民币业务设定了两条FTP曲线,分别为存贷款以及同业业务。因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资金利率的的敏感性较一般个人以及企业客户更高,同业业务的FTP曲线更贴合市场资金的真实价格。2013年6月所出现的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一度飙升30%、7天回购利率达到28%的“钱荒”恰恰是最好的佐证,当然其真实引发原因为银行内部套利,而隔夜、7天利率飙涨则是最终体现结果。之后的127号文对金融机构的同业业务进行了进一步规范,要求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开展同业业务必须全量纳入总部统一授信管理。在FTP管理上体现为总行资负管理部门或者计财部门对同业业务进行统一核算及考核,且不会将同业资金业务收益的绝对数值与业绩考核相挂钩。部分银行或采取“只有完成当年设定的预算之后,才能拿到固定的奖金和工资”的考核制度。
需要注意的是,FTP并不是一个万能的管理工具,其曲线的精确度、定价方法以及管理政策需要与银行自身资产负债规模与管理水平相适应。FTP管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银行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在精确度以及管理效用之间寻找平衡点,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越精细、越复杂管理效果就越好。
(二)FTP到底谁说了算?
银行的业务部门想着多做业务完成业绩指标,管理部门想着如何控制风险,在这经营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不同业务部门之间互相利益冲突的情况。通常FTP的管理工作会实行两级授权的体制,FTP曲线的构建、定价方法的选择以及调整项设置需经高级管理层及ALM审批决定,而资负管理部门可在被授权的加减点范围内对FTP的价格和政策进行调整。通常情况下银行在资负管理部门或者计财部内设有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且资产规模越大、资负管理能力越强的银行的相关管理人员的加减点的调整权限会越大。
一个比较实际的案例是自利率LPR改革以来,无论是1年期还是5年期的LPR均呈现出一种下降的趋势,在这种利率下行周期的环境下,由高级管理层授权资负管理部门按一定频率(例如LPR为月度)相应的更新、调整相同期限的人民币贷款利率,较每月通过ALM会议决策而言是更为灵活、有效的管理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FTP曲线以及管理政策时,需要明确其必须“服务于资产负债管理目标”的内容。若在实际操作时发现具体项目与需要服务的目标相违背,或需要考虑放弃部分重要性较低的因素变量,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三)FTP曲线的锚该怎么选?
则上应该选择价格公允客观且有一定交易量的市场价格曲线作为FTP的基准曲线,例如国开债。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有一定交易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若交易量太少或仅为wind等数据供应商自身构建的利率曲线,存在无法反映真实市场公允价格的问题,不符合基准曲线的选择标准。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LIBOR退出的内容。2010年及2012年时,因多家银行相互勾结导致作为利率准绳的LIBOR失真的利率操纵案,其发生的一个原因为LIBOR报价不存在真实的交易基础。因此全球各个监管机构均希望一起推动基准利率改革,寻找一个新的基准利率来替代LIBOR。在重新选择基准利率的过程中,各国均有不同的做法。以美元为例,美国选择SOFR作为新的基准利率。SOFR是利用国债抵押进行隔夜融资的资金成本,这里“国债抵押”意味着信用风险几乎为零,“隔夜”说明资金成本的期限较短,同时因SOFR是基于真实可靠的大量交易数据,且满足具备足够深度和活跃度市场的要求。因此存在真实大量的交易是选择基准利率的一个最最重要的条件。
除此以外,基准曲线的选择还需要满足①实现银行的FTP管理目标,②FTP曲线是否具备简单易行的可操作性,以及③是否能平衡好资金筹措成本之间的可容忍度的问题。
二、FTP的附加调节项越多越好吗?
前文提到现在银行针对人民币业务一般是两条曲线,但是调整项却通常会有10多个,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的调整项呢?
通常调整项是由于监管导向要求、银行业务导向需求、风控及监管指标的内控需求而不断增加的,其中特别是银行业务导向和内控需求往往反映了银行行内部利益切分的博弈结果,简单来说就是“谁都想让自己的业务好做一些”。
(一)监管导向
主要集中在近几年监管政策导向的小微、抗疫、涉农、制造业以及绿色信贷等业务上。对不同类型银行个别指标还具有“强制性”。例如2021年4月银保监印发的《关于2021年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文件中,要求“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要将“内部转移定价(FTP)优惠力度不低于50个基点”的要求执行到位;地方性法人银行要结合自身实际,完善成本分摊和收益分享机制,对小微信贷业务实施内部转移定价优惠或经济利润补贴”的相关内容。
此外对于监管部门下发的“抗议白名单”上的企业、与绿色信贷政策相关的“碳中和”等企业也尽可能充分给与FTP优惠。例如,2020年广东银保监韶关分局给与制药类企业较该系统平均年化利率优惠降低200个基点的政策支持;福建银保监在2020年要求银行机构发放利率不高于LPR+50个基点的优惠贷款,使信贷资金直达中小微企业,支持其复工复产;央行北京要求银行对重点名单内的企业发放利率不超过最近一次公布的一年期LPR减100基点水平的优惠利率贷款等相关优惠政策。
(二)银行业务导向
这类调整项主要是符合银行经营战略的重点客户、重点业务等内容,例如“个人按揭贷款”、“供应链贷款”等在风险可控的同时利润有比较丰厚的业务种类。在重点客户方面,部分银行通过对战略客户实行分级,再分业务实行加减点操作,通常这部分业务(主要为贷款业务)的FTP调整项取决于银行经营战略的要求,不同银行间差异性较大。
(三)内控及监管指标要求
例如在债券投资中的流动性加点调整项。通常银行主要的经营业务为存贷业务,在保证流动性稳定、资产负债结构合理的情况下,银行会将“盈余”资金用于包括债券、衍生品等在内的其他投资,此时的流动性加点项就会较低。但若银行自身流动性指标不够理想,存贷结构较差时,流动性加点项一定会上调,其目的是为了压缩主动债券投资的规模,将资金投向贷款类业务以满足监管指标达标的要求。
除此以外,因不同业务在流动性指标计算时所匹配的权重有高有低,银行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对不同权重的业务设置鼓励性FTP减点或压缩规模加点的方式来调整中短期的业务导向。
三、FTP管理如何实现资产负债结构优化?
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本质上对资产负债的规模以及结构比例的管理,其核心是“理想的资产负债表长什么样”。这里的不仅需要满足董事会对银行的盈利要求;同时要兼顾包括存贷比、资本充足率、杠杆率、LCR、NSFR等在内的监管指标的达标;还要保证短期流动性的安全性。在整体大框架确定的情况下,FTP管理工作能较为容易的进行开展。
例如,当同业负债比接近三分之一的监管红线时,首当其冲应该控制贷款增长,而不是通过补充同业负债来维持贷款增长,从而放大了银行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以及利率风险。在这个决策下,应该提高存款的FTP,推动存款增长,同时压缩贷款FTP,引导业务部门多做存款业务;此外还可以考虑适当提高债券投资的FTP的操作。若上述操作无法得到明显改善效果,特别是在经济复苏期时市场对信贷资金的需求较为旺盛,则需要想办法拉长整体负债期限,或者向央行请求发行长期债券。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盈利目标和规模目标无法同时达成的时候,需要FTP管理部门进行协调调整,有效引导业务开展方向,尽可能实现资负管理的三性平衡(流动性、安全性以及赢利性)。
通过FTP引导业务部门多做成本低或收益率高的业务,从长期来看也对资产负债结构优化有利。负债端给与短期限的存款(例如,通知存款、1年期以下的定期存款等)以较高的FTP,另外还可以引导提升零售存款总量等方法。同样的,在贷款收益率方面,一定是多做收益率的例如零售贷款、消费贷款、对公的并购贷款等信贷业务,即降低相应的FTP。
四、FTP和监管指标的关系
(一)流动性指标
FTP对流动性指标的影响主要还是体现在对资产负债品种、期限以及币种结构的选择上。例如为了优化LCR,可选择增加分子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即降低利率债的FTP以及基金投资的FTP;或减少分母的“资金净流出”,即降低短期险同业资金FTP,适当提升零售存款等负债业务的流动性加点项。
NSFR以及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的指标优化时,需要注意是否主要资产的FTP曲线过于平坦,此时因长期曲线平坦,期限利差缩小,资产久期会相对较长,使得其分母增加,对指标优化不利。
目前流动性指标的计量上还存在一些不够明确的细节问题。例如“客户关系型的对公存款”究竟该如何定义?不同银行可能给出的定义不完全相同,这或许是将来指标细化的一个发展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当所有业务均明确了流动性指标特性的基础上,FTP才能真正起到管理作用(主要为调整期限结构)。
(二)资本充足率
就国内金融环境来看,基于巴塞尔Ⅲ的《资本管理办法》对银行机构的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在此之前,尽管有存贷比之类的监管指标,但是并没有对业务品种进行细分类,也就是说任何一笔贷款的风险权重都是相同的,基本没有“资本配置”这样的概念。
而《资本管理办法》之后,银行的经营管理层需要在认真考虑各项资产对银行资本消耗程度的基础上,选择性的开展业务,平衡经营风险以及利润。当银行想要降低整体风险加权资产,可以对高风险权重的业务(抵押债权、股权等)增加资本成本,对非生息资产提高FTP价格;或对低风险权重减计资金成本,例如对银行类拆借实行FTP减点等操作。
银行在发行如二级资本债、永续债、优先股这类资本补充工具时,可实行的FTP管理方法通常为①不实行FTP定价,直接归为司库业务,进行成本核算;以及②利用资金曲线和FTP曲线按实际期限匹配后进行定价。
当前地方政府债,无论其政府财政收入如何均是一刀切的所享有20%的权重,不存在任何区域性定价,但其实这个做法略欠合理性。不同地区政府的财政性收入分化较为明显,实际对所发行的债券的履约能力、发行利率影响较大。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对不同区域地方政府的履约、信用情况,隐形债务情况,财政缺口等内容进行评定后(类似“打分卡”模式)确定其所应该匹配的权重。在这样风险权重差异化的背景下,有利于督促地方政府加强管理政府债务,而不是背靠“政府背书”盲目发行债券发展地方经济、投资基建建设,或容易引发地方财政危机。
相同的针对金融机构也可以通过对交易对手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例等指标评定后,对同业业务实行不同风险权重。例如锦州、包商之流的即便是金融机构,就需要按照100%的风险权重进行计量。这一变化将对银行的提高风险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如何对FTP管理效果进行考核?
一般认为FTP管理部门在调整FTP加减项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影响着不同业务配比以及各业务部门盈利核算的结果,但事实上FTP管理部门对市场利率的敏感度不如前台交易人员,也无法抓准恰当的投资时点,由此可能产生对银行利润的影响,因此相关管理人员不希望拥有太多的“业务权力”。换个角度来说,FTP管理部门愿意尽可能的将“盈余”资金下拨给不同业务条线,通过激励性减点方式提高业务部门的投资意愿。
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是FTP管理部门不愿承担责任,怕影响自身绩效考核结果,其实不然。FTP管理部门主要承担是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本质上由此类风险产生的损益无法在一年内达到平衡。合理的绩效考核应该是以利率周期(例如3-5年的利率周期)为考核期,在该周期内能保持平衡即可,而不是按照自然年度进行逐年考核。其原因在于,利率的波动往往受到包括国内经济周期、国际经贸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需要若对FTP管理部门实行激进的考核方式,则容易催生、激化内部争抢利润,FTP的管理人员会尽可能的将成本或亏损部分分摊到业务部门,即盈余的二次分配。若过度追求FTP管理部门的盈余,就可能造成对前台业务部门的激励不足的问题。
六、银行所面临的FTP管理的主要矛盾
(一)全行系统完善程度
在当前金融行业越来越依赖科技助力的环境下,FTP政策的实施效果与“银行是否具备完善系统”以及“是否拥有完整的全量业务、交易数据”。这不仅仅是FTP管理专职人员的工作,更多的需要各业务条线系统、业务数据录入人员以及核心系统建设人员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只有当前端业务系统可以准确无误的将业务数据自动接入银行核心系统后,FTP系统才能基于所有业务数据实行当天的全量定价。
(二)FTP管理是万能的吗?
笔者在前文已经提到“在实际FTP管理工作中或存在需要放弃部分次重要因素”的情况。在实行IFRS9的标准下,对资产的分类更为严格,绝大部分无法通过现金流测试的资产都将被划入TPL账户,同时TPL账户波动大将会直接影响银行的当期损益,故通常银行对TPL账户的总规模有所限制。
在这种利率风险和业务规模被限制的背景下,FTP定价时需要放弃期限属性、品种属性,直接采用资金成本的方法进行最终的价差收入核算。例如使用DR007的资金价格,相当于每天按该成本借入资金进行投资,到期末对整体价差收入进行考核,而更大的交易账户利率风险由市场风险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即体现了“FTP”不是万能的管理工具这一点。
(三)为什么银行不考核长期负债(3年期及以上),甚至长期负债负激励
在2021年6月21日央行启动利率定价加点改革之前,3年期的指导利率总体偏高,1.5倍上浮之后成本高达4.1%。本质原因长期负债属于(利率)价格导向型产品,对银行的业务部门来说完整指标的难度更低但其所支付的资金成本更高,较多的长期负债对银行负债成本将产生较大的成本压力。故需通过调整FTP考核机制对负债成本的进行管控,通常情况下,部分银行倡导业务部门拿期限并不是那么长的存款。
(四)利率长期单边下行或上升FTP的影响
笔者认为这主要取决于管理人员的专业性的预判以及管理层的决策能力。首先资负管理部门的专职人员需要对国内经济走势、监管政策导向以及国际环境局势有较为前瞻性的判断,这里不仅包括整体利率走势,还应该对期限不同的各类业务进行分类设定详细的操作方法,同时为了防止预判出现偏差,对基差风险也要加强主动管理,提前锁定业务收益。例如,若预期未来2-3年的贷款利率总体下行,则可以对3年期以内固定利率贷款实行FTP利率下调。
为什么说管理层的决策能力重要,是因为有时无法真正实现知行合一。即,即便管理层也有预期利率会长期单边下降,但处于各种原因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其中包含了对利率下降底部的不确定性风险的“畏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