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强迫症后天和先天的区别
遗传的影响,最直观的支持证据,就是患者和某个家庭成员都有强迫症或者强迫倾向,很多患者和临床的精神科医生对此都有体会。我这里来梳理一下文献上的数字。早期的家族病史研究发现4%–8%强迫症患者的亲属也有此症状或者此倾向;如果是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或者子女,这个比例大概是20%–40%不等,显然这个比例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的比例。
后来的研究,使用了更严格的方法:包括明确的诊断标准,直接对患者亲属进行测评(而不是只凭患者的汇报)、只用没有强迫症的健康人群的亲属作为对照(而不是混合着患者与非患者的家属的对照组)、以及测评者不知道对象是患者亲属还是非患者的亲属(以排除测评者主观的偏差)。
这样统计下来的数字大为降低,但仍然是显著偏高的。在强迫症的一级亲属当中,也有强迫症的占比10%–12%,而健康对照组一级亲属的强迫症患病比例为1%–2%。根据瑞典的国民健康登记数据库,强迫症的一级亲属风险增加4.6~5倍,与上面的结果接近;二级亲属风险增加1.5~2.3倍;三级亲属1.4倍。
上述的现象对精神健康工作者来说并不陌生,我自己在工作当中也经常遇到患者报告父母当中某一位也有强迫症的情况,甚至还有带父母或者孩子同时前来就诊者。
强迫症从表现上来说是异质化很高的障碍,或者说患者群体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各种亚型,这些亚型的遗传影响程度并不相同。比如,19岁之前早发的强迫症,遗传影响要比迟发的更显著;也有研究发现洁癖类强迫和收藏强迫比其他类型的强迫(如对称检查等)遗传性更显著。
从临床的经验来看,强迫症虽有遗传影响,但症状表现未必与亲属一样,比如洁癖强迫的母亲可能孩子是思维强迫。不仅如此,家族病史研究也证明其他精神障碍与强迫症的遗传相关性。
普遍性焦虑、广场恐惧症、惊恐障碍、分裂焦虑以及抑郁症,这些在强迫症患者的亲属当中都有更高的发病比例。同样高风险的还有躯体变形障碍、拔毛症、抠皮症和抽动障碍。
再说有关强迫症的双胞胎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比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的发病风险来评估其遗传性,同卵双胞胎有着几乎完全一样的遗传基因,而异卵双胞胎则平均有一半相同的遗传基因。
Carey and Gottesman发现在 强迫症患者的同卵双胞胎兄弟姐妹当中,强迫症的比例是87%,而异卵双胞胎兄弟姐妹当中的比例为47%,但这个样本的数量偏低,只有十几个,后来大样本的数据也许更具代表性。比如,在对4564名双胞胎儿童的调查中,Eley 等人估计强迫症的遗传因素占65%,另外的35%归因于环境因素的差异。其他研究者对于基因和环境这两者比例给出的数字,与此接近。
双胞胎研究也同样证明了早发(19岁前)和迟发强迫症遗传影响力的不同,前者的遗传性为45%-65%,后者仅为27%-47%。在不同表现类型当中,收藏型强迫症在双胞胎研究中表现出最强的遗传性。
我认为对患者来说这些数字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承认和面对强迫症的神经生物学因素,这个在我的专栏里我经常强调,但有很多迫友依然认为强迫症单纯只是心理上的原因,包括很多治疗师咨询师也这么认为,或者对遗传造成的神经生物学原因轻描淡写,然后把心理上的原因再进一步简单归于过去的创伤,我想这只能给患者的治疗带来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