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与屈原紧密相连。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大臣,他深怀爱国之情,却士人视之为异端。为此,他遭受诽谤,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在流放期间,他得知楚国被秦国攻破,深感国家沦亡之痛,最终选择在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当地人民对屈原的爱国情怀深感钦佩,纷纷划船前来救捞。为了防止鱼虾咬食屈原的身体,人们将饭团、鸡蛋等食物丢入江中。更有人倒入雄黄酒,希望能药晕蛟龙水兽,使其不再伤害屈原。为了防止饭团被蛟龙吃掉,人们便用树叶包裹饭团,外用彩丝缠住,这便是现在我们所见的粽子的雏形。
自此以后,每年五月初五,民间便有了划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的风俗,这些习俗不仅是对屈原这位爱国诗人的怀念,更是对楚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便是由此而来,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