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古色古香的酿苦瓜由来与传说
2、二月二龙抬头来历由来及传说故事
3、浅谈独龙族由来与传说
4、除夕由来50字 来历和传说
5、粽子由来的民间传说
6、猜你喜欢:
1、古色古香的酿苦瓜由来与传说
酿苦瓜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客家菜,它和酿豆腐、酿茄子、并称为“煎酿三宝”。酿苦瓜的味道清淡爽口,苦瓜香气诱人,味道微苦鲜香具有清热解毒,明目败火等功效,是一道十分健康的家常菜。那么你知道酿苦瓜的由来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客家菜文化中的酿苦瓜吧。
酿苦瓜属于客家菜,做法是将猪肉剁茸,加入鸡蛋、盐、料酒、生姜(切末)调匀,成猪肉馅,苦瓜洗净,去籽,将调好的肉馅塞入苦瓜中,切成段;锅内下油烧热,倒入苦瓜,用小火烧熟后;加入料酒、白糖,焖烧片刻即可。
这道菜是十分
2、二月二龙抬头来历由来及传说故事
二月二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龙抬头,龙抬头在民间也被人们称为是春龙节,但很多人对龙抬头并不是很了解,那么二月二龙抬头来历由来及传说故事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河北不同地区龙抬头吃什么特色饮食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日月五星的运行轨迹把天空划分为28天宿,以此来表示日月五星的运行和位置。28天宿可分为4个大区,东方苍龙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西方白虎包括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南方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北方玄武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其中“角宿”就是龙角。在二月初二这一天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了龙角星,所以称为龙抬头。民间又传说这一天龙神会从睡眠中醒来,于是人们在那时就会焚香祷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天也称为“龙头节”。
你可能感兴趣:龙抬头的相关传说是什么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一
传说龙抬头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你可能感兴趣:不同地区龙抬头的相关民俗有什么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相传,大唐高宗李治驾崩后,武则天当权,先立其子李哲、李旦为中宗、睿宗,又先后废去。于永昌二年(公元690年),废唐改周,自立为帝,称周武皇帝。这事惹恼了玉皇大帝,他传命太白金星告诉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降雨人间,以示惩戒。当年从立夏到寒露,150多天滴雨未下,因致大地干涸,庄稼旱死,许多地方连吃水都非常困难,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种种人间惨象,被掌管天河的玉龙看在眼里十分不忍,他冒着违犯天条的危险,张开巨口,喝足天河之水,私自布雨,解救了天下黎民百姓,但却招来了玉帝恼怒,将玉龙打入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之下受苦。山前还立了一通石碑,上面刻有四句话:“玉龙行雨犯天规,应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上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经过这里,看了碑上的这些字,才知道玉龙为救百姓行雨,却被压在这里受苦。为了救出玉龙重上云天,再掌天河,人们决心找到开花的金豆,但却苦苦寻找不到。找啊、找啊,直找到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初一,恰好街上有集,一个老奶奶背着一布袋苞米粒赶集,因布袋口没扎结实,走着走着布袋开了,金黄的苞米粒撒了一地。
人们看了,高兴极了,这苞米粒多像金豆呀!如果放在锅里炒,不就爆出金花了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全都知道了。大家商定,第二天,二月初二一齐行动,大家都爆苞米花。这情景被玉龙看见了,好不欢喜,就大声喊道:“太白老头儿,金豆开花了,还不快放我出去。”太白金星老眼昏花,看了看,果然是金豆开花,便将压在玉龙身上的大山移开,玉龙顺势一跃腾空,再降甘霖。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龙抬头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3、浅谈独龙族由来与传说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历史由来,而且各不相同。每个民族都是历尽艰辛变迁而来的。独龙族文化历史悠久,时至今日,独龙族的族源以及民族的形成还没有较为清楚的脉络和线索。那么独龙族是怎么来的呢?跟小编来看下。
独龙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自治县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生活在被称为“神秘河谷”的独龙江两岸的独龙族人民,受江水滋润,以江为名,于是称为独龙族。新中国成立后,根据独龙人民自己的特点和意愿,正式定名独龙族。根据分子人类学的检测,独龙族是中国境内和汉族血统最为接近的民族。
独龙族的名称,最初见于《大元一统志》丽江路风俗条,被称为“撬”,明清时期称为“俅”或“曲”,也有称“俅人”、“俅子”的。史籍记载,唐宋时期属南诏、大理管辖,元明清时属丽江木氏土司统治,清中叶划归丽江纳西族康普、叶枝两土千总分管,后归叶枝土千总统辖。1909年委任专职“俅管”管辖独龙河地区。1918年在今贡山县设置菖蒲桶行政公署,1933年改为贡山设治局,进而在贡山地区推行保甲制度。
独龙族以其极其丰富的想象力,以神为主题,创造了极具幻想魅力的故事,并世代口头相传保留了下来。著名的独龙族神话有创世神话《卡窝卡蒲分万物》、《念坚与念勒姆》、《木克木当》,谷物起源神话《巨人朋得共》,射日神话《猎人射太阳》,人与精灵争斗的神话《人与“布兰”的斗争》,洪水起源神话《洪水滔天》,及包括天婚、谷种、家畜及药的起源等内容在内的复合神话《美嘎朋》和有关火、谷种、家畜、药、文字等由来的神话。
其中创世神话《卡窝卡蒲分万物》中关于由雪山之水分出万物的说法,在西南少数民族神话中独具特色。而《美嘎朋》这则天婚与难题考验结合,由天女将谷物种籽带到人间的复合神话,在中国西南的彝族、羌族、纳西族中却是一个带普遍性的神话主题。独龙族的这些神话,反映出了独龙族独特的原始宗教观念——精灵崇拜及自然崇拜,生动地描绘了人类在古代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图景。从这些神话中,人们还可窥见古代独龙族的历史、文化及所处的地理环境。
你可能会喜欢:
撒拉族服饰特点有哪些
你所不知道的达斡尔族的丧葬习俗文化
达斡尔族禁忌都有哪些?
柯尔克孜族的宗教节日,你知多少?
4、除夕由来50字 来历和传说
除夕在我国的传统中,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也是在这天,人们会和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那么除夕由来50字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关于除夕的诗句 你知道多少呢
除夕的来历一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妖怪,它叫年,它头长触角,异常凶猛。年身居海底,每到除夕就会从岸上来袭击村民。每当这个时候村民们都会托儿带女上山去避难。
有一天,村里来了一名白胡子老爷爷来乞讨,那时刚好是年袭击的日子。老爷爷走进一家,向其借宿一晚,村民说:我劝你最好赶紧上山去避难,这里随便你住。“老人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说:不用怕我有办法制服它。年终于来了,它看见有一家灯火通明,便走进那家一看,那位给白胡子老爷爷借宿的那家门口贴了对联,到处都是红色的,年看见了,它冒了一身冷汗,后退了几步。老爷爷身穿新衣,手里拿着鞭炮出来了,他把鞭炮一点,向年那边一扔,鞭炮炸的噼啪响,年就逃跑了。原来年怕红色呀!
原来,每到除夕过年都要穿新衣戴新帽,放鞭炮,贴红对联,这样就会吓跑年,如果你不这样做,年会到你家来哟!
你可能感兴趣:关于除夕中的除是什么意思 你知道吗
除夕的来历二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你可能感兴趣:除夕夜通宵活动节目如何安排
除夕的来历三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除夕的来历四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5、粽子由来的民间传说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上千年的沉淀和演变逐渐的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是依附着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的发展,接下来就由小编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传统食品粽子的由来。
粽子的来历是什么?您也许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和纪念屈原有关,但是您知道粽子为什么要用叶子包起来吗?人们为什么要把粽子扔到水里面去呢?其实这些由来都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下面小编就告诉您粽子的来历与传说。
粽子的来历最早是祭祀食品
粽子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是一种祭祀用食品。粽子用作祭祀,并不自祭祀原屈原。粽子最初用作祭祖及神灵。东晋范注《祠制》说:“仲夏荐角黍。”说明当时有夏至以角黍祭祀祖先神灵的习俗。角黍,即角形的粽子。所谓“角”,是指古代祭祀时最高级的供品为牛,粽子的形状代表牛角;“黍”就是一种黄黏米。用谷物制成的“角黍”代表“阳”;包角黍用的“菰叶”(粽叶)为“阴”,阴阳结合,有驱邪纳福、祈求平安的意思。
粽子来历的民间传说
据唐沈亚之《屈原外传》记载,屈原投江后,人们非常思念他,每到五月初五,就用竹筒装上食物,投向水中祭祀。到了东汉建武年间(公年22-55年),长沙有个各叫区回的人,大白天忽然看见了三闾大夫屈原显灵,说到祭祀食物被蛟龙窃走,并告诉他以后再投,须裹上蓼叶,再缠上五色线,这些东西,蛟龙害怕,就不会吃了。区回把这次奇遇告诉了乡民,乡民们便按屈原吩咐精心制作粽子。这个习俗一直沿袭至今。这个神奇的传说,最先被梁朝文学家吴均写成一篇志怪小说,收在《续齐谐记》里。说明粽子是人们纪念屈原的祭祀食品,后来又成为端午节最主要的节日食品,至于为什么把它投向水中,一种说法是给屈原吃的,另一种说法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就是说专门用粽子来喂蛟龙,以免它伤害屈原的身体。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粽子来历的另一种说法纪念台骀
山西民俗学家认为,粽子的来历和古时三晋先民治水的故事有关。台骀,作为远古历史人物,据山西省历史学者考证,台骀治水从年代上要早于大禹治水,是颛顼帝时代治水官员。当时台骀为治水患,奔波南北,疏导汾水,一路导水至灵石山头被阻,台骀带领百姓奋战在灵石山头,开山泄水工程异常艰难,人们日夜施工吃住都在山上,挖山不止。
当时水满为患又无路可通,也没有船只,(禹王治水时也是徒步上下,才有三过家门而不进的故事,据考证台骀治水要早于大禹,台骀治水以汾水为主,是以治水的历史和传说只在山西流传,而大禹治的是黄河,所以大禹的治水足迹和功绩要大于台骀)台骀和他带领的开山百姓每天的饮食来源就成了问题,汾河两岸每家都有劳力在随台骀治水,为了保证粮食的按时运送到工地,不耽误和影响人们的饮食保障,人们想出了以水送食的办法,用竹桶和芦叶等包裹食物,以木筏相乘顺流而下,把食物送给下游的治水的人们,途中也有不少食品被水中的鱼虾吃掉。随着人口的流动,很快(粽子的最早原形)这种食品就传遍了整个汉民族。
现在山西民间,五月五日祭奠汾神台骀,祭品中就有粽子。
你可能也会喜欢:
韩国传统的饮食是什么样的?
流连美国7大顶级糕点店
吃货天堂:美国十大最香甜的甜品
不为人知的韩国泡菜的故事
6、猜你喜欢: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民间传说故事关于民间传说的故事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民间传说故事大全四大民间传说故事民间传说的故事20个除夕来历和传说故事二月二龙抬头的寓意二月二龙抬头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