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贫血临床治疗
对于肾性贫血临床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输血、透析三个方面。
(1)药物治疗
①雄激素:丙酸睾丸酮,每日或隔日50mg肌肉注射,或其衍生物氟羟甲基睾丸酮,每日10~30mg口服。或苯丙酸诺龙25~50mg,每周2次,肌肉注射。贫血改善后,可应用维持量每2周或每月肌注丙酸睾丸酮100mg。
②氯化钴:每次20~50mg,每日2~3次,口服。服用氯化钴有消化道反应,可应用肠溶胶囊或加服保护药物。
③基因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是一种糖蛋白激素,作用部位在骨髓,使发育前期红细胞数目增加,改善贫血,有效率达90%以上,血红蛋白可提高到100g/L以上。
④其他药物:针对必需氨基酸缺乏,应给予必需氨基酸治疗。由于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抗坏血酸缺乏者,可以适当补充。若慢性失血,应补充铁剂。
(2)输血:一般尿毒症患者对贫血耐受力很强,过多输血又有危险,故只有血红蛋白在70g/L以下,有贫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发作或消化道及脑出血者给予输血,最好选用新鲜血液制备的浓缩红细胞。每次输血量不宜过多,过量输血可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使红细胞生成减少。
(3)透析:通过血透或腹透可以排除血中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延长红细胞寿命。但透析对改善贫血作用甚微。
肾性贫血的疾病预防
防治肾性贫血的关键在于控制肾脏疾病本身。对于原发肾脏病,如慢性肾盂肾炎、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等应予以积极治疗。“肾性贫血”患者大多都已有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是一个由轻到重的慢性发展过程,许多因素可诱发或加重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是感染,其次是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妊娠、脱水、失血、高蛋白饮食、使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等等,在治疗与护理中应注意避免。患者应该休息,避免劳累和受凉,预防皮肤及口腔感染,情绪要安定,饮食热量要充足,其蛋白质含量要低,但质量要高(动物蛋白质量高),避免以植物蛋白(如豆制品)为主的饮食,水肿时要限制盐的摄入,严重者还要限制水的入量。在治疗中采用利尿、降压、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等,大多为对症治疗的方法。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应用透析疗法,包括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来代替肾脏,清除部分毒素,缓解症状,维持生命,改善生活质量,争取重返工作。血液透析需要使用透析器,把患者的血液和透析液同时引进透析器,利用透析器中透析膜的半渗透作用,使患者血中的毒素和过多的水分排出到体外去,同时又补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腹膜透析是将透析液灌注入患者腹腔,利用腹膜的生物半渗透作用达到清除血中废物及滤出水分的作用。血液透析可以减轻贫血,但可引起铁和叶酸的丢失,还可引起红细胞的破坏。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可以析出红细胞生成抑制因子,故矫正贫血的效果比血液透析好。透析疗法是一种替代疗法,若将健康的肾脏成功地移植给丧失肾脏功能的肾病患者既能使肾功能恢复又能矫正贫血。
针对贫血的治疗主要使用两种药物。一种是促红细胞生成素(简称促红素),由于促红素生成不足是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所以使用促红素治疗都会有较满意的效果。70年代时促红素是自尿中提取纯化的,由于产量少,价格高很难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80年代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成了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可以充分供应临床治疗所需,只要按照医嘱恰当应用,效果颇佳,没有毒性。另一种药物是雄性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直接刺激造血,并能刺激肾脏产生促红素而改善贫血。